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6727886
大小:244.24 KB
页数:13页
时间:2019-05-14
《媒体教育在道德教育中的实践》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RethinkingExpressionsofpower媒體教育在道德教育中的實踐-「奇斯洛夫斯基–十誡(五):不可殺人」梁思雁~~~~~~~~~~~~~~~~~~~~~~~~~~~~~~~~~~~~~~~~~~~~~~~~~~~~~~~~~~~~~~~立志行善是大部分人所認同的價值,只是行出來卻不由自主。「知易行難」一句說話說出了我們面對生活選擇時的矛盾。自小我們接受道德教育,無論是有否宗教背景的學校,也會「教」一些做人的道理,告訴我們「應該」做的事。這些「應該」做的事切合社會道德的標準,但我們卻「不能」實踐出
2、來。究竟我們在認知層面上承認了自己接受了的一套價值觀,但有甚麼因素使我們將這套被認為是正確的事行出來呢?或許我們根本沒有想過被灌輸的一套價值與我們有甚麼關係,以致我們不能將這些實踐在我們的生活中。又或者這些價值標準根本就是模糊不清,我們只看到表面的部分,甚麼是「應該」和甚麼是「不應該」的二元分法,沒有深入地想到生活中的矛盾,以致我們只在分辨別人的過犯,而忽視了自己在生活中面對的處境。媒體教育在香港經常出現在公民教育的課程中(Cheung,2005),這種媒體教育是透過媒體作為工具去達至特定的教學目的(learni
3、ng“through”media),而並不是以分析媒體來作為教學目的(learn“about”media)。本文旨在是討論前者,即透過媒體可否達至教學目的。奇斯洛夫斯基的《十誡(TheDekalog)》拍攝於八十年代為波蘭電影台拍攝的劇集系列,每一集以一條誡命為主題,用當時的時代背景創作十個沒有關聯的故事,而十個不同的故事同樣也發生在一座大廈裡/大廈的住客身上。十個故事是奇斯洛夫斯基及編劇KrzysztofPiesiewicz對於天主教聖經十誡現代的詮釋。本文嘗試利用《十誡》的第五集–《不可殺人》進行觀眾研究,研
4、究的對1RethinkingExpressionsofpower象是三個大學一年級的學生,目標是要了解他們怎樣解讀這個文本,而了解文本對他們產生了甚麼意義。究竟透過電影閱讀,學生可否將價值觀與自身的經驗緊扣並進行討論,去建立他們的價值及對已認知的價值有新的體驗?本文嘗試以了解人怎樣建立價值開始,再研究可否透過媒體來培養學生的「合理特質」─道德教育的元素。1.道德教育:價值建立TimSprod在“PhilosophicalDiscussioninMoralEducation"一書提出人要在道德上有自主能力,即是道德
5、可以推動人的行為,並為行為負責,人是需要有「合理特質」(Reasonableness)。一個合理的人,是有能力在不同的原因裡選擇要行的事。而怎樣培養人可以有「合理特質」,是要在以下五方面得到發展:批判性、創意、承擔、處境化、結合身體力行。批判性思考有助於將問題細分及收窄,在不同的背景及情況下,人有能力去羅列出不同的因素影響事物的發生。人需要在不同的範疇有了解,才可以較全面的掌握真實情況。這個過程是需要不斷自我完善的。除了對現實情況有所掌握外,能有創意去想像、作出假設,方能對事情有敏感度。敏感的人會容易意識到自己及
6、別人的情緒,同理心因此也會提高。正因為他們較易想像別人的處境及對方的感受,往往能顧及別人的感受,作出為別人設想的行為。情緒代表著人的慾望、價值及承擔。當我們發現現實與期盼或價值有所不同或符合,我們會作出行為或心理上的反應。這些帶有情感的經驗直接影響我們對事物的判斷及承擔。2RethinkingExpressionsofpower我們的生活的環境會改變,影響我們的因素也會改變。我們有不同的經驗,所以帶來我們有不同的判斷。這些在不同處境下產生的經驗可能使我們更鞏固我們已有的判斷,或者是不斷修正自己的想法。個人背景經歷
7、、個人情感、周圍環境的不同會影響我們的選擇,而抽空這些因素來討論事情是沒有意思的。但是,人們可否在不同的情況(context)下能產生一個共通能力呢?我們的價值考慮同時要顧及我們的生理需要。作為一個人,我們不能否認我們是有不同的生理需要。「身、心、靈」三者並存,價值是否可以身體「行」出來?還是一些人的身體也不可接受的事情。除了個人因素外,我們也是與社會緊扣。透過公開及不斷的反省討論,將一套思維轉化在不同情境或不同群體之中。以下的例子嘗試說明「合理特質」。一個人如果在一九八九已成長,經歷過六四民運帶來的震撼,那時如
8、果有對學生爭取的有認同及期盼,結果在電視上看到的畫面會有能力想像到真實的情況,情緒一定會受牽動,是我們成長在八十年代的人的共同經歷。當慾望被踐踏、價值被扭曲,產生了負面的情緒;而這個帶有情感的經驗令我們產生了承擔。當這些帶有情感的經驗沒有被忘記,也沒有其他的經驗否定了這些價值,人便會對事情仍有承擔。這些在殖民地時代的對抗爭取,在今天回歸後的會否產生變化?仍有人相信以身體來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