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6599741
大小:49.42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05-12
《初中生厌学成因管理优化》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初中生厌学成因论文管理优化论文摘要:广大教育工作者应充分认识到厌学这一问题的产生、发展,可能给初中生身心、学业发展带来一系列危害,从不同角度来分析其厌学现象产生的原因,积极探索、尝试科学有效的应对策略,通过及时引导与控制,避免厌学现象的不断蔓延,逐渐在班级、校园内形成良好学习风气,为学生的身心健康、全面发展创造良好条件。初中生正处于生理发展较为迅速,但心理发展相对缓慢的一个特殊时期,二者之间若发展不协调,极易引发各种心理问题,其中对于初中生来讲最普遍且危害最大的心理问题就是厌学,若不给予足够重视和及时引导,不仅会导致学生厌学心理不断发展,也会逐
2、渐蔓延,最终形成群体性的厌学行为。因此,必须要针对这一问题,探究科学有效的应对策略。一、激发学生学习动机对于衍生厌学现象的学生来讲,学习动机的激发是极其关键的一部分。主要因为学习动机是调动学生学习内在动因的关键,若失去了动机,那么一系列积极主动的学习行为也是不可能产生的。对此,在实际教育培养中,教育者应结合学生个体厌学的不同原因,选择更具有针对性的激发动机的方式,如,可以有机整合内部、外部动机诱导方式,全方位刺激学生求知欲,不断增加知识与实际生活间的联系,让学生对知识价值有更准确深入的认识。在传统教育中,少数“成功者”的背后往往都会留下诸多“失
3、败者”,其中主要原因就是忽视了学生学习兴趣、动机的激发,没有注重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因而学生无法产生内部学习动力。在实际教学中,教育者应充分认识到,要想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追求、探究相关知识信息,勇于克服困难,从而营造出更轻松、积极的学习氛围,吸引更多学生全身心投入其中,逐渐消除其厌学情绪,并在此过程中养成良好的学习態度与习惯。二、完善初中学校教育在新课改背景下,各中学应积极突破传统教育理念与模式的种种束缚,基于素质教育的实施,不断更新、转变教育思想与行动,以此来确保学生的厌学情绪能够得到真正消除。首先,为了可以让每位学生都能够获得自我发展和实现
4、的机会,教师应将其视为全新教育目标。在实际教育培养中,要始终坚信,每位学生都拥有巨大的学习、发展潜力,通过多方面指导都能够在原有基础上获得成功。所以,教育目标不能局限在少数尖子生的全面培养上,也不能盲目把积累更多知识,获得更高分数视为最终目标。教育者必须要面向全体学生,尤其是后进生,以及存在厌学等不良情绪的学生,教师应给予更多关注与引导,以此来逐渐形成良好班风,潜移默化地影响厌学者。其次,应注重生活元素的科学引用。在选择教学内容的过程中,应对学生自我实现与全面发展做出综合考虑,特别是要对教学内容的应用性、实践性给予足够重视,不断增强个人生活、社
5、会实践之间的密切联系。同时,也只有积极引用对学生有意义且感兴趣的内容,才能够吸引更多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其中,才能够真正消除厌学情绪,逐渐形成良好学习意识与习惯。此外,教师也要具备良好道德修养,要从言行举止、思想品质上给学生带来潜移默化的影响。三、不断优化家庭教育首先,家长作为孩子最常接触的教育者,家长应时刻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通过不断完善、规范自己来给孩子带来积极影响。同时,家长还应结合孩子的兴趣爱好与实际能力,给予其合理的期望值,让孩子通过自己的努力来获得自己想要的东西或成果。其次,家长要适当增加与孩子的互动交流,要深入孩子内心,从而让孩子可
6、以主动倾诉自己内心的疑惑与烦恼,能够给予孩子及时引导与帮助,对其当前学习状况、能力做出全面了解,不能盲目指责孩子的错误,应善于从鼓励的角度来增强孩子学习的兴趣与信心,帮助其摆脱焦虑、悲观等心理,进而有效避免厌学情绪的产生。此外,家长还要与学校保持联系,让教师能够对孩子在家里的学习情况有全面了解,而自己也可以从教师那里获得更科学有效的教育方法,以此来为孩子的身心健康、全面发展提供有力保障。四、构建良好的社会文化环境对于厌学现象,除了学校教师与家长之外,地方政府也应该给予足够重视,从实际入手,不断加强对学校、社会的管理,对学校办学方向、措施给予全面
7、监督与科学考核。综上所述,广大教育工作者应充分认识到厌学这一问题的产生、发展,可能给初中生身心、学业发展带来一系列危害,从不同角度来分析其厌学现象产生的原因,积极探索、尝试科学有效的应对策略,通过及时引导与控制,避免厌学现象的不断蔓延,逐渐在班级、校园内形成良好学习风气,为学生的身心健康、全面发展创造良好条件。参考文献:[1]卢翠红.初中生厌学成因及对策研究:以莱阳市三所初中为个案[D].山东师范大学,2011.[2]高岭悦.初中生数学厌学的成因及解决策略:以吴江区实验初中为例[D].华中师范大学,2014.[3]张妙芬.初中生厌学成因及管理对
8、策[J].宁波教育学院学报,2009,11(z1):21-24.?誗编辑孙玲娟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