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试赋的命题研究

唐代试赋的命题研究

ID:36609707

大小:76.0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9-05-12

唐代试赋的命题研究_第1页
唐代试赋的命题研究_第2页
唐代试赋的命题研究_第3页
唐代试赋的命题研究_第4页
唐代试赋的命题研究_第5页
资源描述:

《唐代试赋的命题研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唐代试赋的命题研究  ——以试赋题目与九经的关系为中心  赵俊波  内容提要:唐代试赋有从前代文献特别是儒家经典中命题的习惯,本文围绕试赋题目与九经的关系问题考察唐代试赋的命题机制。从现存文献看,出自《礼记》的题目最多,其次为《尚书》、《左传》、《周易》、《周礼》、《诗经》,没有出自《公羊传》、《谷梁传》和《仪礼》的题目。由于科举制度的影响、唐人对九经的认识不同等原因,使得九经在唐代冷热不均,由此也形成了试赋命题中的这种现象。   关键词:试赋九经科举命题  本文所说的唐代“试赋”,指科举考试中的赋作,不包括私下的习作即所谓的“私试”之作。

2、试赋从参加考试的不同级别而言,包括省试和州府试等;从科目类型来说,有进士科、博学宏词科等。由于是正式考试,所以其命题便不能率意。如贞元十三年,吕渭以《西掖瑞柳赋》为题,引起唐德宗的反感[1];乾符五年,崔澹以《以至仁伐至不仁赋》为题,差点给自己招来不测[2]。所以,试赋题目,绝非主司率意所拟,而是其仔细斟酌的产物,这使得对命题的研究成为可能。  所谓“九经”,指唐代用于科举考试的九部儒家经典,见于《唐六典》:“凡正经有九:《礼记》、《左氏春秋》为大经,《毛诗》、《周礼》、《仪礼》为中经,《周易》、《尚书》、《公羊春秋》、《谷梁春秋》为小经。

3、”[3]  唐代试赋的命题,多数取材于前代典籍尤其是儒家经典,但这种取材也不是随意的,它反映了各部典籍在唐代的地位。本文探讨试赋的命题机制,主要关注题目与九经的关系。  一、题源概况  现存的试赋题目中,省试类的最多,另外还有州府试、制试类的题目。  1.省试题  据孟二冬先生《登科记考补正》所收,省试题一共有八十个,包括进士试、博学宏词试等科目。仔细查阅文献,笔者发现这八十个题目中,出自经、史、子、集等前代典籍者六十个,其中出自唐人所谓“九经”的最多,达到三十三个,详见下表:年代赋题出处开元十九年仲冬时令赋《礼记·月令》开元二十二年梓材赋

4、《尚书·梓材》天宝十载豹舄赋《左传·昭公十二年》大历二年射隼高墉赋《周易·解》及《系辞下》大历九年蜡日祈天宗赋《礼记·月令》大历十四年寅宾出日赋《尚书·尧典》贞元五年南风之薰赋《礼记·乐记》疏引《孔子家语》贞元八年明水赋《礼记·郊特牲》贞元九年平权衡赋《礼记·月令》贞元十五年乐理心赋《礼记·乐记》贞元十七年乐德教胄子赋《周礼·春官宗伯》元和五年洪钟待撞赋《礼记·学记》元和十年乡老献贤能书赋《周礼·地官司徒》元和十三年修礼耕情田赋《礼记·礼运》元和十五年大羹赋《礼记·乐记》长庆元年孤竹管赋《周礼·春官宗伯》长庆三年丽龟赋《左传·宣公十二年》长

5、庆四年金用砺赋《尚书·说命上》太和元年观民风赋《礼记·王制》太和六年君子之听音赋《礼记·乐记》咸通二年盛德日修赋《周易·系辞上》咸通三年倒载干戈赋《礼记·乐记》咸通四年谦光赋《周易·谦》咸通七年被衮以象天赋《礼记·郊特牲》咸通九年天下为家赋《礼记·礼运》咸通十五年禹拜昌言赋《尚书·大禹谟》乾宁元年止戈为武赋《左传·宣公十二年》乾宁二年人文化天下赋《周易·贲》及《周易·离》等曲直不相入赋《礼记·乐记》及《礼记·经解》等乾宁四年未明求衣赋《诗经·东方未明》同光三年君从谏则圣赋《尚书·说命上》长兴二年铸鼎象物赋《左传·宣公三年》显德六年元后作民父

6、母赋《尚书·秦誓上》  以上共三十三个题目。同时出于多种典籍的,以形成较早或记载详细的为准,如贞元八年进士试《明水赋》,“明水”见于《周礼》、《礼记》等,但以《周礼·秋官司寇·司炬氏》所记较早且最为详细,并为他书所转载,其云:“司烜氏掌以夫遂取明火于日,以鉴取明水于月,以共祭祀之明齍、明烛,共明水。”以下详细解释明水的来历及其用途,注:“鉴,镜属,取水者,世谓之方诸。取日之火,月之水,欲得阴阳之洁气也。明烛以照馔,陈明水以为玄酒。郑司农云:‘夫,发声。明齍,谓以明水滫涤粢盛黍稷。’”疏:“明者,洁也,日月水火为明水明火,是取日月阴阳之洁气也

7、……云‘明水以为玄酒’者,郁鬯五齐,以明水配……先郑云‘明水滫涤粢盛黍稷’者,滫谓滫瀡,涤谓荡涤,俱谓释米者也。”[4]  而《礼记》所言“明水”,其义多取于此,如《郊特牲》:“酒醴之美,玄酒、明水之尚,贵五味之本也。”注:“明水,司炬以阴鉴所取于月之水也。”正义明确指出:“云‘明水,司炬以阴鉴所取于月之水也’者,《周礼·秋官·司炬氏》文也。”《郊特牲》又说:“祭黍稷加肺,祭齐加明水,报阴也。”注解所据,也是《周礼》:“明水,司炬所取于月之水也。”[5]  两相比较,我们发现《周礼》对“明水”的记载较早且最为详细,并为《礼记》所转载,所以认

8、为贞元八年的试题“明水”源于《周礼》而非《礼记》。诸如此类,在统计时均以形成较早、记载详细的文献为准。  由上表可以看出,在这三十三个出自九经的题目中,出自《礼记》的最多,达到十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