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源管理体系的创新与实践

能源管理体系的创新与实践

ID:36607435

大小:2.11 MB

页数:17页

时间:2019-05-09

能源管理体系的创新与实践_第1页
能源管理体系的创新与实践_第2页
能源管理体系的创新与实践_第3页
能源管理体系的创新与实践_第4页
能源管理体系的创新与实践_第5页
资源描述:

《能源管理体系的创新与实践》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能源管理体系建设的创新与实践能源管理体系概要介绍“系统优化”原则在能源管理体系中的应用能源管理体系的重点能源管理体系与能源中心的对接一、能源管理体系概要介绍80年代-单体节能为主90年代-结构节能为主2000年以后-余热余能的回收和利用为主“十二五”及以后???节能潜力收窄节能压力加大集约:科学、精细、准确系统:识别、策划、控制能源管理体系建设立足当前;放眼长远;满足需要;服务总体。建立和实施能源管理体系的必要性、依据体系建设GB/T2331-2009《能源管理体系要求》EnMSGT-2010《

2、钢铁行业能源管理体系认证实施规则》ANSIMSE2000:2005DS2403E(2001)IS393:2005ISO/DIS500011-!约束性指标;财政政策。点-线、面、网。组织机构过程程序(5W1H)资源过程为核心能源管理体系的基本要素、运行模式加工转换输送分配使用余热余能回收能源采购、接收、贮存能源设计2能源管理体系的基本结构示例-连铸坯加热过程能源因素:燃料消耗-设备能力与工艺要求的适配性;-加热、余热利用的方式;-……-燃烧器的质量;-设备安装质量;-……-煤气热值的稳定性;-空燃

3、比;-……能控(效)因子工程、技术、能管部门工程、采购、能管部门生产、设备、能管部门管理目标管理职责设计采购、安装供、用能过程运行过程-节能-适配按时、按质、按量-节能-保供-减损实施和运行能源监测、分析、改进能源因素、能控(效)因子的辨识、分析、评价控制措施策划建立目标、指标能源方针、政策、规划PDCA实施和运行监测、分析和改进3-!烧结……烧结炼铁炼钢轧钢输、配购入贮存加工、转换能源介质流信息流铁素流余热、余能回收价值流产品状态设备状态工艺状态作业状态?单体能源成本—系统能源成本;一次性成本

4、—寿命周期成本;……能源管理体系的基本内容4-!烧结余热余能回收辅助生产过程……烧结炼铁炼钢轧钢输、配购入贮存加工、转换能量流余能回收过程系统识别、策划、控制保供:连续、稳定、安全节能:提高效率,降低能耗全过程管理全要素控制全系统保障影响因素:散布在整个供、用能系统能耗人料环法机能源管理体系的目标和任务5二、“系统优化”原则在能源管理体系中的应用煤焦系统最大储量合理储量警戒储量采购计划用量合理储量价格走势供求变化运输、其他炼焦能力贮存能力数量、质量按质使用,按质加工,分类、分质贮存,按质采购。焦

5、炭质量要求(M40、M10、…)大中小大焦炉中焦炉小焦炉炼焦用煤的质量要求(焦煤、1/3焦煤、肥煤、瘦煤、……根据煤质的不同,调整备煤、配煤方案及炼焦过程的热工制度。“系统优化”原则在能源管理体系中的应用制造成本与采购成本,工序间成本的统筹能源管理体系建设按“系统优化”的原则,建立、健全相关的程序、制度、制约机制示例质量的适用性、经济性系统优化、设计!创新管理模式:适合企业发展现状,符合现代管理理念,满足能源中心建设的需要。完善管理机制:职能、层次间实现良性互动。夯实管理基础:完善能源基础设施、

6、计量体系,建立、健全能源基础标准、制度、程序。理顺管理关系:建立、健全与企业现有组织结构相适应的能源管理组织结构。三、建立和实施能源管理体系的重点分散、分层式管理钢铁企业能源管理中心建设实施方案三种类型一是以宝钢、马钢等为代表的企业能源管理中心。按照扁平化和集中一贯的理念,将数据采集、处理和分析、控制和调度、平衡预测和能源管理等功能进行了有机、一体化集成,实现了企业能源管理中心系统的管控一体化设计,系统和应用功能比较完善。二是以济钢等为代表的企业能源管理中心。将主要能源消耗信息和部分设备信息采集

7、到企业能源管理中心,并对部分有条件的工序进行了监控,基本实现基于计量数据分析的能源管理功能和与信息化系统结合的离线优化。三是其它企业的能源管理中心。主要功能是采集动力计量信息,通过软件实现编制能源管理报表、能耗分析、大屏幕显示等功能,本质上是以动力计量采集、管理为主的基础应用,与真正意义上的企业能源管理中心还有较大差距。集中、扁平化管理保障条件-基础自动化、信息化水平制约、联动机制模式、机制创新例:连带式目标责任制;交叉、渗透式业务流程的设计。创新管理模式完善管理机制!夯实管理基础示例煤气系统基

8、础数据、信息:1.煤气发生点--煤气发生量、送出量、放散量、质量;--正常情况下,合理的煤气发生量、送出量、质量的波动范围;--影响煤气发生量、送出量、放散量、质量的可控因素;--现状、差距和潜力。2.煤气的贮存、输配、加压、混合--管网压力、流量,煤气柜的柜位,其他运行参数或特性;--输、配过程的损耗量;--合理的运行参数;--现状、差距和潜力。3.煤气使用点--使用量和质量要求;--正常情况下,合理的使用量及允许的质量波动范围;--影响煤气使用效率、质量的可控因素;--现状、差距和潜力。基础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