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文化与人生修养

传统文化与人生修养

ID:36690545

大小:6.06 MB

页数:112页

时间:2019-05-10

传统文化与人生修养_第1页
传统文化与人生修养_第2页
传统文化与人生修养_第3页
传统文化与人生修养_第4页
传统文化与人生修养_第5页
资源描述:

《传统文化与人生修养》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传统文化与人生修养华北电力大学人文学院蔡利民2011年10月主讲人简介蔡利民,江苏盐城人。华北电力大学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院院长、教授、研究生导师,哲学博士。全国价值哲学研究会常务理事,北京高校哲学研究会常务理事。主讲课程:《〈大学〉导读》、《〈中庸〉导读》》等。研究方向:哲学与文化。主持的主要课题:中宣部2009年度重点课题“增强企业诚信意识调查研究”中的子课题“企业诚信缺失的道德因素”2009年教育部《文化哲学视野下中国人的终极关怀——天地君亲师的命运》2005年国家电网公司《国家电网公司与企业社会责任研究》2008年横向项目“企

2、业文化机制微观研究”联系方法:010—8079855913501229797caihanfu@sina.com2文化与传统文化一、人与文化1、人是一个灵明,是有灵的生命。人是人,人非神,人非物。人有物性又超越物性,人非神性又具有神性。《礼记礼运》“人者,其天地之德,阴阳之交,鬼神之会,五行之秀也。故人者,天地之心也,五行之端也。”“惟天地万物父母,惟人万物之灵”。人在天与地之间,人在物与神之间。作为个体的人,既是宇宙生命大化流行的结晶,又是文化的产物。人离不开天地宇宙,离不开文化世界和生活世界。生活就是当下,就是有灵的生命在此时此

3、地的展开,就是生活世界、文化世界之中的此在。“文化,就是吾人生活所依靠指一切。”[1][1]梁漱溟:《梁漱溟全集》,第9页,山东人民出版社,1990。32、生命与天命人与天“巍巍乎!惟天为大!”“惟天之命,於穆不已!”在儒家文化的视野里,人各有命,这个命既是生理之命、肉体之命、生物之命,更是秉承灵明和天命的超验之命。《周易》曰“大哉乾元,万物资始。乾道变化,各正性命”。这个天、天命尽管完全不同于基督教的超验的上帝、另一个世界的神,但却同样赋予了个体生命的终极来源、终极意义和终极价值。这个命与天相通、与天相关,人命关天,人命在天。“

4、人之受命于天也,取仁于天而仁也。”4二、民族与文化1、民族文化与民族精神。文化是民族赖以存在绵延发展的核心力量,文化认同是民族认同的精神基础,文化复兴是民族复兴的基本条件。以犹太民族为例;以中华民族为例。2、民族差异与文化差异。雅思皮尔斯的“轴心文明”理论与不同文明、不同民族文化的差异;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独特性:天人合德、天人合一的理性人文宗教与和而不同的包容性。3、传统文化是民族的精神家园。文化的终极性、价值性和非工具性作为精神家园的民族传统文化的神圣性5三、中国人何以成为中国人?1、中国人成为中国人的精神源泉和文化力量独一无二

5、的文化经典与中国人的心灵复制;四书五经的地位和作用;2、文化传承与文化交融五千年的文化传承与近代百年的文明冲突:儒教与佛教、儒教与耶教、儒教与回教、儒教与马教;3、当代中国人还是中国人吗?扪心自问:我们读过多少文化经典?我们对文化经典有无感情亲近?不读文化经典又将如何?4、祖国统一、台海和平的基础。6四、文化激进主义与精神家园的丧失自鸦片战争以来,中国传统文化经历了“五四”、“文革”以及改革开放西方文化思潮的冲击(包括“俄化”影响),从19世纪末谭嗣同提倡“冲决纲常之网罗”,到20世纪初叶开始的中国文化激进主义者所谓“仁义道德”就

6、是“吃人”(鲁迅)、家庭是“万恶之源”(傅斯年)、“打倒孔家店”,在思想意识层面对传统文化全面的自我批判、自我贬低乃至自我魔化,不断地“破坏!破坏偶像!破坏虚伪的偶像!”(陈独秀),再到“文革”期间以“扫除一切牛鬼蛇神”、“孔学名高实秕糠”为口号的威权主义之下对传统文化实体性、实质性的伤元气、断命脉的重创,一直到改革开放以后,在西方思潮冲击下文化激进主义者的妄自菲薄和自我否定······接连不断的自我贬损、自我戕害几乎窒息了传统文化中所有经典神圣的东西,带来了文化传承中断的沉痛教训,以至于最古老的文明礼仪之邦,5000年历史的文明

7、古国,连自己活着的终极依据都没有了!7儒家文化:漂浮的碎片和孤独的游魂“20世纪的不断革命,牺牲了中国二三千年累积下来无数的精神资本。”[1]传统文化屡受重创,伤痕累累,中华民族的文化自我、文化认同失去了依据,中国人的心灵复制和文化生命的绵延传续产生了重大的危机。钱穆先生非常伤感地感叹:“今天我们中国最大的改变是就快没有家了。”[2]如果中国人的文化自我不确定,文化自尊不建立,中国文化的终极依据不确立,一切良心、道德、法律、秩序都无法真正建立,中国人精神家园的重建也无从谈起。当务之急是把中国文化资源的绝对价值确立起来,从而奠定我们

8、自己安身立命的坚实基础。[1]余英时:《现代儒学的回顾与展望》,第74页,三联书店,2004。[2]钱穆:《人生十论》,第114页,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年。8人——“孤独的偶在”?机械唯物主义、科学主义、萨特式的存在主义以及各种肤浅的无神论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