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文言文高效教学研究

浅谈文言文高效教学研究

ID:36610753

大小:42.5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9-05-12

浅谈文言文高效教学研究_第1页
浅谈文言文高效教学研究_第2页
浅谈文言文高效教学研究_第3页
浅谈文言文高效教学研究_第4页
浅谈文言文高效教学研究_第5页
资源描述:

《浅谈文言文高效教学研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欲济舟有楫欲速亦能达———浅谈高考文言文复习的高效策略大溪中学郏云虹论文摘要笔者针对高中生文言文阅读能力薄弱的现状,经过潜心钻研,反复实践,总结了三条高效复习文言文的策略:帮助学生克服恐惧,锻炼信心,亲近文言;教师钻研考纲,吃透样卷,大胆取舍;授予学生方法技巧,进行迁移运用。这样在有效的时间内找到了抓手,显著提高了文言复习的效益。关键词高效信心取舍技巧文言文阅读在整张试卷中占了17—20分,我们化在这一专题的复习时间至少一个月,收效却甚微。《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能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词

2、句意义,读懂文章内容”。而实际上高中生解读文言文的能力依然很薄弱。据2009年古诗文得分数据反馈,总分22分,考生平均只有12.25分。而我们农村高中的学生分数则更低。如何在短期内见效快,这是我们每一个高三语文老师及考生迫切关注的。笔者根据这几年的复习,潜心钻研,反复琢磨,屡次实践,总结了以下三条复习策略,对文言文高效复习还是大有裨益的。一、克服恐惧锻炼信心亲近文言文言文由于与学生的生活年代遥远,造成言语习惯上的隔阂,导致学生一看到文言文就恐慌,心中一点底气都没有,做题自不必说,手足无措,一塌糊涂。而信心是

3、做任何事的先决条件,是成功的动力,有必胜信念的人才能成为战场上的胜利者。因此教师首先要做好学生的心理工作,让他们以平常心对待文言文,不恐惧,有信心,走近文言,亲近文言。因为高考不仅仅是对考生知识能力的考察,更是对他们心理素质的检测。这其中,教师就充当了导航、明灯的作用。当一届新生进来后,教师自己要有个三年计划。“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教学设计是一个系统化规划教学系统的过程,教学本身是对资源和程序作出有利于学习的安排。”注①。所以教师要将三年的内容、程序都作好编排。第一:高一到高二(除学习《论语》的半学期

4、外),布置学生每周背诵两篇《世说新语》。每篇文章附上注释和译文,不配合练习。如果配上练习,关注的重点就转向字词训练,而笔者安排学生诵读文言文是为本着在整体阅读中积累,从根本上提高文言文阅读素养服务的,这才是学习文言文的本质所在,否则容易变成迂腐的“孔乙己”,之乎者也掉书袋。选择背诵《世说新语》这样的经典读物,不光有鲜活的文学形象,而且也包含了丰富的思想情感,学生既能获得文化上的熏陶,又能提升精神品格,进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程千帆先生说:“背诵名篇,非常必要,这种方法似笨拙,实巧妙。它可以使古典作品中的形象

5、、意境、风格、节奏等都铭刻在自己的脑海中,一辈子也洗不掉。”郭沫若先生也是此意。6“儿时背下的书,像一座大冰山,进入了肚子,随着年龄增大,它就慢慢地融化,融化就是财富了。”现在对学生来说虽不是儿时,亦还是黄金时期,正如企鹅的沉潜原则,平时的积累沉淀是为高考的纵身一跃储备底蕴,同时占的是早晚读时间,简单而轻松,何乐而不为。第二:高三上学期每周阅读一篇当年的高考真题(同样附上译文,也不作练习要求。),读18周,余下时间读10篇典范作品。选择真题阅读是出于两方面考虑:其一、真题难易度与高考相当。其二、真题命题形式

6、与高考相似。有了前面两年《世说新语》的积累铺垫,期待这一阶段的飞跃就不是难事,占的也是早晚读时间,且针对性更强。俗语云:见怪不怪,其怪自败。学生这样多接触文言,不间断地接触文言,长期下来,文言文就变成了一经常性的朋友,这张脸孔就不再神秘、怪异。学生碰到文言文时,心底不会打鼓,“腹有诗书气自横”嘛。第三:高三上半学期余下的时间,教师要配合练习,讲解当年真题。如果说前面的工作,教师只是为学生提供服务,供给资料,安排时间,那么此时的工作则是“沙场秋点兵”,亲临现场,为学生出谋划策,亮出常胜法则:1、很多字词意思来

7、自文本。2、文言虚词的用法是固定的。3、不同的句式和用法都已学过,不会另辟蹊径。4、第四题的内容要点、中心意思、作者观点的评价这道题,一般错误是很小的,且可以在原文中找到语句加以引证。5、多数的字词跟今义一样,只需组词。一句话总结:学在课内,用在课外。如2008年浙江卷《白居易传》,“老夫前言戏之耳”,《论语》“子之武城”中有“前言戏之耳”。“托浮屠死生说忘形骸者”,《兰亭集序》中有“放浪形骸只之外”。“除为杭州刺史”,《陈情表》中有“除臣洗马”……再借助文本《琵琶行》的学习,读懂材料已不在话下。再看11题

8、,A、会昌初致仕,卒。“卒”的用法有三种:士兵;终于;死。所以显而易见选择“死”,那“致仕”肯定不是“做官”的意思。此一法:来自文本。12题虚词“其、乃、于、与”的用法没有难度,是固定的。13题补出省略成分,根据材料显然是(居易)问,此句式也学过。14题赏析,读懂材料,不难看出前三项都完全正确,第四项一个小错误“儒释两家思想的影响并存于他人生的各个阶段”。15翻译题:(1)况,吴人。恃才少所推可。借助“蔺相如者,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