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狱囚脱逃的类型分析

明代狱囚脱逃的类型分析

ID:36660291

大小:470.40 KB

页数:20页

时间:2019-05-13

明代狱囚脱逃的类型分析_第1页
明代狱囚脱逃的类型分析_第2页
明代狱囚脱逃的类型分析_第3页
明代狱囚脱逃的类型分析_第4页
明代狱囚脱逃的类型分析_第5页
资源描述:

《明代狱囚脱逃的类型分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明史研究專刊》第十三期明代獄囚脫逃的類型分析1172002年3月117~136頁明代獄囚脫逃的類型分析*連啟元獄房為司法審判後,執行刑罰的場所,其設置之目的,在於使罪犯能從獄房環境之中省思,進而改過向善。然而,並非所有罪囚皆有向善之心,尤其是犯下盜賊、殺人等罪行重大者,或恃其勇力,或憑其狡黠,欲從獄房之中逃脫,以免去刑責。長年累繫及強盜重犯,往往懷有脫獄之心,若復以典獄人員疏失,則釀成獄囚脫逃事件,而獄官若能詳加檢視,則獄囚雖欲脫逃,亦無可趁之機。本文就所得資料,試就明代獄囚脫逃的類型分析提出討論。一、獄囚脫逃的原因與類型對於獄囚脫逃的類型,因行為方式不同而有所差異,以下就明律

2、所規定加以區分。據《明律》卷二七,獄囚脫監及反獄在逃條規定:凡犯罪被囚禁而脫監,及解脫自帶枷鎖,越獄在逃者,各於本罪上加二等,因而竊放他囚,罪重者,與囚同罪,並罪止杖一百,1流三千里。在此條文中,提到「脫監」與「越獄」兩種獄囚脫逃方式,雖然對於「越獄」定義,是解開枷鎖等戒具後而逃亡者,但是對「脫監」的定義則並未提及。雷夢麟所著《讀律瑣言》一書,為註解《明律》條文頗為詳盡之律法專著,對此條文則註解云:從門出者,謂之脫監;踰垣出者,謂之越獄。犯罪被囚禁而乘獄卒之不覺私自脫監,及解脫自帶枷鎖而越獄,各在逃者,各於本2罪上加二等。*中國文化大學史學研究所碩士1黃彰健,《明律例彙編》(臺北

3、:三民書局,一九七九年三月初版),卷二七,〈刑律十.捕亡.獄囚脫監及反獄在逃〉,頁九六○。2明.雷夢麟,《讀律瑣言》(臺北:臺灣學生書局,一九八六年六月初版,據明嘉靖癸亥歙縣知縣熊秉元刊本景印),卷二七,〈刑律.捕亡.獄囚脫監及反獄在逃〉,頁四上。118明史研究專刊第十三期由此得知,所謂「脫監」是趁獄卒不注意時,由獄門脫逃;「越獄」則是解脫戒具後,翻越獄房圍牆而脫逃。就律文上的定義,有較為嚴明的劃分。除脫監、越獄之外,另有以暴力的方式強行進入監房,而縱放囚犯者,此即為「劫囚」:凡劫囚者,皆斬。若私竊放囚人逃走者,與囚同罪。至死者,減一等。竊而未得囚者,減二等。因而傷人者,絞。殺人

4、者,斬。3為從,各減一等。劫囚的罪行甚為嚴重,因此只要有劫囚的舉動,無論成功與否,皆以論4斬處置,故「今律劫囚者斬,不須得囚,此則不分成、未成也」,且罪犯拘捕審問後,即採取斬不待決,不需等待至秋後,以斷絕任何獄囚之5逃脫意念。對於竊放獄囚脫逃,或收受賄賂、或遭其挾持脅迫而為者,若因此而致使它他人傷亡,則分別處以絞、斬之刑。若將脫監、越獄視為緩和型脫逃行為,劫囚則屬於暴力型脫逃行為,而介於兩者之間,則另有「反獄」的型式。根據《明律》卷二七,主守不覺失囚條規定:凡獄卒不覺失囚者,減囚罪二等,若囚自內反獄在逃,又減二等,聽給限一百日追捕。限內能自捕得,及他人捕得,若囚已死,及自首者,皆

5、免罪。司獄官典減獄卒罪三等。……若賊自外入劫囚,力不能敵者,免罪。若押解罪囚,中途不覺失囚者,罪亦如之。67反獄、越獄多是強盜所為,因其「無一念生理,心懷百計脫逃」,而反3《明律例彙編》,卷一八,〈刑律一.盜賊.劫囚〉,頁七六○。4明.顧起元,《客座贅語》(北京:中華書局,一九八七年四月一版),卷六,〈夏大理斷獄〉,頁一八二。5明代的死刑可以分為「真犯死罪」與「雜犯死罪」兩種。所謂「真犯死罪」即是十惡、叛逆、強盜、殺人等嚴重犯罪,其罪行皆在絞斬以上,且往往隨即處決。「雜犯死罪」之罪責,並未完全非依照明律來執行,即使罪行再重,亦有轉圜及減免的可能。對於死刑的執行則有「決」與「候」兩

6、種:「決」即決不待時,凡罪刑定讞隨即押赴刑場處決,其刑責包含凌遲、斬、絞等;「候」即監候待決,罪囚監禁於獄中,待秋後依律執行刑責。參見:巨煥武,〈「真犯死罪」與「雜犯死罪」—明代律例中的死罪(上)〉,《政大法學評論》,四九期,一九九三年十二月,頁一~三三;〈「真犯死罪」與「雜犯死罪」—明代律例中的死罪(下)〉,《政大法學評論》,五一期,一九九四年六月,頁一~四四。6《明律例彙編》,卷二七,〈刑律十.捕亡.主守不覺失囚〉,頁九六八~九六九。7明.呂坤,《呂公實政錄》(臺北:文史哲出版社,一九七一年八月初版,據清嘉慶明代獄囚脫逃的類型分析119獄是經由獄內向外脫逃,其與脫監、越獄的方

7、式相似,然而究竟如何從內而外脫困,條文之中則無進一步說明。不過在《明律》卷二八,與囚金刃解脫條之中,則略可看出端倪:凡獄卒以金刃,及他物可以自殺,及解脫枷鎖之具而與囚者,杖一百。因而致囚在逃,及自傷或傷人者,並杖六十,徒一年。若囚自殺者,杖八十,徒二年。因而致囚反獄,及殺人者,絞。其囚在逃,未斷之間,能自捕者,及他人捕得,若囚已死,及自首8者,各減一等。從條文中所謂「致囚反獄及殺人者」,可以推測獄囚在獲得刀械後,即以此作出殺傷或挾持等攻擊性行為,進而得以從獄房中脫逃。由此看來,「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