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银行信用信息共享内生性分析

我国银行信用信息共享内生性分析

ID:36629223

大小:390.29 KB

页数:6页

时间:2019-05-13

我国银行信用信息共享内生性分析_第1页
我国银行信用信息共享内生性分析_第2页
我国银行信用信息共享内生性分析_第3页
我国银行信用信息共享内生性分析_第4页
我国银行信用信息共享内生性分析_第5页
资源描述:

《我国银行信用信息共享内生性分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万方数据2008年第10期·上海经济研究·我国银行信用信息共享内生性分析张寒阳蒋恒波(吉首大学商学院416000)(湖南大学金融学院410079)内容摘要:信用体系建设应该选择何种模式是当前学术界讨论的热点。作为信用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银行信用信息共享的重要性已经在相关文献中得到了论证,但对于应该采取何种方式实现银行闻的信息共享,仍然存在争议。本文试图在现有研究的基础上,通过建立一个基本的概率模型来分析影响银行信用信息共享内生性的重要因素,并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进行讨论。我们的结论是现阶段我国银行间内生出一套信用信息共享机制较难实现,为正

2、在建设中的公共征信系统提供了理论支撑及相应的政策建议。关键词:银行信用信息共享影响因素内生性中图分类号:F830.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1309(2008)10—0099—06一、引言在信贷市场上银行是主要的放贷者,由于信息不对称的存在,银行之间的信用信息共享有着极其重要的实际意义。Pagano,Jappelli(1993)通过研究发现,银行之间的信用信息共享能扩大借款人群体,降低借款人的违约率和贷款利率。从而增强信贷市场的运行效率。随后的一些研究成果也从实证上说明了信用信息共享的重要作用。我国银行业曾经积累了巨额的不良贷

3、款余额,尽管其中也有其他的原因,但可以反映出我国信贷市场上的违约情况的严重性。为了有效的降低我国信贷市场上高违约率,促进诚实守信,就必须有相应的奖惩机制,我国信用体系的建设正是出于此种目的。银行间的信用信息共享是信用体系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信贷市场上银行之间的信息共享主要有两种模式,一种是银行之间自发产生的信息共享机制,一般以通过征信局等中介机构或以会员制式机制来实现彼此之间的信息共享,可以称之为内生性银行信用信息共享机制;另一种是由各国的中央银行等监管当局出于监管等目的强制性要求各银行上报借款人的信用信息,通过统一的信息系统将各家

4、银行提供的同一借款人的贷款数据合并,获得该借款人的全部负债情况,通常称这种共享模式为公共征信系统。这两种模式在建设目的、信息来源、参与方式、信息收集的范围等许多方面都存在着较大的差异(郭熙保,徐淑芳,2005)。美国是目前征信发达国家之一,其内生性的征信体系运行的高效率是当前各国征信体系的典范。但并非每个国家都能通过市场经济的发展收稿日期:2008一08—30一99—万方数据·上海经济研究·2008年第lo期自发产生出这种信用信息共享机制。根据世界银行的研究,在没有出现自发的信用信息共享的地区,一般都倾向于建立公共征信体系,拉丁美洲的一

5、些国家就普遍建立了公共征信系统来实现信息的共享,加强金融体系运行的稳定性。我国征信体系建设在选择何种建设模式上有着较多的争议,至今尚无定论。那究竟是哪些因素影响银行间信用信息共享机制的内生性?在国外学者的研究中,Klein(1992)利用博弈论的模型论述了如何通过树立征信公司的信誉来解决道德风险和逆向选择问题。他的模型得出了适合信息共享的条件:数据共享的成本、市场的规模和借款人的流动性,并指出征信公司可以成为约束借款人的措施之一。Pagano,Jappelli(1993,2000)利用逆向选择模型,分析了能促成信息共享成为内生需要的因素

6、。他们发现,当经济实体流动性较强,借款人差异较大,信贷市场规模较大。信息交换成本较低时,信息共享更容易出现。同时,他们的模型也表明,信贷市场的结构也影响信息共享:在具有竞争性的信贷市场中,如果放贷人具有在信息方面相对其他放贷人的优势,则放贷人不会自愿共享信息,因为这会降低其对市场的影响力和利润。国内关于银行信用信息共享机制的研究较少。张荣刚,梁琦(2006)通过信用信息共享抉择模型分析了我国银行信用信息共享与合作动力机制,认为在目前信贷市场结构下,各银行对信用信息共享的期望值不同,而公共机关强制的信息共享可能对银行的行为产生游离或参与两

7、种截然不同的效用。其结论认为银行之间存在达成共享的可能。贺学会(2007)从度量费用的角度考察了银行信贷行为与信用信息共享机制,认为如果抵押贷款申请人所占比重越大,银行共享信用信息的积极性越低;信用贷款申请人的批准率越低,银行共享信用信息的积极性也越低。其结论认为我国银行业现阶段内生出信用信息共享机制较难实现。以上的研究成果尚未涉及的一个方面就是结合我国银行业的具体情况来讨论信用信息共享机制的形成及相应的影响因素。因此,本文试图在以上研究的基础上,通过建立银行之信用信息共享的基本概率模型来分析影响信用信息共享机制成为内生需要的重要因素,

8、并结合我国银行体系的现实情况,主要从借款人的流动性、银行之间的规模差异以及银行间实现信用信息共享的成本等方面从定性的角度来讨论我国银行间内生出信用信息共享机制的可能性,为我国当前正在建设中的社会信用体系提供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