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周易与论语中的语、默观

试论周易与论语中的语、默观

ID:36639380

大小:66.18 KB

页数:8页

时间:2019-05-13

试论周易与论语中的语、默观_第1页
试论周易与论语中的语、默观_第2页
试论周易与论语中的语、默观_第3页
试论周易与论语中的语、默观_第4页
试论周易与论语中的语、默观_第5页
资源描述:

《试论周易与论语中的语、默观》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试论《周易》与《论语》中的语、默观摘要:默包含着言与不言两个方面,具有本体的意义。作为本体的“默”,是在“言”的发用中显现的。当发用兼顾到“诚”与“时”两种因素时,本体自然就呈现了。但对还没有达到本体高度的人而言,在追求完善的过程中,比较稳妥的选择应当是“慎言”,也就是从尽量不言做起。关键词:默;本体;诚;时;慎言OnthevoicingoutandsilenceinZhouyiandtheAnalectsofConfuciusAbstract:“Silence”consistsoftwoaspectsof“voicingout”and“notvoi

2、cingout”,possessingasignificanceofnoumenon.Asnoumenon,“silence”functionsin“voicingout”,andwhenitsfunctiontouches“sincerity”and“timeliness”,thenoumenonwillappearnaturally.Butforthosewhoseunderstandingshavenotreachedthelevelofnoumenon,intheprocessofpursuingperfection,acomparative

3、lysecurechoiceforthemoughttobe“watchfuloverwords”,inotherwords,itwouldbebesttostartfromnotvoicingout.Keywords:silence;noumenon;sincerity;timeliness;watchfuloverwords一、默:本体的内涵8默包含着言与不言两个方面,具有本体的意义。要把这个问题说清楚,我们可以从《周易》复卦谈起。《复·彖传》:“复,其见天地之心乎。”王弼注说:复者,反本之谓也,天地以本为心者也。凡动息则静,静非对动者也。语息则

4、默,默非对语者也。然则天地虽大,富有万物,雷动风行,运化万变,寂然至无,是其本矣。故动息地中,乃天地之心见也。若其以有为心,则异类未获具存矣。[1]唐代的孔颖达作疏解释说:“语则声之动,默则口之静,是不语之时,恒常默也。”[1]孔氏的解释比较含糊,虽然他也指出了两种默,即“默则口之静”与“恒常默也”,但并没有加以辨别。王弼意思实际是:天地以无为本体。动静、语默这两组范畴正反映了体与用的关系。他强调,默并非相对于语的默,而是统摄语默,在更高一层次上具有本体的内涵的“默”,即所谓“语息则默,默非对语者也”。在汉人那里,对默的理解实际也达到了本体化的高度,

5、不过没有像王弼这样用概念明确的表示出来。《易传·系辞上》说:“默而成之,不言而信,存乎德行。”《九家易》注说:“默而成,谓阴阳相处也。不言而信,谓阴阳相应也。”[2]意思是,默然成就事物,不说话就能取得信任,是因为具有阴阳和谐相处相应的状态。《九家易》没有说明阴阳的具体内容,清代的李道平在疏解《周易集解》时,明确的指出它们代表的是语和默。值得注意的是,这里李氏所说“坤为默”的“默”不是本体的默,而是和“语”同一层次的“默”。李道平用复卦卦象疏解,他说:“8乾伏坤初,坤为默。乾在天成象,坤在地成形,故为成。乾初震,震为言。乾信,又为德。震为行。乾元伏于

6、坤初,寂然不动,乾体自正。故默而成,不言而信,存乎德行也。”[2]在《周易》的取象中,乾的取象为天,涵义为刚健的品质,故而又可引申为“信”、“德行”、“成”等。坤的取象为地,涵义为柔顺的品质,可引申为“默”的大地状态、生成万物的“成”的品质。震取象为雷,涵义为动,可引申为“行”、“言”。复卦卦象中,乾一阳爻伏在坤初,形成震象,“坤为默”,“震为言”,李氏用坤与震结合起来的复卦卦象表示语默兼容,存而不发的状态,正是对王弼上注的详细说明。而李氏所谓的“乾元伏于坤初,寂然不动,乾体自正”,与王弼上注“运化万变,寂然至无,是其本矣”,意思也是一致的,都是对“

7、默”的本体状态的描述。二、言:诚与时作为本体的“默”,是在“言”的发用中显现的。当发用兼顾到“诚”与“时”两种因素时,本体自然就呈现了。1.从内而言,是言与诚的问题。诚,指真实无妄的状态。《大学》说“诚意”,朱熹注解说:“心者,身之所主也。诚,实也。意者,心之所发也。实其心之所发,欲其必自慊而无自欺也。”[3]自慊,即自足的意思。朱熹认为,心的发动只有真实无妄,自己才会满足。如果不真实,就是自欺。而自欺的最终结果,将会一无所获,即《中庸》所说的“不诚无物”,朱熹进一步解释说:“故人之心一有不实,则虽有所为,亦如无有,而君子必以诚为贵也。”[3]同样,

8、在《周易》里也强调只有真实无妄才会有所收获。《周易·序卦》说:“8复则不妄也,故受之以《无妄》,有无妄,物然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