农民工市民化与新消费者的成长

农民工市民化与新消费者的成长

ID:36774909

大小:1.39 MB

页数:7页

时间:2019-05-15

农民工市民化与新消费者的成长_第1页
农民工市民化与新消费者的成长_第2页
农民工市民化与新消费者的成长_第3页
农民工市民化与新消费者的成长_第4页
农民工市民化与新消费者的成长_第5页
资源描述:

《农民工市民化与新消费者的成长》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2011年5月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May2011第3期(总183期)JOURNALOFGRADUATESCHOOLOFCHINESEACADEMYOFSOCIALSCIENCESNo3发展与改革前沿农民工市民化与新消费者的成长蔡昉提要农村劳动力向城市转移,实现了就业结构的转换,增加了农民家庭的收入,有利于形成新的消费者群体。但是,由于不完全的城市化,没有实现农民工户籍身份的转换,从而也未能把农民工纳入城市基本公共服务,使得农民工尚未成为足够大的消费者群体,妨碍了经济发展方式向消费拉动型转变。因此有必要在揭示农

2、民工工资上涨的同时,探索如何通过制度建设,实现农民工市民化,进而挖掘他们的消费潜力。关键词工资提高新生代农民工消费潜力户籍制度改革中图分类号F2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0-2952(2011)03-0005-07近年来,中国城市化的模式,正在顺应经家会陷入中等收入陷阱(如Freeman,济发展阶段变化的规律,经历着从半包容性向1993)。可见,随着刘易斯转折点的到来,收包容性的转变,主要表现在农民工及其家庭在入分配改善的条件虽然逐步具备,但是,最终户籍身份和享受均等公共服务方面的市民化收入差距

3、的显著缩小,却不是可以单纯依靠市(蔡昉,2010)。以日本和韩国为代表的东亚经场的自发力量,自然而然实现的。从中外经验济体进入现代化国家行列的经验是,刘易斯转和教训都可以看到,相应的制度建设至关重要。折点到达后,收入分配逐步得到改善(Minami,因此,本文拟提供一些经验证据,从中国实际1998;MoriguchiandSaez,2008),进而消费发生的城市化预测消费需求的潜力和可持续性,率于10~15年之后止降上升(沈建光,2010),加快从中等收入阶段向高收入阶段的蔡昉主编中国人口与劳动问题报告No11后

4、金融危过渡。如果类似的过程在今后10年的时间里得机时期的劳动力市场挑战,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0年以在中国发生,则在2020年实现全面小康社会版,第248~261页。之时,同时将创造出一个庞大的消费群体。事MinamiRyoshi,EconomicDevelopmentandIncomeDistr-ibutioninJapan:AnAssessmentoftheKuznetsHypothe-实上,居民消费率的显著提升,不仅是收入提sis,CambridgeJournalofEconomics,1998,Vol22,高和收

5、入分配改善的结果,也是转变经济发展No1,pp39-58Moriguchi,ChiakiandEmmanuelSaez,方式的必要前提。TheReviewofEconomicsandStatistics,2008,Vol90,No4,pp713-734另一方面,也有大量的证据表明,如果政沈建光:工资上涨中国经济转型的动力,(香港)府不能借助收入分配政策和劳动力市场制度,MIZUHO2010年7月9日。在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领域解决收入差距问题,Freeman,Richard,LaborMarketandI

6、nstitutionsinEco-则会导致社会失序,在更加严重的情况下,国nomicDevelopment,AEAPapersandProceedings,1993,pp403-4085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2011年第3期同时提出如何把庞大的农民工群体,通过市民快增长。然而,我们看到一个矛盾现象。一方化过程转化为未来的消费主体,从而推动中国面,我们的确看到就业的大幅度增长,并形成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人类和平历史上最大规模的人口流动;另一方面,人们普遍认为,中国的收入分配状况在继一、劳动力流动与收入差

7、距续恶化。如果是那样的话,我们关于人口流动可以缩小收入差距的经验,在这里都不再是可中国政府一直倡导经济发展方式向内需拉信的规律。那么,启动居民消费需求作为经济动转变,为此也提出提高劳动者报酬占国民收增长引擎,又会从何谈起呢?因此,我们应该入的比重的要求。这有赖于劳动力流动就业的首先澄清不甚了了的关于中国收入分配状况的制度性障碍显著消除,从而劳动参与率的大幅判断和描述。度提高,进而作为结果,普通劳动者收入的较图1城乡居民收入增长资料来源:国家统计局中国统计年鉴2009。许多研究表明,中国的收入不平等指数可在许多发达国家的

8、历史上,都曾经有过较以被分解为城镇内部差距、农村内部差距和城高的城乡收入差距以及差距缩小的过程。一般乡之间差距,其中,城乡差距的贡献率高达来说,城乡收入差距缩小不是再分配的结果,40%~60%之间(Wan,2007)。这意味着,而是劳动力大规模从农村转移到城市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