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空间结构演进理论研究综述

区域空间结构演进理论研究综述

ID:36619773

大小:1.06 MB

页数:7页

时间:2019-05-13

区域空间结构演进理论研究综述_第1页
区域空间结构演进理论研究综述_第2页
区域空间结构演进理论研究综述_第3页
区域空间结构演进理论研究综述_第4页
区域空间结构演进理论研究综述_第5页
资源描述:

《区域空间结构演进理论研究综述》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区域空间结构演进理论研究综述赵国锋1,段禄峰2(1.西京学院西安710123;2.西安邮电学院产业经济研究所西安710061)摘要:“空间”是人类进行社会经济活动的场所,是任何公共生活形式和权利动作的载体。经济发展推动区域空间结构的演进与成长。通过对区域空间演进理论的梳理,了解区域空间结构演变的规律、机制与手段,进而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促进人口、资源与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关键词:区域;空间;理论中图分类号: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TheReviewtoEvolutionTheoryofregionalSpaceStru

2、ctureZHaoGuofeng1,DUANLufeng2(1.XiJingUniversity,Xi’an,710123China;2.InstitutionofIndustrialEconomics,Xi’anInstituteofPostandTelecommunications,Xi’an,710061China)Abstract:Spaceistheplaceforsocialandeconomicactivities,andalsothecarrierforanyformofpubliclifeandri

3、ghtmovement.Basingonthetheoryofregionalspaceevolution,wecanunderstandtherule,mechanismandmethodofregionalspacestructure.Theevolutionandgrowthofregionalspacestructureispromotedbyeconomydevelopment.Wecanpromotethesustainabledevelopmentofpopulation,resource,enviro

4、nmentbysomeeffectivemeasures.Keywords:region;space;theory收稿日期:2011-5-21基金项目:陕西省教育厅项目(11JK0053)作者简介:赵国锋(1975—〕,男,陕西宝鸡人,西京学院思想政治教育部讲师,硕士,研究方向:城市与区域经济管理,科学技术与经济。-7-1引言“空间”是人类进行社会经济活动的场所,是任何公共生活形式和权利动作的载体。空间在历史发展中产生,并随着历史的演变而重新结合和转化。空间结构是人类各种经济活动在特定经济区域内的空间分布状态及空间组

5、合形式,是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生产、自然条件、工程技术和建筑空间的综合反映[1]。人类的社会经济活动,如开辟耕地、建设村镇、修建铁路、开发资源、植树造林等都构成空间结构的组成部分。空间结构状态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除运费、地租、集聚三个基本因素外,还有如资源的分布、地形与气候、历史特点、社会结构、与周围区域的关系、决策者的决策标准与决策水平等。对于空间结构的研究始于20世纪30—40年代的德国,之后,这项研究在美国、瑞典、联邦德国获得了进一步的发展。它包括以城镇型居民点(市场)为中心的土地利用空间结构;最佳的企业规

6、模、居民点规模、城市规模和中心地等级体系;社会经济发展各阶段的空间结构特点及其演变;社会经济客体空间集中的合理程度;空间相互作用即地区间的货物流、人流、财政流,各级中心城市的吸引范围,革新、信息、技术知识的扩散过程等,所有这些都是空间结构特征的重要反映[2]。我国正处于城镇化、工业化的快速发展阶段,经济活动空间加快集聚。通过对空间结构演进理论的梳理,了解区域空间结构演变的规律、机制与手段,可以更好地促进人口、资源与环境的可持续发展[3]。2区域空间结构演进理论2.1古典区位理论古典区位理论以农业区位论、工业区位论、中

7、心地理论(城市区位论)和市场区位论为代表,萌芽于资本主义商业、运输业大发展的18世纪,到20世纪上半期初步形成完整体系。古典区位理论认为规模经济、运输成本和集聚效益是促进经济要素集聚的决定因素,产业、企业区位的选择过程和结果促进了空间结构的演变[4]。⑴农业区位论1826年德国农业地理学家杜能(J.H.Thunen)出版了《孤立国对于农业及国民经济之关系》一书,提出了著名的农业区位论。杜能通过分析农产品运输成本与利润的相关关系发现,农业土地利用类型和农业土地经营集约化程度,不仅取决于土地的天然特征,而且更重要的是依赖

8、于其经济状况,其中特别取决于它到农产品消费地的距离。他以城市为中心,按距离远近划成6个同心环带,从内向外依次的土地利用方式为精细城郊农业、林业、集约种植业、栅栏农业、粗放的三年轮作、牧业与粗放种植业,被称为“杜能环”(图1)。杜能的理论指出并论证了农业生产空间差异的形成和模式。-7-图1杜能的农业同心圆经营圈⑵工业区位论1909年阿尔弗莱德·韦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