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6744129
大小:62.18 KB
页数:9页
时间:2019-05-14
《羚羊木雕说课材料》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羚羊木雕》说课材料一、教材分材《羚羊木雕》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第22课。《羚羊木雕》所在的单元是在继第一、二单元感悟“人生”,第三单元感悟“自然”,第四单元感悟“科学”之后的第五单元感悟“亲情”的单元。单元提示要求,要在整体感悟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注意语言积累和写法的借鉴,并学习朗读和圈点勾画。《羚羊木雕》是一篇讲读课,是一篇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记叙文体。文章围绕“亲情”这一话题,展示了两种生活,两种内心世界。一方面,我们看到了一个少年世界,少年朋友之间的友爱,没有利益关系,完全是人与人之
2、间真诚的交往。他们如此充满友情,如此珍惜友情。万芳见“我”裤子撕破后心里难受,把自己身上的裤子换给“我”穿,即使被家长责备也心甘情愿。“我”见万芳特别喜欢羚羊木雕,就把羚羊木雕送给万芳。另一方面,我们也看到了一个充满物质利益关系的成人世界。在他们眼里,财富高于一切,当财富与友情发生冲突时,他们毫不犹豫的选择了财富而抛弃了友情。文中父母逼“我”反悔,使“我”失去一个最好的朋友而感到莫大的痛苦,觉得自己是“世界上最伤心的人”。文章通过语言、动作、神态及心理活动描写,展示了人物不同的性格特点,人物形象十分鲜活。全文流露出作者
3、对父母重财轻义的不满,及对我的痛苦与无奈给予同情与关爱。对这一问题的深入揣摩体会就是对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很好启示。学习这一课,通过引导学生抓住问题关键,层层深入分析,寻求解决办法的学习方式,重点落实描写人物的方法,同时通过圈点勾画积累个性化语言,并通过朗读体会人物性格,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达到对教材深刻理解的目的。二、教学目标的设计语文新课程提倡语文教学应重视过程和体验,强调教学的随机性,主张目标动态性,因而在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学目标只是一个大致的轮廓,基本意向,在教学具体操作过程中,随着教学情景的不断变化,
4、教学目标也在发生着不断的变化。因为课堂是学生学习的课堂,课堂的重点应该由学生把握,教师只是学生学习过程中的组织者,应该根据学生学习的需要,调整学习目标,使目标产生于教学过程之中,为学生所接受,而不游离于教学过程之外。为此在设计教学目标过程中应该注意学生的实际,贴近学生的生活。基于以上的思考,我设计《羚羊木雕》一课的知识目标是:把握文章主要内容,学习本文描写人物的方法,重点品味、揣摩个性化语言;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理解感悟能力及沟通表达能力;情感目标:培养学生正确看待朋友与财富的关系,学习与父母和他人沟通的方法。教学重点:
5、品味、揣摩个性化语言,体会人物性格特点。教学难点:学会正确处理好亲情、友情的关系,并能有效地解决好类似问题。三、教学流程的设计根据课改理念的要求,课堂教学要转变学生被动学习的状态,改变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要求激活学生在阅读中的灵性、悟性和创造性。为此我设计出了“体会人物性格、讨论解决办法、反思生活实际”这样的教学思路,采用“导、读、析、辩、写”等方式,把课堂交给学生,引导学生去抓住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一切着眼于培养学生的能力。四、教学过程的说明(略)(一)回顾文章主要内容,出示课堂学习目标。(二)阅读重点段落
6、,体会人物特点。自学指导一:根据1-15自然段中人物语言、神态的描写,分析人物性格特点,分角色朗读对话部分。1、说说人物性格特点,并找出相应的句子读一读,师生相互指导。妈妈:粗暴严厉,固执己见爸爸:稳重威严,不可抗拒“我”:紧张害怕,无奈委屈3、分角色有感情朗读文中对话部分。先小组内自由朗读,然后小组进行朗读表演。问题一:既然父母态度如此坚决,我又为什么不愿要回来呢?分析插叙部分,万芳和“我”换裤子的事。一方面体现我们感情深厚,另一方面突出万芳是个仗义的人。问题二:在“我”和父母的矛盾冲突中,谁最理解“我”,替“我”说
7、话。分析奶奶的话:“算了吧,这样多不好。”“这样”指的是什么?(父母逼迫“我”将送出的东西要回来。)体现了奶奶什么特点?(明白事理,善解人意。)自学指导二:重点阅读课文后半部分,抓住人物动作、语言和心理活动描写,感知其内心世界,探索解决矛盾冲突的办法。问题一:当我来到万芳家,万芳的态度有什么变化,联系全文,说说万芳是一个什么样的人。由责备到理解,说明万芳是个仗义明理的人。问题二:当我要回木雕后,内心感受如何?找出文中环境描写的句子和心理活动的句子加以体会。环境描写:月亮出来了,冷冷的,我不禁打了个寒颤。(衬托悲凉心情)
8、心理活动:我觉得我是世界上最伤心的人!因为我对朋友反悔了。我做了一件多么不光彩的事呀!可是,这能全怪我吗?(三)总结辩论,联系实际谈体会。1、辩论:“我”到底该不该要回木雕?正方(父母)观点:应该把木雕要回来。反方(“我”)观点:不应该把木雕要回来。注意:发言要有理有据,尤其要抓住对方的观点进行反驳,还要注意自己所代表的人物身份,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