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经济发展理论研究综述

区域经济发展理论研究综述

ID:10898278

大小:25.0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07-08

区域经济发展理论研究综述_第1页
区域经济发展理论研究综述_第2页
区域经济发展理论研究综述_第3页
区域经济发展理论研究综述_第4页
区域经济发展理论研究综述_第5页
资源描述:

《区域经济发展理论研究综述》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区域经济发展理论研究综述区域经济发展理论研究综述尹子健(中国农业大学北京100094)≯p\p:)p国内外主要的区域经济发展战略理论.并进行了简要区域经济评论在经济全球化和区域一体化的浪潮下.区域经济增长问题变得越来越重要,成为区域经济学研究和争论的热点问题之一.本文主要介绍了区域经济的增长理论和增长模式,并进行了简要评述.一,区域均衡发展战略理论在区域经济非均衡增长理论产生之前.新古典经济学的区域经济均衡增长理论处于主导地位,其代表人物有罗森斯坦一罗丹等.(一)推进理论:着名发展经济学家罗森斯坦一罗丹(posenstein—rodan,1943)是该

2、理论的倡导者者.该理论主张发展中国家在投资上以一定的速度和规模持续作用于众多产业从而突破其发展瓶颈,推进经济全面高速增长.(二)恶性循环理论该理论由美国经济学家纳克斯(nurks,1953)提出,他认为发展中国家在宏观经济中存在着供给和需求两个恶性循环.低收人一低储蓄一低资本一低生产率一低收人的循环和低收人一低购买力一低投资一低生产率一低收人的循环.要解开恶性循环的死结,就必须采取平衡增长战略,扩大市场规模,弥补需求不足.纳克斯的平衡发展理论和罗森斯坦——罗丹的大推进战略理论比较相似.新古典的区域均衡增长理论存在诸多缺陷,把问题简单化了,与发展中国家的客观现

3、实存在较大差距,无法解释现实的经济增长过程,不能为区域发展问题找到出路.在运用该理论发展的过程中,一些国家片面强调工业化.大规模的没有重点的进行投资,没有看到市场机制的局限性,而且该理论所依赖的"边际报酬递减"等假设前提与实际情况相去甚远,所以效果不是很理想.甚至还带来了负面的影响.二,区域非均衡发展战略理论(一)二元经济结构理论缪尔达尔(GMyrdal,1957)认为,某些地区受外部因素的作用,经济增长速度快于其他地区,经济发展就会出现不平衡.这种不平衡发展会引起"累积性因果循环",使发达地区发展更快,发展慢的地区更慢,从而逐渐增大地区经济差距,形成地区性

4、二元结构.因此,不发达地区的政府应制定相应的政策来发展自己的经济.缩小这种差别.(二)增长极理论t增长极这一概念是20世纪50年代由法国着名经济学家佩鲁(FrancoisPerroux,1950)首次提出来的.20世纪60年代初,罗德温(L.Rodwin)首次提出增长极的空间含义.20世纪60年代中期,布代维尔(J.B.Boudeville)又重新系统分析了经济空间的概念,改进了佩鲁的增长极理论,将增长极的经济含义推广到地理含义.着重强调了增长极的空间特征.(三)梯度推移发展模式该模式是基于缪尔达尔,赫希曼等人的"二元经济结构"理论提出的.区域经济发展已形成

5、了经济发达区和落后区(即核心区与边缘区).形成了经济梯度,试图利用发达地区的优势,借助其扩散效应,为缩小地区差异而提出的一种发展模式.在国内,夏禹龙,冯之浚(1982)首先提出梯度发展战略.他们指出我国东,中,西三大地带间存在着经济技术水平的发展梯度,我们应该首先让高梯度的东部地带掌握先进技术,然后逐步向梯度较低的中西部推移.随着经济的发展,也就逐步缩小地区差距,实现经济分布的相对均衡.(四)点轴开发模式陆大道(1985)根据区位论和"空间结构理论"的基本原理,提出了点轴开发论.该理论的主要观点是经济中心总是首先集中在少数条件好的区位,这就是点轴开发模式的点

6、.随着经济发展,点与点之间,由于生产要素交换需要交通线路以及动力供应线,水源供应线等,相互连接起来,这就是轴线.这种轴线一经形成也会吸引人口,产业向轴线两侧集聚,并产生新的增长点.点轴贯通.就形成点轴系统.陆大道(1986)在点轴开发模式的基础上提出T字型发展战略.该理论认为,东部沿海地带和长江沿岸地带构成的''T"型地域具有地理位置优越,经济技术基础雄厚,交通便捷等多项优势,应当作为全国的一级重点开发轴线,重点建设,重点布局,以实现最佳的空间组合.另外,还有其他的一些理论与陆大道的T字型发展战略相类似.备业晏学峰(1986),徐炳文(1987)先后提出"叮

7、『"字型发展战略.陈传康(1987)提出TYIS发展战略;开字型发展战略(戴哗等,1988)强调要在重视"叮『"战略的基础上应重视京广沿线,即"一"的开发轴线的建设;弗字型发展战略(杨承训等,1990)则在开字型的基础上又加上沿黄河经济带;张伦(1992)提出目字型发展战略;刘宪法(1997)提出菱形发展战略.(五)网络开发理论魏后凯(1995)提出了网络开发理论,该理论将经济发展看作一个动态过程.分为增长极点开发,点轴开发跟网络开发三个部分,而且是依次进行的.实际上这种理论也是点轴理论的一种动态延伸.(六)倒U字型理论美国经济学家威廉森(J.G.Willi

8、amson)1965年在《经济发展与文化变革)杂志上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