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6682193
大小:208.51 KB
页数:83页
时间:2019-05-13
《《周易雅正》初稿》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周易雅正》初稿《周易雅正》初稿《周易雅正》初稿《周易雅正》初稿《周易雅正》初稿《周易雅正》初稿《周易雅正》初稿《周易雅正》初稿《周易雅正》初稿《周易雅正》初稿《周易雅正》初稿《周易雅正》初稿《周易雅正》初稿前言——《周易》概要一、历史长河《周易》这本书,一般认为是殷周之际的占卜之书,由周文王作卦、周公系辞而成。后世则进而把孔子及其弟子从义理角度解易的论述汇编为《十翼》,与《周易》整合在一起,称为《易经》。在中国历史上,还没有哪一本经典象《周易》这样扑簌迷离,至今都没形成一个基本的理解。乃至450句卦爻辞中
2、的任何一句卦爻辞,正文4162字中几乎任何一个字,都各有解说,《周易》成了名副其实的“天书”。要知道《周易》的本来意义,虽然艰难,但并非不可能。我们要先忘记2千年来的种种注释演绎而回到周代,站在那个时代去缕析《周易》版本演变的过程,看它的幼苗;我们还要穿越2千年来的种种注释演绎重回现代,站在今天去缕析《周易》内涵拓展的过程,看它的成长。由于《周易》渊源于占卜,读易者的初衷也大多是因为迷惑于命运的复杂性而想从中读出某种天机,所以不能明白术数原委的话,最多也就是或象数或义理或训诂的解释而不能把握它,知其然而不知
3、其所以然。2000年来易学于象数方向的探索都是在继续术数这个思路,研究者们的目标并未仅仅局限于《周易》这本书,而是试图藉此究天人之际。所以《周易》研究,不仅仅是一本书的课题,而是对易学、对人生、对人类思维状况的认识。正因为几千年来人们在术数上近乎极致的演绎,我们才有机会鸟瞰人类这股思维发展史的全貌,从而去厘清2000年来象数理义史等各类《周易》注解的意义。纵观天下术数,均是各有专攻。所谓八字断运、卦决人事、相主才干,风水立业等等皆是。此专攻,无非针对预测对象,建立起一个相对应的逻辑模型。此预测模型,包含导致
4、预测对象变化的各要素,代入信息是可以推算的,所以使隐性地逻辑推演成为可能。比如八字体系,四柱静态划分了命主的人生时空,大运流年等则动态演绎了命主与各种社会关系的互动。由此,八字才能用来推算命主的运程起伏,但这种推算结果不代表绝对的未来,只是一种逻辑可能。具有综合性质的术数也不例外。比如应用于军事,被誉为“帝王之学”的奇门遁甲,不是靠的什么生门死门、三奇格局、背孤击虚,否则擅长奇门的诸葛亮也不会六出祁山而不果了。奇门天地人三盘,演绎天时地利人和的战场背景,奇门飞星排盘,犹如排兵布阵、推敲各种力量的角逐、势力消
5、长。一个奇门布局,就好比现代的军事地图,立体地展现和推演着战局。所以当年军事家沉浸于奇门布局中时,并不是把自己交付于其中“神秘力量”,而是如同现代军事家站在军事地图前在苦思冥想。看清这些现象后面的本质后,你就会明白,术数本质还是一种理性思维。只是古人在他们的知识条件下,这种理性推理多了一些曲折,多了一些隐蔽性。近代科技的发展使得现代预测格外依赖客观信息,比如疾病预测、经济预测、气象预测等都是先获取庞大数据然后按照人们设立的演算模型推演,这更是向理性思维跨越。由此,我们回头看2500年前孔子从占卜走向理性,将
6、卜筮之易升华为义理之易这一脱胎换骨的变革时,是否被其睿智深远所震撼?孔子将易术一举提高到了易道的高度,他说:“易简,而天下之理得矣。天下之理得,而成位乎其中矣。……是故,君子所居而安者,《易》之序也。所乐而玩者,爻之辞也。”孔子读易,处处在看一个理字,他是借助64卦这个模型,从卦爻的时位变化中揣摩人类社会的规范、事物发展变化的规律。《周易》在孔子手里,成了涵养道德品性、通天知地明事理的教科书。直到200余年后,才有荀子用那句“善为《易》者不占”的名言精炼了孔子的这个思想。二、版本变迁1973年12月长沙马王
7、堆汉帛《周易》的出土,以及随后的阜阳汉简《周易》和上博楚竹书《周易》等版本,使我们看到了失传已久的古本《周易》面貌,从而知晓汉初古本、今本《周易》之争的缘由。古本《周易》与通行本《周易》的文字有很多不同,主要表现为同文异字,即意义相近用字不同。由于战国时期各国文字不同,秦始皇统一六国后才得以书同文,所以流传于战国的古本《周易》有些异体可以理解。但古本《周易》与通行本《周易》卦序的根本差异却匪夷所思。阜阳汉简和上博楚竹书《周易》都有残缺难观全貌,马王堆汉帛《周易》则比较完整。帛本《周易》卦序按卦宫排列,次序井
8、然,方便查找和记忆,类似于后来的京房八宫卦序,明显是用于占卜。通行本《周易》卦序借用唐代孔颖达的说法,是按照“二二相耦,非覆即变”的原则排列,但其64卦的整体逻辑线索至今仍然是个迷,人们唯一可以确定的是:通行本卦序是以人文知识结合“二二相耦”规则为逻辑推演的义理体系。那么古本是怎么演变成了今本?这个变化的意义何在呢?这是研究通行本《周易》必须解决的问题。我的看法是:孔子晚年韦编三绝时读到的版本还是周文王演卦、周公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