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纪代较有创作实绩的诗人

世纪代较有创作实绩的诗人

ID:36714628

大小:461.3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9-05-14

世纪代较有创作实绩的诗人_第1页
世纪代较有创作实绩的诗人_第2页
世纪代较有创作实绩的诗人_第3页
世纪代较有创作实绩的诗人_第4页
世纪代较有创作实绩的诗人_第5页
资源描述:

《世纪代较有创作实绩的诗人》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万方数据《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07年第2期20世纪90年代较有创作实绩的诗人口王光明摘要:20世纪90年代诗歌是在意识形态、市场经济和大众传播媒介的多重挤压中发声的,在争取感觉与想像自由的同时也承受着“自由”的涂抹与改写。其主要特点是在新的时代语境中以“个人化”语言策略重建诗与世界关系。他们的诗体现了与过去时代非常不同的抒情观点和美学趣味:或是改变了对“古典主义”的沉迷,或是探讨新的历史与社会的承担方式,或是用想像的翅膀实现飞翔之梦,在很多方面丰富了当代中国诗歌的思想艺术内涵。关键词:20世纪90年代诗歌;关系重建;重要诗人中图分

2、类号:1207.2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卜8402(2007)02—0086一05要对“个人化”写作为基本特征,十分驳杂且鱼龙混杂的20世纪90年代诗歌作出文学史的定位,准确判断“较有创作实绩的诗人”,目前还有一些困难。这不仅由于缺少时间的距离,也因为20世纪90年代的诗歌写作与传播既面临着社会转型时期传统权力的压力,也受到经济因素、传媒等复杂因素的影响。前十年的情况是害怕诗歌的声音,不许某些诗刊、某些作品的出版,许多人也没有途径与实力出版诗集;20世纪90年代的情况主要是,诗人逐渐可以发声和写作,也有可能在“官方”或“民间”发表

3、与出版了,诗歌趣味和诗歌观点更加丰富,但热爱诗歌的读者却一天天减少,因为人们要在“经济规律”中求生存,城市街区、电视、网络和演唱会也提供了比以往广大、方便、轻松得多的文化消费空间。诗歌必须在意识形态、市场经济和大众传播媒介的多重挤压中发出声音,必须在争自由同时承受“自由”的涂抹与改写。90年代肯定是20世纪中国出版诗集最多的十年,但优秀诗集的出版情况却非常复杂,相比较而言,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的“蓝星诗库”(主要收入优秀中青年诗人的诗集),改革出版社1997年3月推出的“坚守现在诗系”(门马主编,收入6位诗人的诗集)、湖南文艺出版社1997年

4、8月出版的“二十世纪末中国诗人自选集”(共4本,作者分别为西川、陈东东、王家新、欧阳江河)、文化艺术出版社1998年3月出版的“九十年代中国诗歌”丛书(洪子诚主编,收入6位诗人的诗集),北岳文艺出版社2000年5月出版的“黑皮诗丛”(潞潞、李杜主编,收入5位诗人的诗集),以及2002年8月由河北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年代诗丛”(韩东主编,第收入10位诗人的诗集)【ll,受到较为广泛的关注。而之所以得到较多关注的原因,一是丛书或系列的形式,具有一定的规模与“体积”,二是诗人诗作比较优秀。至于单人诗集,既不容被出版商接纳,即使幸而出版也难以产生影响

5、。【2l由于诗作本身的优秀,20世纪90年代较有实绩的诗人,除港、台而外,大多被上述书系或丛书所接纳。下面介绍的“较有创作实绩的诗人”,兼顾到诗作本身的美学品质与20世纪90年代诗歌的基本特点,以基本实现了主题与风格转变的年轻诗人为主。就表现转型社会诗歌与时代的紧张关系而言,昌耀与海子的诗首先值得关注。但在新的时代语境中自觉重建诗与世界关系的,当推西川、王家新、欧作者简介:王光明(1955一),男,首都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诗歌研究中心研究员。万方数据《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07年第2期阳江河等一批诗人。西川(1963

6、一)于1985年开始发表诗作,20世纪90年代出版过诗集《中国的玫瑰》、《隐秘的汇合》、《大意如此》、《西川的诗》和诗学随笔《让蒙面人说话》等。1990年前后中国社会的戏剧性变化和海子、骆一禾等朋友的天亡,改变了他对“古典主义”的沉迷。他在一篇被不少人引述的诗集序言中提到:“80年代末、90年代初中国社会以及我个人生活的变故才使我意识到我从前的写作可能有不道德的成份:当历史强行进入我的视野,我不得不就近观看,我的象征主义的、古典主义的文化立场面临着修正。无论从道德理想,还是从生活方式,还是从个人身份来说,我都陷入一种前所未有的尴尬状态。”1

7、3】这种尴尬曾是五四文学的一支从文学革命走向革命文学的原因,也是阿多诺(,11}1eodorAdomo)认为“在奥辛维兹(Auschwitz)集中营大屠杀之后,诗不再成为可能”嗍的原因。面对比想象走得更远的人类苦难,文化将如何说话,写作如何在人类生活中产生意义?诗歌如何回应社会的道德和伦理要求,同时又不改变美学语言的性质?如何让作为思维与想象的语言不受权力与暴力牵引演变为另一种暴力?西川认为应该探索重视历史与现实,以及异质事物互破或互相进入写作方式,希望找到一种“能够承担反讽的表现形式”,或“将诗歌的叙事性、歌唱性、戏剧性熔于一炉”,使之具

8、有合唱性的效果。践行这种意识的长诗《致敬》、《厄运》、《芳名》、《近景和远景》,改变了西川80年代诗歌对纯净、神秘意象的热爱和偏重感觉的抒情方式,具有丰富的包容性和戏剧性(这种追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