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医学概论-方晓阳》第二讲中医学的哲学基础

《传统医学概论-方晓阳》第二讲中医学的哲学基础

ID:36720338

大小:1.02 MB

页数:111页

时间:2019-05-10

《传统医学概论-方晓阳》第二讲中医学的哲学基础_第1页
《传统医学概论-方晓阳》第二讲中医学的哲学基础_第2页
《传统医学概论-方晓阳》第二讲中医学的哲学基础_第3页
《传统医学概论-方晓阳》第二讲中医学的哲学基础_第4页
《传统医学概论-方晓阳》第二讲中医学的哲学基础_第5页
资源描述:

《《传统医学概论-方晓阳》第二讲中医学的哲学基础》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第二讲中医学的哲学基础第一部分:阴阳学说一、阴阳学说的基本概念阴阳学说是中国古代的一种宇宙观和方法论,具有对立统一的内涵。中医学应用阴阳学说,主要是籍以说明人与自然界的整体关系、人体的组织结构、生理功能及病理变化,并用以指导临床的诊断和治疗。因此,阴阳学说是研讨中医学术必须掌握的理论方法之一。指阴阳概念建立的对象必须是属于同一逻辑体系中两个相对的彼此关联的独立事物或现象,即两者是对立而又统一的,而不能毫不相干。如水与火,乃是自然界中物质存在的不同状态和现象,两者是相互关联而又对立的。水性寒而下走,火性热而上炎,

2、故水属阴,火属阳;如人体的气和血,同是构成人体和维持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但两者的形态和作用又有所不同。气具有温煦、推动作用,故规定其属阳;血具有营养和濡润作用,故规定其属阴。相关性问题火与血、水与血、火与气、能否互称为阴阳?所谓的阴阳不仅能概括事物或现象对立统一的两个方面,而且还代表着这两个方面的一定属性。事实上凡是自然界相互关联的事物或现象对立的两个方面,客观上本身就具有着截然相反的两种属性。“阳”代表着积极、进取、刚强等特性和具有这些特性的事物和现象;“阴”代表着消极、退守、柔弱等特性和具有这些特性的事物和

3、现象。但是,事物或现象对立双方所具有的阴阳属性既不能任意配属,也不允许随便颠倒,而是在一定条件下,根据一定的原则所规定的。阴阳属性的规定性阴阳属性归类举例属性空间时间季节温度湿度重量亮度运动状态阳上、外昼春夏温热干燥轻明亮上升、动、兴奋、亢进阴下、内夜秋冬凉寒湿润重晦暗下降、静、抑制、衰退阴阳既代表两种对立的物质属性,又能表示两种对立的特定的运动趋向或状态,即相互间又是可以转化的。自然界和宇宙间万事万物的发展变化,尽管错综复杂,但从中国古代哲学的角度来看,究其根源,无不是阴阳相互对立、相互斗争的结果,也就是说,

4、阴阳决定着一切事物的生长、发展、变化,及其衰败和消亡。因此,阴阳规律乃是宇宙自然界中事物变化的一种固有规律。二、阴阳学说的形成及沿革阴阳概念的产生,其原来的含义很朴素,最初仅是指日光的向背而言,凡向日光或阳光充足的地方即为阳;背日光或阳光少,或阳光照射不到的地方则为阴。如《吕氏春秋·本生》说:“室大则多阴,台高则多阳。”阴阳作为哲学概念,首见于《周易》。如“易有太极,太极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一阴一阳之谓道。”(《易·系辞上》)阴阳的对立统一观点被古代医家所吸收,并与长期所积累的解剖、生理知识和疾

5、病防治经验相结合,从而形成中医学的阴阳学说,用以阐释生命现象的基本矛盾和生命活动的客观规律。中医学认为阴阳是自然界的根本规律,是事物生长、发展、变化、衰亡的根源。如人体的生长壮老已的整个生命过程,就是机体阳气与阴精共同作用的结果。所以。阴阳的对立统一乃是物质世界运动变化的总纲。正所谓:“阴阳者,天地之道也,万物之纲纪,变化之父母,生杀之本始,神明之府也。”(《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注意!中医学的阴阳学说所反映的只是中医学关于生命科学的某些客观规律,而不是关于自然界、人类社会和思维活动的普遍的运动规律。阴阳范畴尽

6、管也包罗万象,但在无限的宇宙中毕竟只是一种有限的具体的矛盾形式,是对客观世界实际存在的某些特殊矛盾现象的概括。辩证法是一个完整的科学体系,包括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两个基本原则,对立统一、质量互变、否定之否定三个基本规律,以及本质和现象、内容和形式、原因和结果、必然和偶然、可能性和现实性等一系列范畴。三、阴阳属性的普遍性和相对性阴阳属性的普遍性是指阴阳的概念并不局限于某一特定的事物,而是普遍存在于自然界各种事物或现象之中,代表着相互对立而又相互联系的两个方面。《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水火者,阴阳之征兆也。”即是古

7、人用人们最常接触到的“水”与“火”之特性,并以此来对事物或现象进行归纳和分类,作为划分事物或现象的阴阳属性的标准或规范则之一。根据阴阳所代表的不同功能属性,中医学把对人体具有推动,温煦作用的气,称之为“阳气”,而把对人体具有营养、滋润作用的气,称之为“阴气”;将五脏六腑之有形实体,归属于阴,而把五脏六腑之功能活动,归属于阳。阴阳属性的相对性对于具体事物或现象来说,其阴阳属性不是绝对的、不可变的,而是相对的,可变的。它可以通过与自已的对立面相比较而确定,并随着时间、地点等一定的条件的变更而发生改变。如朱震亨在《局

8、方发挥》中指出:“阴阳二字,固以对待而言,所指无定在。”此即是指阴阳属性的相对性而言。一般来讲,阴阳的这种相对性,主要体现在如下两方面:其一是阴阳可以互相转化。表现在一定的条件下,阴阳可以向其相反方面转化,即阴可以转化为阳,阳可以转化为阴。例如在人体的气化过程中所存在的物质和功能的转化,物质属阴,功能属阳。两者在生理条件下,是可互相转化的,物质可以转化成能量,以推动功能活动,功能也可转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