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6632497
大小:62.18 KB
页数:5页
时间:2019-05-13
《浅谈急性胰腺炎合并肾脏损害的临床观察》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浅谈急性胰腺炎合并肾脏损害的临床观察【论文关键词】急性胰腺炎;肾功能障碍 【论文摘要】目的:探讨急性胰腺炎(AP)合并肾脏损害的发病机理及治疗策略。方法:对183例AP住院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病人中,伴有肾损害的86例,占47.0%,重症组明显高于轻症组。不同病因的急性胰腺炎肾损害发生率差异无显著性。随着肾损害的加重,病死率上升。结论:急性胰腺炎合并肾损害发病率高,重症可合并急性肾功能衰竭,死亡率高。加强对本病的认识,做到早期预防和治疗,是改善预后的关键。 急性胰腺炎(AP)是临床常见的急腹症,重症胰腺炎
2、(SAP)病死率高达20%~30%,AP合并肾脏损害常见,损害严重时则可发生急性肾功能衰竭(ARF),又被称为胰性肾病。现就本院2005年1月~2007年12月的183例AP住院病人分析如下。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本组183例,男107例,女76例,年龄18~77岁,平均45.7岁。 1.25诊断标准:均符合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胰腺疾病学组2004年修订的《中国急性胰腺炎诊治指南》中SAP判定标准:APACHE-Ⅱ评分≥8或CT分级为D、E级或局部并发症(胰腺坏死、假性囊肿、胰腺脓肿)或器官衰竭。 1
3、.3肾功能障碍判定标准:出现蛋白尿、镜下血尿、镜下白细胞、管型尿及血肌酐、尿素氮升高超出正常值均被认为合并了肾损害。ARF判定标准:无尿或少尿,尿量<20ml/h,补液不能纠正;血肌酐>176.8μmol/L,或每日升高>44.2μmol/L。 2结果 2.1SAP合并肾损害的情况:183例中有86例合并不同程度的肾损害,占47.0%,其中包括11例ARF。轻症AP组126例,合并肾损害42例,发生率33.3%,无ARF;SAP组57例,合并肾损害44例,发生率77.2%,较轻症组高(χ2=30.
4、3,P<0.01)。 2.2不同病因的AP肾损害发生率:胆源性胰腺炎118例,合并肾损害57例,发生率48.3%,非胆源性胰腺炎65例,合并肾损害29例,发生率44.6%,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χ2=0.229,P>0.05)。 2.3预后:无肾损害组97例,死亡2例,肾损害组(不包括ARF)75例,死亡4例,ARF组11例,死亡8例,随着肾损害的加重,病死率上升(P<0.01)。 3讨论 5 本组SAP的ARF的发生率为19.3%,病死率72.7%,死亡的8例患者均出现呼吸衰竭,或同时伴有其他
5、脏器衰竭。文献报道AP并发肾功能损害的发生率为6%~78%,SAP肾衰竭的发生率为14%~43%,并发肾衰竭患者的死亡率达70%~80%。肾功能衰竭是SAP的主要死亡原因之一。肾脏的损害与胰腺病变的严重程度直接相关,预后差,死亡率高。事实上,对具体的病例,在发生AP前是否已存在肾损害,与AP导致的肾损害,往往无法鉴别,除非有明确的病史或肾脏缩小等足资甄别的依据。但这两种情况都大大增加了患者的病死率。 AP导致肾脏损害的具体机制目前仍不完全清楚,目前认为主要与以下因素有关:(1)有效循环血量不足。AP时异常激活的胰蛋白酶、磷脂
6、酶A2、脂肪酶和弹力蛋白酶等胰酶,及进一步释放的溶酶体酶,除造成胰腺本身的损害,也激活机体炎症细胞释放大量炎症介质、细胞因子,引起体内一系列炎性免疫反应。它们共同作用使全身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大量炎性渗液和组织液进入第三间隙。造成有效循环血量不足,肾血流减少,肾小球滤过率(GFR)下降,可引起少尿或无尿,甚至ARF。(2)炎症介质作用。主要包括磷脂酶A2(PLA2)、血小板活化因子(PAF)、血栓素A2(TXA2)、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5)、内皮素(ET-1)。活化的PLA2能引起各种组织器官的缺血性损伤,分解细胞膜释放
7、花生四烯酸,后者转变为TXA2、白三烯、PAF,导致多脏器包括肾脏缺血缺氧。PAF被认为是引起的ARF的主要细胞因子。AP时内毒素、IL-1、PAF、氧自由基等均可刺激TXA2合成,TXA2/PGI失衡可引起血栓形成,TXA2还是血小板激活剂,促进血小板聚集和血栓形成,引起肾功能损害。TNF-α是SAP中的一个重要介质,与多器官功能损伤(MODS)的发生有关。ET-1对肾血管有强烈收缩作用,可使肾血流量及肾小球滤过率降低。(3)急性腹腔间隔室综合征(ACS)。SAP时由于大量炎性渗液和组织液进入腹腔、后腹膜间隙,腹腔器官水肿,
8、特别是肠黏膜受损及肠壁通透性增加,肠功能障碍,导致肠蠕动差及肠腔积气,均使腹内容物急剧增加,腹内压迅速升高,增大的腹压影响肾脏血供和静脉回流,加重肾功能的损伤。(4)腹腔炎性渗液。SAP时腹腔内渗出的各种酶、坏死组织、蛋白分解产物、细菌毒素及渗出液等,通过腹膜进入血液循环,对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