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同的家》教学设计7

《共同的家》教学设计7

ID:36765015

大小:23.0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9-05-15

《共同的家》教学设计7_第1页
《共同的家》教学设计7_第2页
《共同的家》教学设计7_第3页
资源描述:

《《共同的家》教学设计7》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共同的家》教学设计教材分析:  本课是一首儿童诗,形象地写出了世界上的事物都有自己的家,地球是我们共同的家,渗透了热爱地球就是热爱自己的家的教育。全文共6句,1至4句按从上到下分别指出“蓝天、树林、小河、泥土”是“白云、小鸟、鱼儿、种子”的家。第5句指出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家。第6句是总结,又是升华,告诉我们世界上万物虽然都有自己的家,但都生活在地球的怀抱里,地球是我们共同的家。  学生分析:  在本课之前学生已学过二首儿童诗,对诗的结构和诵读已有初步的了解。从本课内容看,学生对本课文中所提事物都比较了解,也比较有兴趣,但对“共同的家”的理解还是有一定的难度,需要通过多读多体会来突破

2、难点。  教学目标:   1.读懂课文内容,初步懂得应该爱护人类和动、植物的生存环境。   2.练习用“()是()的家”句式说话。   3.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重难点:   重点:在读中理解课文内容;回朗读课文。   难点:理解“地球是我们共同的家”。  教学思路:   第一,我根据教材特点(句势相同),主要带领学生学习课文第一句“蓝天是白云的家”。即引导学生观图说话,读句子提问题,再读句子体会情感。然后师生一起学习第二句,巩固学习方法。   第二,放手让学生学习“小河是鱼儿的家,泥土是种子的家,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家。”而且提出喜欢哪句就学哪句,把学习的权利全部给学生。最后集

3、体学习最后一句,突破难点。并且练习用“()是()的家”句势说话,分组讨论作诗,延伸了课文内容。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师:同学们,放学以后,你们都回哪呀?(板书:家)多好呀!我们人人都有一个幸福温暖的家。那咱们都想想,在这个世界上,除了有我们人类之外,还有什么?它们的家在哪呀?  师:今天,老师就和你们一同来学习一首非常好听的关于家的儿歌。(板书:共同的家)  师:谁能读题目?  二、学习课文内容  1.自读课文。师出示大屏幕,学生观察,并用一句话表示图上的意思。学生说时,老师再随机出示图画“蓝天是白云的家。”  (1)读课文后,回答白云的家在哪儿?  (2)体会情感。再看大

4、屏幕,体会其中的美,用语言表达出来。这其中可学生试读,教师范读`,同桌互读。  (3)进一步讨论体会蓝天还是谁的家。  2.师生一起学习“树林是小鸟的家”。  (1)指名读这句话。  (2)学生自由读,也像老师那样自己提个问题。  (3)集体交流,自愿读这句话,提出问题并指名回答。  (4)出示图画,进一步体会。  (5)朗读这句话。  3.自学“小河是鱼儿的家,泥土是种子的家,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家”。  (1)师生一起总结学法。一读,二提问题,三指名回答,四有语气朗读。  (2)学生自学,可喜欢哪句就学哪句。学会可在小组交流。  (3)集体交流,从以下几方面:  第一,“小河是鱼儿

5、的家”,可引导学生抓鱼儿的家在哪儿?小河为什么是鱼儿的家?小河还是谁的家?几个问题。  第二,“泥土是种子的家”,可出图画考学生。首先让学生用书上的一句话表示图意,然后互提问题,进行解答,最后朗读比赛。  第三,交流“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家”。  4.集体学习“地球是我们共同的家”。  (1)出示大屏幕,齐读:地球是我们共同的家。  (2)讨论为什么说地球是我们共同的家?  学生讨论后,师小结顺势引导学生热爱地球,保护地球。  (3)体会情感,朗读指导。  5.自由读全文。  三、巩固课文内容。  1.游戏:“找家”。老师请同学们为白云、小鸟、种子、小鱼找家(把白云、小鸟、种子、小鱼的

6、图片贴到黑板上的地球简笔画中)。  2.指导背诵课文内容。  引导学生先找规律,再背诵。如,诗中每句最后都是“家”;有5句话句式相同;前4句按从上到下顺序写等等。  3.照样子说一说。(考考你)  (1)泥土是种子的家。蓝天是()的家。小河是()的家,大山是()的家。  (2)()是()的家。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互相讨论,每人说一句,试者连起来,看看是不是一首儿童诗。  四、总结全文。  1.学生汇报,学了课文你知道了什么。  2.师生一起背诵课文。(可自愿加动作)。  板书:         共同的家——地球           蓝天是白云的家,树林是小鸟的家,         

7、  小河是鱼儿的家,泥土是种子的家。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