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4617057
大小:49.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11-14
《传统文化与从政修养》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传统文化与从政修养传统文化与从政修养 中国传统文化关于从政者正己修身的教育资源十分丰富,且具有强大生命力。 将修身作为从政的基础性工程 中国文化传统历来注重修身对立身处世和从政的基础性作用。《礼记大学》提出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明德路径,并强调自天子以至于庶人,一是皆以修身为本。孔子的修己以安人修己以安百姓,强调的也都是通过修己来实现安人安百姓等目的。孔子还提出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拱之。政者,正也。子帅以正,孰敢不正?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这些都把施政与从政者的道德、行为紧密结合起来,表达了正人先正己、正己为施
2、政之要的从政理念。孟子称善养吾浩然之气,这里的气,主要内涵也是义与道。 传统文化对于修身与从政关系的认识启示我们,做官先做人,做人必修身。 把对理想社会和理想人格的追求作为修养的核心内容 中国传统文化十分注重理想社会的追求和理想人格的塑造,并将此作为从政修养的核心内容。儒家构想出天下为公的大同社会,孔子十分向往、矢志追求这个理想社会,丘未之逮也,而有志焉。并提出与之相适应的仁的价值观,即爱人泛爱众。同时,儒家也现实地提出了比大同社会较低级的发展阶段和社会形态小康社会这一实践目标,仁的价值追求贯穿于实践目标和理想社会的追求之中,提出了敬事而信,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近
3、者悦,远者来的仁政观。对这种理想社会及其价值观的执着追求构成一种理想人格:志于道、志于仁,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以夺志也本文由.L.收集整理。这种执着与坚定表现在:无论何时,君子无终食之间违仁,造次必于是,颠沛必于是。无论何种境况,贫而乐,富而好礼。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必要时为理想不惜献出生命,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舍生取义。 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伟大进程中,党员、干部吸取传统文化中修身之道重在执着追求理想社会和理想人格的养分,在对理想人格的追求中,立忠诚笃信之志,补足精神之钙,挺起精神脊梁,锻造党性基础上的理想人格和精神品格。任
4、尔东西南北风,咬定青山不放松,无论何时何地,不忘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吃苦在前、享乐在后,勤奋工作、廉洁奉公,为理想而奋不顾身地去拼搏、去奋斗,展现共产党人的人格力量。 把行为规范作为修养的根本标尺 中国传统文化强调用行为规范来陶铸人的品行。大匠诲人,必以规矩,在从政者修身的社会实践中,儒家强调适应社会秩序、上下左右关系的自我检束;在小康社会的阐述中,提出了礼纪的要求,尤其是礼的要求。在早期儒家典籍中,礼包括礼器、礼仪、礼制,这种礼实际上是仁的要求和外在体现,既包括道德伦理规范,又包括法律规范、从政准则,是成文和不成文的纪律、制度、法律的融合体。孔子说:为政先
5、礼。荀子说:礼者,法之大分,统类之纲纪也人无礼则不生,事无礼则不成,国家无礼则不宁。正因为礼在为政中的重要性,孔子强调以礼修身,不知礼,无以立也,并进而把礼作为言行举止的标准,提出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要求从政者自觉接受礼的约束,按礼的要求行事,用礼来规范各种行为,达到从心所欲,不逾矩的修养境界。 传统文化从政修养强调言行举止符合礼、纪、矩,我们现在加强党性修养,也要守纪律、讲规矩,用规矩来检束自己的行为。 把自我修为作为提升自我的内在动力 中国传统文化强调下功夫自我修为。如重学习和思考,孔子说,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学而优则仕,仕而优则学博学而笃
6、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重自省,曾子说: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荀子说君子日三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重慎独,《礼记中庸》载:君子戒慎乎其所不睹,恐惧乎其所不闻。莫见乎隐,莫显乎微。故君子慎其独也。重切磋、改过,朋友切切偲偲,提倡真正的朋友之间切磋勉励,友好批评,而且闻过则喜,知过不讳,改过不惮;重知行合一,王阳明提出,知行原是两个字,说一个工夫知是行的主意,行是知的工夫;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通过这种种自我修为的努力,提高自身修养水平。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