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护与发展鄂温克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思考

保护与发展鄂温克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思考

ID:36748445

大小:210.75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05-14

保护与发展鄂温克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思考_第1页
保护与发展鄂温克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思考_第2页
保护与发展鄂温克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思考_第3页
保护与发展鄂温克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思考_第4页
资源描述:

《保护与发展鄂温克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思考》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保护与发展鄂温克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思考满族汪立珍内容提要:鄂温克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现状具有独特的风格和内涵。当今时代,保护与发展鄂温克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与本民族的意愿、生态环境相结合是必要的前提,使用现代高科技手段进行保护和整理是迫在眉睫的工作,而把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内容纳入教育体系,建立系统、科学、合理的教育机制是保护发展鄂温克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途径。关键词:鄂温克族民族意愿与生态环境非物质文化遗产与教育作者单位:中央民族大学少数民族语言文学系地处祖国东北寒带地区、人口不足三万的鄂温克用松树干、桦树皮、兽皮搭成的撮罗子里,以人工

2、放族,以其特有的森林、草原、平原等多元生态环境和多养的传统方式放养500多头驯鹿为生,而且他们在现元文化类型而闻名于国内外。时值我国经济文化日渐实生活中保持林区鄂温克族独有的民族语言、口头叙全球化的今天,他们在语言、生活习俗、宗教信仰、口头事艺术、宗教信仰、传统生活方式与生产手段。这在我文学、生产方式等诸多方面,还保留着原汁原味的民风国现代化的进程中,是一个罕见而且相当珍贵的民族民俗、古色古香的传统民居、古老独特的萨满教信仰等文化遗产宝库。具有本民族传统文化精髓与智慧的一系列非物质文化然而,不可回避的是,20世纪90年代以后,依靠传遗产。这些具有不

3、可再生的鄂温克族非物质文化遗统驯鹿业为生的敖鲁古雅鄂温克族,大多数是老一代产,日益以其多彩多姿的形式和风格在当今显示其独鄂温克人支撑养鹿业,年轻人中不想或不愿上山养鹿特的社会价值和历史意义。然而,随着我国经济文化的人越来越多。如何在国际化语境下把鄂温克族传统一体化与世界化进程的加快,尤其是电视、电脑、网络的驯鹿业、驯鹿文化传承下去面临着深刻的危机。等方便快捷的高科技现代文化对鄂温克族传统文化的2003年,在鄂温克族的文化史上出现一个巨大的强烈冲击与洗涤,如果我们不采取科学客观有效的保转折,那就是敖鲁古雅鄂温克族生态移民。这个决护策略与发展措施,今

4、天保留在鄂温克族现实生活中定意味着世代生活在大兴安岭腹地从事狩猎、饲养驯的这些珍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也将迅速地随着鄂温克鹿业的鄂温克族和他们赖以为生的驯鹿从茂密的大兴族所处的生态环境、人们思想观念等方面的改变而岌安岭迁移到山下根河市,尽管政府部门在根河市修建岌可危、濒临消失。因此说,如何保护与发展鄂温克族了一批新的红瓦砖房、提供方便快捷的各种电器,但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当下一项迫切、艰巨的工程。是,掌握驯鹿业生产文化根底的敖鲁古雅老人不愿意一、鄂温克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必须与民族下山。经过多方各种优惠政策的大力宣传,长年生活意愿、生态环境相结合在大兴安

5、岭上的四个敖鲁古雅放鹿点的部分老人十分中国鄂温克族由牧区鄂温克族、林区鄂温克族、农不情愿地带着驯鹿下山。然而,最为重要的是,原本在区鄂温克族三部分组成。林区鄂温克族是指生活在大森林中繁衍生息的驯鹿下山之后,由于其生态环境的兴安岭西北部的敖鲁古雅鄂温克族。他们的生活习巨大转变,以及驯鹿赖以生存的衣食之源!!!森林的惯、方言、文化等方面与牧区、农区鄂温克族有着显著远离、苔藓的缺少,驯鹿很快出现各种疾病和不适现的不同。驯鹿是他们的生活支柱。据2003年的统计表象。时至今日,三年前从大兴安岭搬到根河市的敖鲁明,该地区有20户人家,共498人,包括鄂温克、

6、汉、蒙古雅鄂温克族居住地已经是人去房空,猎人们又带古、达斡尔等民族,其中鄂温克族238人,有4个专门由着他们的驯鹿纷纷返还大兴安岭,在他们熟悉、热爱的鄂温克族家庭成员构成的放鹿点,居住在大兴安岭上自然环境中放牧驯鹿,以传统驯鹿文化来诠释鄂温克162STUDIESOFETHNICLITERATURE保护与发展鄂温克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思考族独有的民族性格和精神。绿色旅游业的开发,这些多彩多姿、潜力巨大而又十分这个鲜活的案例告诉我们,任何保护措施都必须脆弱的鄂温克族民间文化,随时都面临着被同化、变异在尊重本民族意愿的前提下,遵从他们的历史文化、生以及消

7、失的可能。尤其是那些年事已高的民间艺人,活习俗、生产方式等特定的内在规律,并与其独有的生他们遮挡不住时光的飞逝,将不可避免地成为历史。态环境相结合,否则投入再多的资金与关心也是与预基于这种现状,我们必须及时、迅速地用摄像机、数码想结果相背离的。我们知道,任何一种非物质文化都相机、录音笔等现代化科技手段,保护鄂温克族生活中是在特定的生态环境下形成,并且注入了该民族的情至今还保留的原生态民间文化,为我们今后研究分析感与意愿。而民族文化的保护如果没有顺应本民族的鄂温克族历史文化提供一份珍贵的历史文献。中国社意愿以及生存环境,即使出发点和最初的愿望是美好会

8、科学院民族文学研究所已经在这方面取得了丰硕的的,其保护也会构成一定的破坏。所以说,保护与发展成果,这些成绩也为鄂温克族非物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