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育之“真”

语文教育之“真”

ID:36592365

大小:66.18 KB

页数:2页

时间:2019-05-12

语文教育之“真”_第1页
语文教育之“真”_第2页
资源描述:

《语文教育之“真”》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语文教育之“真”  语文教育之真论文代写  真是语文的标志,求真是语文教育的题中之义。语文教育之真,是一种价值性的精神生命成长的追求,而非实体性存在的证明。求真的着哏点在人,它的着力点在语言,因为人是语言化、符号化的存在。语文的科学性和人文性统一于语言,语言伴随着人的生命成长,融合于完善人格的培育,完善人格的核心标志是真和善的统一,宅善人格是一种理想人格,它指向真诚的品性。作为人格之境,它并不是外在的矫饰,而是一种内在的品格。如果仅仅依照外在的理性规范,而未能将一般的理性原则融合于内在心灵,所有言行便住往如同做戏,正因如此,语文教学中假大空的说教、八股式的作文、矫揉造作的煽情,正是对人文

2、精神的曲解和嘲弄,是对精神生命的戕害,与之相应的便是表里不一本文由毕业论文网收集整理、口是心非的双重人格的泛滥。  语文的核心是语言,语文之真首先是语言之真。语言学的研究表明,关于真理、思想、智慧这一切与真相联系的抽象概念,都有其感性的起源,在词源学的意义上,人们所使用的真的抽象概念,最初都是指人们的视觉和味觉。不仅仅是汉语,在埃及人的象形文字里,画了一个把手举到嘴边的人,其最初的意义肯定与味觉有关,埃及人把这个象形字的意义加以引申,赋予了这个象形字以思想的意义,因为知识和思想都是从感受开始的,语文的诠释便是让思想、精神得以感性化的表达,语文教育要让学生有生活的感受和情感的体验与升华。由

3、此,语文教育之真,体现真和美的统一。人类真理性的认识永远是一个过程,是一种不断的建构,正如皮亚杰所概括的,认汉的获得都是心理发生的结果,而心理发生就是从一个较初级的结构过渡到一个不那么初级的结构。语文教育的求真,主要不在于使所谓主观合平客观,获得标准化的结论,而是以情意化的审美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从而发挥学生自己的认知能力和实践能力去探寻语言运用之奥秘。简历大全/html/jianli/  语言的学习要有认真的态度,语言的应用要做到准确、鲜明、生动。但即便大家,举笔造文,用意详审,也常常会词不达意。试举《语文建设》载王尚文教授的一段文字为例,他说:一套小学语文课本收录了《渔夫的故事

4、》。课文第一段写道:从前有一个渔夫,家里很穷。他每天早上到海边去捕鱼,但是他自己立下一条规矩,每天至多撒四次网。王教授觉得但是前后的转折意味不浓,而且每天重复,读来总觉别  扭。于是他说:我大胆试改如下:从前有一个渔夫,家里很穷。他每天早上到海边去捕鱼,但是至多撒四次网,这是他立下的一条规矩。王尚文教授感叹说:当年之遣词造句的错误,别说在大师笔下绝对只是个别的偶然现象,就是一般出版物中也是相当罕见的。现今却是多了去了,没有遣词造句问题的著作。文章倒是十分稀罕。王教授的话似乎说得绝对了点。遥想当年,创办《学街》杂志的梅光迪、吴宓诸教授大溉都是国学大师,然鲁迅先生指出,他们文章中遣词造句多有

5、不通及谬误之处。先生感叹说,倘自己秤星都不准,又如何能衡别人的文章呢?看来当年的错误也不是个别的偶然的现象。再看今天王教授改正教材别扭的文字,前文突出早上,后文删去每天,那么,中午和下午撒不撒网呢?教材原文确有点重复,但意思表达是明确的。王尚文教授这么一修改,语意表达倒似不如先前清晰了。当然,这大概也属于大师笔下绝对只是个别的偶然现象。不过绝对这个词还是慎用为宜。  语文教育的求真,是一个认识不断深化的过程,这个认识过程是动态化、发展性、多层次、多角度展开的。百花齐放、百家争鸣,似更能得语文教育的真谛。其他参考文献Baker,Sheridan.ThePracticalStylist.6t

6、hed.NewYork:Harper&Row,1985.Flesch,Rudolf.TheArtofPlainTalk.NewYork:Harper&Brothers,1946.Gowers,Ernest.TheCompletePlainWords.London:PenguinBooks,1987.Snell-Hornby,Mary.TranslationStudies:AnIntegratedApproach.Amsterdam:JohnBenjamins,1987.Hu,Zhuanglin.[胡壮麟],语言学教程[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Jespersen,Otto.T

7、hePhilosophyofGrammar.London:Routledge,1951.Leech,Geoffrey,andJanSvartvik.ACommunicativeGrammarofEnglish.London:Longman,1974.Li,Qingxue,andPengJianwu.[李庆学、彭建武],英汉翻译理论与技巧[M].北京: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2009.Lian,Shuneng.[连淑能],英汉对比研究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