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液,生命的源泉(大庆)

血液,生命的源泉(大庆)

ID:36758433

大小:45.0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9-05-14

上传者:U-2441
血液,生命的源泉(大庆)_第1页
血液,生命的源泉(大庆)_第2页
血液,生命的源泉(大庆)_第3页
血液,生命的源泉(大庆)_第4页
血液,生命的源泉(大庆)_第5页
资源描述:

《血液,生命的源泉(大庆)》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血液,生命的源泉执教教师:大庆69中学李宝娥指导教师:大庆市教育学院唐小平[案例欣赏]当清脆的上课铃声响起,我愉快地走上讲台,与学生互致问候后,在高山流水的配乐中我深情地朗诵一首诗:生命/似阳春开放的一朵小花/昭示着一个灿烂的未来/生活/就像自然/有阳春、金秋/也有酷暑、寒冬/脆弱的生命/ 怎经得住风吹雨打/灿烂时那盛开的娇艳/刹那间亦会失去光华 /生命处在困境/渴望众人的帮助/一双充满关爱的手/会给弱者带来坚强的依靠/会给垂危的人带来生的希望/在充满阳光的世界/激荡着爱的旋律/奏响生命真善的乐章当我真切地把诗的内涵借助我的情感传递给学生时,我从他们的眼神中感到了学生对生命珍爱的情感冲动,为学生进行新课的学习做了前期的铺垫。这时我展示课件,在蓝色的天空下,一片粉红色的沃土里,生长着一株绿色的生命之树,在绿叶间跃动着无数红色的心,点出课题《血液,生命的源泉》,创设这样的教学情境,不但突出了血液在人生命活动中的重要地位,而且极大的激发了学生的情感。在短暂的沉默后,我对学生说:“没有血液就没有生命!有关血液的问题,一直是人类的好奇和梦想,人们一直试图揭开血液神秘的面纱。”在我阐述奥地利医生兰德斯坦纳发现ABO血型的历史后,指出自从ABO血型被发现以后,输血就成为临床上实际可行的重要治疗措施。这样有针对性的引导学生分析各种血型特点,在这个的基础上,推断出ABO血型之间在输血时的相互关系。为了反馈学生对输血的掌握理解程度,我设置一个小情境,对学生说:“老师的血型是AB型,假如老师现在出了车祸,正在医院抢救,需要输血。请你们帮我分析,我能输哪种血型的血液?”此时,学生帮助抢救人的愿望特别强烈,他们热烈地讨论分析后,告诉我可以输A型、B型、AB型和O型血。我惊讶地说:“所有的血都能输!!我现在是在医院抢救呀,需要大量输血,输哪种血最好呢?你们可要对老师的生命负责任啊!”学生马上又进行了认真的讨论分析,最后他们一致通过最佳方案——我最好输AB型血。通过学生给出的输血方案,我了解了生通过分析活动对输血原则有了深刻领会,已经掌握了同型输血的原则。通过这个情境的设计,拉近了师生心灵距离,也唤起了学生善待生命的真挚情感。当学生得知血液在人体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保持人体内血液成分与血量的相对稳定,对于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具有重要意义后,我不失时机的告诉学生:“当人由于各种原因导致疾病而需要输血抢救治疗时,会遇到很多问题。”由于在课前已经请同学们按兴趣进行分组调查,将调查内容自制面图文并茂的PowerPoint课件。请四组的同学作精彩报告,展示研究过程。 第一小组发言人走上讲台,打开PowerPoint课件,画面上出现了大庆中心血站图片,旋转出现了“走进大庆中心血站”字幕,配合学生实地参观血站各部门的照片介绍了他们参观调查血站的过程和感受,尤其感到以后如果再进行社会调查,首先要考虑所提问题是否恰当,当他们问到“如果血液保存时间太长了,不能用了以后,怎么处理它们?”这个问题时,站长叔叔笑着说:“这可是个秘密,不能告诉你们!”通过调查他们了解到大庆中心血站的库容量为60000毫升左右;大庆市每天的用血量约为12000毫升左右;血液全部来源于无偿献血,大庆市每年约有21000多人进行无偿献血,血站每年采供血总量可达440万毫升;血液采集后,保存于专用的储血冰箱(0℃——6℃),分离出红细胞悬液、白细胞、血浆、冷沉淀、血小板等多种成分。在展示过程中,其他学生提出:“假如发生重大车祸,很多人受伤,需要输血抢救,怎么办?”小组成员中站起来一位说:“这个问题我来回答,血库存血不足的时候,可以启动‘流动血库’。”“什么是流动血库?”“大庆市制订了为应付突发事件,紧急采血的措施,义务献血成员单位遍及全市,称为‘流动血库’。‘流动血库’已经成功启动4次,累计献血59200毫升,及时挽救了众多垂危病人的生命”。第二小组发言人开门见山地说:我们小组的调查题目是“血液制品与成分输血”,接着介绍了他们到社区医院采访调查前,做了许多准备工作,比如请家长帮助联系调查对象,约定采访时间,为做好调查先从血液网站搜索收集了许多关于输血和血液制品的知识,有很多看不懂的问题,在教师和家长的帮助下,有针对的提出问题设计出调查提纲。他问:“同学们,你们知道现在临床上为什么不提倡为病人输全血而提倡进行成分输血吗?”“好象有些病人在输血时能引起不良反应,出现险情。”“你说的很对。在医院采访时,医生告诉我们:‘在血液中因为红细胞的含量多,能起到治疗作用,其它成分含量少起不到治疗作用,在大量输血时,还有副作用。根据病人的病情输入相应成分的血液制品,疗效非常好。治疗费用也比输全血低’。经过我们小组对收集的资料进行分析,我们认为成分输血将血液中的各种成分分离出来制成浓度和纯度较高的血液制品,还能做到一血多用,节省血源。”接着他们还谈到在调查各种血液制品临床应用时,遇到了困难,在血液网站收集了许多材料(将订成一册的材料举起请大家看),但专业性太强,以现在的知识水平理解不了,老师指点说:“我们不是医生,不需要理解那么高深的知识,只要了解常见血液制品能治疗哪些疾病就可以了。”经教师指导后,他们调查研究,分析总结了各种血液制品的主要适用病症,并列出一个简明的表格,帮助同学们了解血液制品在临床上的用途。第三小组调查的是“输血安全”问题,小组发言人在介绍本组成员及调查途径后,表情非常严肃地说:“ 我们在做这个调查报告过程中,心里一直感到很沉重。为什么呢?(屏幕上出现了一个抱着布娃娃的小姑娘)请大家看这就是只有8岁的张夏青,这个漂亮的女孩儿原本应该像我们一样在阳光下尽情嬉戏,在学校里快乐地学习。但她不行!因为病魔时刻跟随着她,在小夏青3岁时就因输血而感染上艾滋病,她已经同艾滋病整整抗争了五年!怎样才能避免这类悲剧的发生呢?我们展开了调查。”这时,所有的人都被他们的发言震撼了,从中我也体会到学生关爱小夏青的真挚情怀。他们通过走访医生和上网查询了解到,如果输入了有病的人的血液、被细菌污染的血液,或是输血过程中,使用不洁的一次性输液器都能使人感染疾病。小夏青就是因为输入了通过非法采血取得的含有艾滋病病毒的血液才染上艾滋病的。这时我不失时机的插问:“假如这位小朋友今天来到我们身边,你们会和她交谈,与她一起游戏吗?”“会!”他们肯定地回答。“你们不怕被传染上艾滋病吗?”“不怕!我们了解艾滋病的传播途径。”我听了学生的回答,很高兴地说:“你们都是红丝带的使者!”他们还进一步指出输血能感染上乙型肝炎、丙型肝炎、丁型肝炎等20多种疾病。我循着学生的话题又问:“既然血源是传播传染病的一个途径,怎样做才能保证病人的输血安全呢?”他们通过调查分析达成共识:一方面血站应该严格掌握采血关,另一方面在医院里医生应有高度责任感,严格负责有关输血治疗的一切事宜。有同学提出:“如果一个人需要输血治疗时,怎样才能保护自己呢?”调查小组提供了三点建议:1)要有风险意识,可不输血的尽量不输血;2)手术时选择自体输血;3)输血治疗避免使用亲属供者的血液。这些建议是学生在亲身调查后,得出的结论。我深深地体会到对学生来说,通过实践活动收获知识与大家共享是最令他们高兴难忘的时刻。第四小组用精彩的课件展示了他们调查“无偿献血”的研究报告。他们主要通过调查身边的人和上血液网站查询,收集了有关献血的法律法规、献血会不会影响人体健康、献血对献血者自身有没有利、什么样的人才能参加献血、献血时体格检查有哪些内容等调查结果,并告诉大家献血的程序。“请问,当你年满18周岁时,你愿意去无偿献血吗?”学生纷纷发表自己的观点意见。大庆的献血方式有二种:献全血和成分献血。最后,全组同学在感人的无偿献血公益广告画面衬托下,向全体同学发出倡议:“献血是健康的标志,献血是人类爱心的体现,当我们年满18周岁的时候,让我们共同加入献血者的行列!!!”学生的倡议深深地打动了所有的人,我走上讲台,激动地说:“通过这节课的交流展示,老师知道每组同学通过共同努力,付出了许多心血,才有了今天的精彩报告。非常感谢同学们,让所有人共享你们的学习成果。殷红的鲜血,在临床应用上具有其它药物不可替代的作用,成为维系人类生命的一种宝贵资源。无偿献血是每个公民光荣而神圣的义务!手术台上,不息的生命之河里奔流的血液不仅仅来自父母亲友的血脉,无数无偿献血者默默伸出的手臂,使濒危的生命重新变得鲜活。让我们每一个公民都成为生命之树上跃动的心!!!”“如果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最后在这首《爱的奉献》中结束了本节课的学习。[设计意图] 设计理念:新课程标准面向全体学生,倡导性探究学习。我认为贴近生活的社会实践调查活动,能够做到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主动参与,有利于学生能力的全面提高,尤其是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及交流合作能力。增强学生的感悟能力教材与学情分析:本课选自人民教育出版社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生物学》第四单元“生物圈中的人”第四章“人体内物质的运输”第四节《输血与血型》。学生通过前面三节课的学习,对血液循环系统已经形成了完整清晰的认识,在此基础上学习与现实生活关系密切的《输血与血型》,目的是让学生获得有关输血和无偿献血等知识,对学生进行珍爱生命、关心他人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育。所以,本节课的教学地位是前面三节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运用和提升。血是人体的生命之河,为了突出血液在人生命活动中的重要地位,激发学生的情感,我把这节课更名为《血液,生命的源泉》。大庆69中学地处东风新村,区内有多家医院,大庆中心血站与学校隔路相望,有进行社会调查的地利;有的学生家长或亲属在医院工作,有的学生家长在血站工作,有的学生家长在电视台工作,而且家长特别支持学生的学习,占尽人和;学校有完备的网络,学生在教室就可以上网收集资料,有许多学生自己就是计算机高手,会制作网页、幻灯课件,具备在课前将调查内容自制成课件在课堂展示的条件。根据义务教育《生物课程标准》,通过研究教材与学生,我认为关于“血量和输血”的知识在学生进行社会调查的过程中,会很自然地涉及,所以我对教材进行了调整,确定这节课由血型的发现、输血的原则和社会调查报告交流展示三部分构成。结合学校、教师及学生的实际,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知识目标是列举ABO血型的类型,理解血型与输血的关系;能力目标是通过社会调查,发展学生的相互合作能力、社会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情感价值目标是珍爱生命,认同我国的无偿献血制度。教学重点是输血的原则。ABO血型之间的相互关系和调查了解血液和血液制品与人类生活的关系是教学难点。课前社会调查,开发课程资源社会调查报告交流展示是这节课的一个教学难点。为了突破这个教学难点,提前二周布置学生利用业余时间进行社会调查,开发课程资源。为增进学生的友谊、发展学生的相互合作意识与能力,要求学生首先自由组合组成调查小组,然后选择确定调查内容。学生共组成四个小组,调查有关“走进大庆中心血站”、“血液制品”、“输血安全”及“无偿献血”四方面的内容。在确定调查内容后,学生先在老师或家长的指导下,根据调查内容,列出调查提纲,制定调查计划(包括调查时间、调查对象、调查地点等),接着再进行实际调查。 在调查过程中,得到了学生家长和社会的广泛支持。学生走访了市内多家医院和大庆市中心血站等相关机构,获得了来自基层的第一手资料,并通过新闻媒体主要是互联网补充、完善所需资料。在此基础上,学生共同写出小组调查报告。虽然,调查报告篇幅不大,但它凝聚了学生、家长、社会共同的心血,为学生留下了终生难忘的记忆。调查过程也是学生的创新过程中,即培养了学生的团结合作精神,也培养了学生主动参与、克服困难的意志品质。通过社会调查活动,开发了课程资源,使学生多渠道获得知识,丰富了教材内容。社会调查报告走进大庆中心血站血液制品与成分输血输血安全无偿献血课堂展示相互质疑教师小结,情感升华创设情境激发情感血型的发现分析推理输血原则课堂教学实施过程[教师小传]李宝娥,女,1968年生人,毕业于哈尔滨师范大学生物系,中学高级教师,现任教于大庆市69中学。北大荒辽阔美丽的黑土地养育了我,乡野的小山溪流启迪了我。故乡的一切使我对自然生命产生了无限的遐想,是我潜心生物教学的力量源泉,更是我在教育这片沃土生根发芽的动力。曾 被评为市生物优秀教师。执教的《血液,生命的源泉》一课,在黑龙江省第三届初中生物课堂大奖赛,荣获特等奖。至此,我的教学生涯翻开了崭新的一页,我坚信“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案例评析]依据《生物课程标准》,坚持以学生发展为本,以培养创新人才为宗旨,在素质教育理念指导下,为了培养学生有效研究生物科学的方法和体验研究过程,关注学生伴随这一过程中产生的情感体验——对人与人、人与社会和谐关系的认同和感悟,培养学生珍爱自己和他人生命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实施“输血与血型”一节课的教学中,教师在教育策略、教学手段、教学方式的设计上创设了一个全新的思路:1、开发课程资源,培养学生的合作创新能力教师具有全新的课程观,不再局限于教材,而是合理利用新课程赋予教师的自主性,结合教学和学生的实际,师生共同开发课程资源,适当充实教学内容,使课堂教学具有时代性,保证教学内容与身边生活的联系、与现实社会的接轨,使教学内容具有的现实影响力。本节课通过学生的社会调查活动,开发出“走进大庆中心血站”、“血液制品”、“输血安全”及“无偿献血”四方面的内容。在调查过程中,不但激发了学生创新的兴趣与情感,激起创新的欲望与志向,而且通过调查和资料的收集和选择处理过程,增强学生社会实践能力,培养学生相互合作与人际交往能力,还能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寻找知识、运用知识的创新能力。调查报告凝聚了学生、家长、社会共同的心血,为学生留下了终生难忘的记忆。通过社会调查活动,开发了课程资源,使学生多渠道获得知识,丰富了教材内容。2、少讲多学,留给学生创新空间教学设计采用了“留空白”技术,采取合作学习的教学方式,让全体学生介入调查研究过程,由于各小组研究内容不一样,其他小组的同学在展示过程中可以随时对他们进行质疑询问,通过交流,培养了学生思考问题、发现问题、解答问题的能力。这节课面向全体学生,丰富了教学内容,突出了时代精神和素质教育的要求,能够将探究学习、创新教育的基本理念和策略有效地贯彻到教学工作中,在教学中注意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给学生留出创新空白点,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创新素质和创新人格。3、在学生创新过程中,注重引导学生情感态度价值水准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的教育目标是基本的生物学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从为了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来讲,培养学生在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的提升较生物知识的获得,更有其广泛的适用性和长久的持续性。伴随着调查、交流过程,学生有了丰富的情感体验,培养了学生珍爱生命,关心他人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同我国的无偿献制度,为未来的公民生活打下基础。 在研究课程标准要求、教材内容和学生实际情况的基础上,根据这节课的教学目标、教学重点难点,教师把自己准确定位在学生学习的策划者、指导者和帮助者的角色上。开发新的课程资源,让学生有亲身的体验,激起学生探究学习的欲望;教学重心放在师生互动、生生互动,进行多向综合信息交流;在课堂上留给学生思考的空间,质疑的权利,创造师生平等的和谐学习氛围,建立新型的教与学的关系。通过本节课教学,在增强学生体验的基础上,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圆满地完成了教学任务,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