润滑油行业研究

润滑油行业研究

ID:36651484

大小:1.05 MB

页数:43页

时间:2019-05-13

润滑油行业研究_第1页
润滑油行业研究_第2页
润滑油行业研究_第3页
润滑油行业研究_第4页
润滑油行业研究_第5页
资源描述:

《润滑油行业研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润滑油行业研究报告同华创富资本2012年12月目录一.产业概述二.生产工艺三.世界市场四.国内市场五.竞争格局六.发展趋势产业概述定义和分类润滑油是涂在机器轴承等运动部分表面的油状液体,有减少摩擦、避免发热、防止机器磨损等作用,同时对机器设备具有冷却、密封、防腐、防锈、绝缘、功率传送、清洗杂质等作用。润滑油作为石油产业的下游产品,具有技术含量高,产品附加值较高的特点。一个国家润滑油使用水平的高低直接反映了这个国家经济发展程度、设备控制状况以及生产效率和环保意识的差异。润滑油是由基础油和添加剂调合而成的。基础油是润滑油的主要构成原料,占据润滑

2、油总量的70%~99%,其质量的高低直接影响润滑油的使用性能。按来源分类按用途分类动植物润滑油工业润滑油石油润滑油(97%)车用润滑油合成润滑油车用润滑油水箱及冷却系统刹车及离合发动机油自动波箱油齿轮油油系统油工业润滑油普通工业润滑油工业发动机油金属加工油工艺用油36.49%14.28%7.26%41.96%液压油内燃机发动机油金属切削油电气用油机床油船舶发动机油铸模油橡胶工艺用油汽轮机油天然气发动机油处理油白油工业齿轮油防护油农用喷雾油压缩机油印刷用油在车用和工业用润滑油中,用量最大的当属内燃机油、齿轮油和液压油三大类,其消费约占润滑总量的7

3、6%左右,是润滑油发展的主体。理化性质外观(色度)油品的颜色,往往可以反映其精制程度和稳定性。对于基础油来说,精制程度越高,颜色就越浅密度润滑油的密度随着其组成中含碳、氧、硫的数量的增大而增大粘度反映油品的内在摩擦力,是表示油品油性和流动性的一项指标粘度指数表示油品随温度变化的程度一般闪点表示油品蒸发性的一项指标理凝点和倾点表示油品低温流动性的指标化酸值、碱值和中和值酸值和碱值分别表示润滑油中含酸性物质和碱性物质含量的指标;中和值实际包括了总酸值和总碱值性能水分润滑油中含水量的百分数机械杂质存在于润滑油中不溶于汽油、乙醇和苯等溶剂的沉淀物和胶状悬

4、浮物。灰分和硫酸灰分在规定条件下,灼烧后剩下的不燃性物质残炭在规定的实验条件下,受热蒸发和燃烧后形成的焦黑色残留物质,用来判断润滑油的性质和精制深度。氧化安定性说明润滑油的抗老化性能热安定性表示有油品的耐高温能力,即润滑油对热分解的抵抗能力。油性润滑油中的极性物在摩擦部件金属表面形成坚固的理化吸附膜,从而起到耐高负荷和抗摩擦磨损的作用润滑油的极性物在摩擦部件金属表面上,受高温、高负荷发生摩擦化学作用分解,并和表面金属发生摩极压性擦化学反应,形成低熔点的软质极压膜,从而起到耐冲击、耐高负荷高温的润滑作用腐蚀和锈蚀抗金属腐蚀和防锈蚀作用特抗泡沫性殊水

5、解安定性油品在水和金属作用下的稳定性。理抗乳化性化性空气释放值能橡胶密封性油品与橡胶的适应性剪切安定性溶解能力挥发性防锈性能电气性能润滑脂的特殊理化性能用途润滑作用消除冲击载冷却作用荷润滑油的用途防锈作用洗涤作用密封作用产业链润滑油产业具有技术密集、生产复杂、销售环节多的特点,在润滑油产品的背后是巨大的产业链。在这个产业链中,包括基础油与添加剂生产企业,润滑油调合、罐装、包装企业,润滑油的分析仪器制造商,润滑油液检测实验室(专业公司),润滑系统的设计、制造企业及润滑油更换设备制造商,润滑油的研发机构及认证组织,润滑油的销售企业等。润滑油相关业务

6、是一个融合产品、服务、标准等庞大的、需要紧密配合的产业价值链。润滑油工业是石油化工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发展与国家宏观经济形势以及交通运输、机械设备等行业的发展息息相关。润滑油工业是世界上最庞大的产业链之一。在每一个知名的润滑油品牌背后,都存在着丰富的相关客户群,蕴藏着巨大的商机。1、基础油润滑油基础油主要分矿物基础油及合成基础油两大类。矿油基础油由原油提炼而成,应用广泛,用量很大(约95%以上),但有些应用场合则必须使用合成基础油调配的产品,因而使合成基础油得到迅速发展。国外各大石油公司过去曾经根据原油的性质和加工工艺把基础油分为石蜡基基

7、础油、中间基基础油、环烷基基础油等。美国石油学会(API)根据基础油组成的主要特性把基础油分成5类。API-1509基础油分类标准试验方法ASTMD2007ASTMD2270ASTMD2622/D4294/D4927/D3120类别饱和烃含量/%黏度指数VI硫含量/%(质量分数)I类<90%80~<120>0.3II类>90%80~<120<0.3III类>90%>120<0.3IV类聚α-烯烃(PAO)V类所有非I、II、III或IV类基础油从生产工艺来看,I类基础油的生产过程基本以物理过程为主,不改变烃类结构,生产的基础油质量取决于原料中理想

8、组分的含量和性质。因此,该类基础油在性能上受到限制。II类基础油是通过组合工艺(溶剂工艺和加氢工艺结合)制得,工艺主要以化学过程为主,不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