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较文学课程建设在全球化语境中的价值和意义

比较文学课程建设在全球化语境中的价值和意义

ID:36611162

大小:36.5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9-05-12

比较文学课程建设在全球化语境中的价值和意义_第1页
比较文学课程建设在全球化语境中的价值和意义_第2页
比较文学课程建设在全球化语境中的价值和意义_第3页
资源描述:

《比较文学课程建设在全球化语境中的价值和意义》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比较文学》课程建设在全球化语境中的价值和意义(黄冈师范学院文学院郭伟胡书义438000)摘要:面对当前地方高校《比较文学》课程设置的尴尬局面,本文从三个方面阐释了《比较文学》课程建设的价值和意义:1、体现了汉语言文学专业建设发展的前瞻性与整体性要求;2、体现了教育要“授人以渔”的方法论课程特点;3、为其他学科的建设与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学术对话平台和拓展空间的无限可能。关键词:《比较文学》课程建设价值“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于1998年由“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两个二级学科合并而成。对于偏重理论方法研讨的比较文学学科方向来说,新整合的“比较文学

2、与世界文学”学科,事实上加强了两大研究系统间的联系。外国文学课程教学为比较文学研究提供了“世界文学”参照系,丰富的文学储备,对异质文化、文学的广泛了解,无疑会推动平行研究、影响研究的健康发展。比较文学课程则为外国文学研究者开启了方法之门,跨文化的学术观照、比较思维的运用有助于他们从总体上把握“世界文学”,并在总体文学视野内,正确、深刻地理解国别文学所表现的文化内涵和丰富意义。两大课程与研究系统的联姻不仅相互提供了可持续发展的动力,而且还带动了两大学科方向间的学术生长。然而,部分地方高校事实上的课程布局已悄然间将学科整合理论上的优势消解为乌有。

3、在“一个学科生长点,一门核心课程”的惯常思维模式的影响下,在专业课程学时压缩的背景下,地方高校的《比较文学》逐渐从原本与《外国文学》平分秋色的核心课程沦为学科课程群中带有辅助性质的选修课程,甚至日益陷入可有可无的尴尬局面。这种局面严重悖离了全球化语境下重“对话”的学术发展趋势。为促进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学科平衡、健康发展,本文试图进一步阐释《比较文学》课程建设的价值和意义。一、“世界文学”背景下的《比较文学》课程设置体现了汉语言文学专业建设、发展的前瞻性与整体性要求。汉语言文学专业作为高校传统的人文专业,主要以母语为学习、研究的对象,一般包括语

4、言和文学两个基本层面,这里的“文学”不仅包括用母语著作,涵盖古典、现当代所有的文学作品,还应包括用母语译介、跨民族、跨文化圈的域外文学整体。译语文学与本国文学一样,不仅丰富了母语学习、研究的文学素材,而且,借助层出不穷的文艺理论的阐释,还以异质文化、异质思维的角度反衬了母语的文学表现力,揭示了母语与日俱进的领受、融化能力。纯粹“语言”层面的学习与研究亦复如是,只有在一系列多元共时的异质语言系统参照下,在语言学前沿理论的指导下,对母语的理解、学习与研究才能有重大突破性进展。换句话说,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可持续发展,决不能停留在在象牙塔里从事“孤芳自

5、赏”的教学与研究,必须拥有一个富有前瞻性、能有效运用比较思维,创造母语语言文学与世界对接格局的全球背景。《易》云:“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学科的建立和发展与其相应的课程建设契合了中国语言文学学习研究走向现代化、走向世界的必然要求。只有在此前提下,《比较文学》课程的地位和价值才可能得到一个真实的重估。如果把“文学”比作从多元文化窗口所展望的一幕幕风景,那么,《比较文学》则为开启古今中外的文学之窗、深刻地契入文学世界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角度和方法。作为一个培养全面高素质人才的传统专业,汉语言文学专业理应遵循整体培养,“整体教

6、育”的方针。所谓的“整体培养”具有两个层面的涵义,一是指学生素质培养的全面性,二则指课程教学目标与教育目标的整体统一。相比其他专业,汉语言文学专业虽以“语言文学”为主要学习研究对象,但究其本质,它在人文精神传承上确具有通才培养的道义责任,熟习文学、兼通中外文史乃是当行本色。而文学的对话交流又犹如两镜相对,彼此可以映出无限深度。从这一意义上讲,《比较文学》课程无疑为“照花前后镜,花面交相映”的比较文学研究提供了开放、多元的对话平台。比较文学范畴的影响研究、平行研究、跨文化研究足以启迪学生在比较思维指导下对现存知识结构所蕴含的丰富人文信息,对那些

7、分布广泛的世界文学案例进行开放式的有机反刍。中国当代文坛的真正繁荣与中国文学走向世界当然也离不开这种反刍,有了比较文学的这种积极能动的“反刍”,世界文化与文学的彩珠才有可能编织成既有民族气派又不失现代气息和异域风味的色彩斑斓的中国珠链。从教育本质角度看,教育理应是培养“完整的人”。所有课程教学的最终目标在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达到身、心、灵的健康、和谐、统一。文学是人学,是广阔而多样的生命形态的形象汇展,是人生无限可能性在虚拟世界中的实现。阅读古今中外大量文学作品,在比较文学研究中认识“人同此心,心同此理”的普遍人性规律,探索不同民族、不同文化

8、地带特殊的心理、思维与社群交往模式,在“知己知彼”的前提下培养对多元文化价值必要的“了解之同情”,人们才能真正放下文化沙文主义、地方主义和民族自卑情结,树立平等一如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