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6694515
大小:52.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9-05-13
《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课题: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科目:地理教学对象:初中2年级课时:2课时一、教学内容分析 中国是世界上季风显著的国家之一,有冬、夏季风交替的季风区十分广阔。习惯上,人们把能够明显受到夏季风影响的地区称为季风区,而把不受或很少受到夏季风影响的地区称为非季风区。在中国境内,由于冬夏季风的源地、强度不同,其影响范围也不同。势力强的冬季风影响范围广阔,西界位于青藏高原东侧,南界可达南海中部,而夏季风的影响范围却要小得多。因此,人们把夏季风影响的最北界作为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分界线。具体划分是以指大兴安岭—阴山—贺兰山—巴颜喀拉山—冈底斯山一线为界。该线以东、以南的广大地区为中国的
2、季风区,该线以西、以北的地区为中国的非季风区。 二、教学目标1、掌握季风区与非季风区分分界。受季风支配地区的气候叫做季风气候。我国季风气候的分界线:大兴安岭——阴山——贺兰山——巴颜喀拉山——冈底斯山中国季风气候的特点2、了解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特征。中国大部分地区冬夏风向更替明显。冬季气流主要来自高纬大陆,盛行偏北风,夏季气流来自低纬海洋,多吹偏南风。冬季受冬季风控制,气候干冷、风大。夏季东部广大地区主要受夏季风影响,气候湿热、多雨。春、秋季节为冬、夏季风控制的气流相互作用,天气冷暖,晴雨多变。我国东南部广大地区具有干湿季明显,四季分明的特点。三、学习者特征分
3、析 学习者特征:青春期、好动、男生对事物的理解比女生稍微强些,不仅要求身体发育成熟,而且要求掌握知识、技能,有较强的心理承受能力,才能履行各种社会职能和担负起社会责任。青春期阶段的学生们内心深处经常会出现各种矛盾的情感体验:喜悦与烦恼,开朗与沉默、社交与孤独、大胆与怯懦等相互矛盾的倾向。四、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 采取多种形式的心理健康教育方式。1、学校应重视学生的生理和心理教育。学校应开设健康教育课,阶段性地进行青春期的心理、性道德观念教育,男女生之间友谊和爱情、法制观念、科学人生观等方面的教育。2、教育者对学生的学习成绩,升学等问题给予关注和指导,杜绝将成绩作为
4、唯一标准衡量学生,分析学生成绩不良的原因,允许学生有差异性,帮助学生树立自信、提高学生解决问题、适应新环境、自强自主的能力。3、细心观察,对学生的异常行为和不良的行为习惯采取正确的教育方法,切记不要简单粗暴,努力做到和风细雨“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打开他们心灵的窗户。及时发现引导,处理和治疗,减少产生不良心理的环境因素,消除心理冲突,培养学生的挫折的能力。4、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正确评价自己,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培养健全的人格特征。利用班会,让学生畅谈人生,对未来充满自信。5、开展心理健康咨询活动,指导学生减少或防止紧张状态的产生,为学生提供解决各种心理异
5、常的方法,普及心理卫生知识,提高学生心理健康水平。五、教学重点及难点 1、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分界。2、解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特征。(气候、植被、降水、人口密度等) 六、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提供 亚洲、欧洲、非洲地图 让学生找出云南与非洲的共同点 让学生记住同纬度地区的不同气候 七、教学评价设计 自我评价:对教材大纲要求的知识点以详细给学生授完,能积极调动学生兴趣,能让学生在课堂上找到自己的位置。 八、板书设计 季风区——受到季节变换影响的区域非季风区——不受季节变化影响九.教学反思可以从如下角度进行反思(不少于200字
6、): 在现代的教学中,我觉得现在我体验最深的一条是改变满堂灌的教学模式,尝试创新的教育理论,做到教、学、做合一的教学,重视对学生知识的传授,更要重视对学生能力的培养。教师教育观念的更新、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是本次课程改革在实施过程中的标志性体现。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本人从事地理教育教学近12年,经历了几次的课改,这次的课改,让我感受很多,下面仅从地理教学方式上进行反思。一、注重双方交流沟通新课程强调,教学是
7、教与学的交往、互动,师生双方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启发、相互补充,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分享彼此的思考、经验和知识,交流彼此的情感、体验与观念,丰富教学内容,求得新的发现,从而达到共识、共享、共进,实现教学相长和共同发展。本人在地理课堂教学中,改变传统意义上的教师教和学生学,不断让位于师生互教互学,,彼此形成一个真正的“学习共同体”。教师不再仅仅去教,而且也通过对话被教,学生在被教的同时,也同时在教。师生共同对整个成长负责。对教学而言,交流意味着人人参与,意味着平等对话,意味着合作性意义建构,它不仅是一种认识活动过程,更是一种人与人之间平等的精神交流。对学生而
8、言,交流意味着主体性的凸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