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视性屈光参差者双眼调节反应研究

近视性屈光参差者双眼调节反应研究

ID:36645798

大小:2.36 MB

页数:68页

时间:2019-05-13

近视性屈光参差者双眼调节反应研究_第1页
近视性屈光参差者双眼调节反应研究_第2页
近视性屈光参差者双眼调节反应研究_第3页
近视性屈光参差者双眼调节反应研究_第4页
近视性屈光参差者双眼调节反应研究_第5页
资源描述:

《近视性屈光参差者双眼调节反应研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温州医学院硕士学位论文近视性屈光参差者双眼调节反应研究姓名:阎静申请学位级别:硕士专业:眼科学指导教师:瞿佳2003.5.1温州医学院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近视性屈光参差者双眼调节反应研究研究生:阎静导师:瞿佳教授中文摘要目的前人所做的研究表明,近视眼表现为调节滞后过多、调节反应IN激函数的坡度较低等异常眼动参数。对于这些参数的变化是否作为近视发生和发展的扳机点一直是研究的焦点。研究主要针对双眼等量近视的人群,对于近视性屈光参差者的调节和辐辏变化反应尚无充足资料。本研究针对近视性屈光参差者,研究调节滞后、调节反应/调节刺激曲线(AR/ASCurve)线性部分的坡度、形态、NRA/

2、PRA等眼动参数与近视性屈光参差状态之间的关系。分析在开辐辏环、闭环、感应状态下,屈光参差者调节反应/*U激曲线与双眼正视者之间的差别方法(1)选取样本:40名志愿者参与本实验,年龄介于18至3l岁之间,其中正视者20人,等效球镜度介于+O.37Dto-0.25D之间,20名近视性屈光参差者两眼球镜度差别大于2.50D,小于7.OOD,散光小于1.OOD,排除眼疾与视功能异常,用角膜接触镜全矫屈光不正。(2)采取问卷的形式收集基本信息:基本信息包括:受试者年龄、性别、习惯戴镜方式、有无角膜接触镜戴用史、有无外伤史等等。(3)调节与辐辏有关参数的主观测量:AVonGrafe法测

3、量远隐斜;B融象性交叉圆柱镜法(FusionCrosssCylinder,FCC)测量调节滞后(LagofAccommodation);C移近法(Push—upTest)测量双眼调节幅度(AmplitudeofAccommodation,AMP)。D正相对调节(PRA)测量。(4)丌辐辏环、闭环、感应状态下调节反应的客观测量:用WV一500双目自动验光仪(精工公司生产,日本)客观检测被检眼的屈光不正以及调节反应。设置四个调节刺激,即1D、2D、3D、4D,测量各刺激所产生的调节反应。视标为一黑白相问的扇形,对眼睛的张角始终为lo度。Ⅱ塑夔坯温州医学院硕:L研究生学位论文状态下

4、的测量:用一仅可透过仪器测量用红外光的滤光片打开辐辏环。对于每一调节需求,分别测量注视眼及感应眼的调节反应。闭巫丛查王的测量:双眼注视屏幕,分别测量双眼的调节反应。(5)分析方法:AR为Y轴,AS为X轴,绘制散点图,求曲线1D到4D部分的线性回归线,得出每种情况的AR/As曲线及其线性部分的坡度。调节滞后等于调节反应值减去调节刺激值。统计采用SPSSl0.0统计软件包。同组之间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两组之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正视眼与屈光参差双眼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1)AR/AS曲线线性部分的坡度:①正视者双眼之问AR/AS坡度差异无显著性(P>0.05),在开辐

5、辏环、闭环两条件下,坡度的平均值分别为O.93635和O.81005。②屈光参差者两眼之间AR/AS坡度差别也无显著性(P>0.05),但低于正视眼的调节坡度。在开辐辏环、闭环两条件下,坡度的平均值分别为O.7545和0.8045。(2)AR/AS曲线的形态:对于各个刺激水平,屈光参差组AR/AS的比值变异很大。高度数眼AR/AS曲线线性部分的形态表现出非线性的特征。特别是在开辐辏环状态下,高度数眼对于2D的调节刺激,调节反应普遍很小。形态上表现出一个明显的垂落,正视组没有此现象,对于各个刺激水平,AR、AS比值恒定。(3)客观调节滞后量:在闭环条件下,屈光参差者高度数眼调节

6、滞后量最大。其次是低度数眼、『F视眼。在3D、4D刺激水平,屈光参差组高度数眼与J下视眼滞后量之间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开辐辏环条件下,三者滞后量比较没有统计学意义。在感应眼条件下,对于低刺激水平,屈光参差高度数眼调节反应较精确,但对于lD以上刺激水平,高度数跟表现出明显的调节滞后,对于2D刺激水平,高度数眼与诈视眼之间的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4)主观调节参数:①用FCC方法检查,屈光参羞者高度数眼表现m明显的调节滞后温州医学院硕卜研究生学位论文(P(0.01)。②屈光参差者高度数眼有更低的正相对性调节(P

7、AS曲线特征为:线性部分非线性。(2)屈光参差者两眼调节调节反应不等,高度眼表现出更多的调节滞后。(3)屈光参差者高度眼在中低刺激水平表现出的调节滞后与其“低较”的戴镜习惯有关。(4)屈光参差者双眼在等量AS下,表现为不等量的AR,高度数眼要产生相同的AR,需要更多的AS。(5)屈光参差者所表现出的上述种种调节不平衡现象,可能与调节中枢的控制增益不同有关,也可能与“睫状肌一晶体”系统AR阈值较高有关,有待于进一步研究。(6)近视的发生与PRA水平下降有关。关键词近视性屈光参差调节模糊近工作温州I医学院硕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