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6575175
大小:40.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9-05-12
《中国学校体育热点问题访谈录-专访卢元镇教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中国学校体育热点问题访谈录——专访卢元镇教授(转)2007-10-0716:25:27大中小标签:教育杂谈本刊特约记者段健芝梁晔安福秀编者按:建国近60年来,学校体育随着共和国前进的步伐,先后进行了七次中小学体育课程改革,走过了令人难忘和值得回顾的历程。取得了显著成就的同时,也有过曲折、争论和困惑。当下新课标的修订工作已经开始,在再创与描绘学校体育新图时,听听为学校体育工作耕耘一辈子的专家、学者对学校体育的解读,可以让我们更清楚地以历史的责任感去冷静地回眸学校体育的历程,更深层次地反思学校体育出现的问题,从中获取前进的启示
2、和动力。人物特写:卢元镇(中国社会学学会理事、体育社会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秘书长,华南师范大学体育科学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一个出生于上世纪40年代,声大音美,头大体魁,著书甚多,撰写论文百余篇,在央视做了多次嘉宾,在中国各地和日本、美国做过讲演与报告的体育社会学家,硕大的头颅中积累着学者的渊博、哲人的智慧,个性里突显了知识分子的“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意志”,侃侃而谈中浸润着文人的风采和对体育的一颗拳拳之心;一个自认为是理想主义者,以完美为已任的人,由于对中国体育爱之深,对中国体育中出现的不良现象恨之切,于是就经常发出
3、一些激烈的批评和不同的声音,也因此往往被人派在“另类”里,但又一直被许多人敬重与喜欢着。一个中国体育教育界的名导,很多本科生、研究生、博士生坐在教室里听过他的课,读过他的文字。近几年,每当学生们跟他谈起学校体育时,站着说妙语,坐着写檄文的他总是表情严肃,那洪钟般的嗓音充满激情,原以为那只是卢老的特点,跟他接触多了,才懂得那是他对学校体育的一种爱之深、忧之切。今年七月,《体育学刊》特约记者约访卢老谈谈学校体育的一些热点问题,他欣然同意了,并感言:“是应该站出来,为学校体育做点事、说说话了!”问:卢老师,上世纪80年代末您曾提
4、到:体育教育这种文化形态和所有文化形态一样都分三个层面,古今中外每一场真正意义的改革,都是以核心层的彻底改革而最终实现,学校体育改革必须向深层发展。您能跟我们讲讲您当时的考虑吗?卢:我说这几句话是有特定背景的。可能你还会对体育课这样的场面记忆犹新:一个老师在上课,几个观摩者在旁边拿着秒表,每隔几分钟测试一次学生的脉搏,然后在坐标纸上描画体育课练习密度的曲线,以评价一堂体育课的优劣。一时间全国上下陷入“单高峰”、“双高峰”、“多高峰”等的迷乱之中。这一景象实在让人叹为观止。从文化三层面的理论讲,它把人们的注意力引向了文化表层
5、的技术层面,阻止了中国学校体育改革向体制层面和观念层面的深化。仅仅是一位学校体育理论权威的错误引导,让全国体育老师在坐标纸上白白浪费了多少人力物力,更耽误了几年宝贵的时间。问:新中国的学校体育先后进行了七次课程改革,您认为我们是否实现了“三个层面”中“核心层”的改革呢?卢:应该承认,中国的学校体育、体育课等都是舶来品,旧中国留下了些,50年代又从苏联移植进来了一些,这以后我们又不断地总结中国自己的经验和教训,在本土化的过程中,建立起了学校体育的基本理论框架和体系,这个体系基本符合中国教育的主流,也符合中国社会发展的总趋向。
6、有些理论还进入了学校体育法律法规系统,如曾经的《学校体育工作暂行规定》和现在还在施行的《学校体育工作条例》。这是应该肯定的。当然这些理论基本是在计划经济时代形成的,未能很好地体现“以人为本”的思想,是需要重新清理的。然而全盘否定50多年学校体育的实践和理论显然是不妥当的。现在有人叫嚷学校体育太保守,要革命。不知谁来革命,革谁的命,革什么命,如何革命?古今中外的教育改革都是渐进式的,不可能采取革命的手段,断裂的方式,完全重起炉灶。也必须承认的是,中国学校体育自身创造理论的能力不够强,往往需要引进一些国外的东西。但是这些年来形
7、成了一种很坏的风气,一些人专做倒卖外国口号的营生,一阵日本的,一阵美国的,一阵德国的,一阵北欧的,口号满天飞,忽左忽右,把全国的体育老师“忽悠”得不轻。现在一听到又有学校体育考察团出国,又有学校体育的出国留学生回来,就有点心惊肉跳,不知又会蹦出什么新的口号来。也许是我有些神经过敏罢。问:1994年,您和真名先生对学校体育“关于为什么要教滑步推铅球”的争论,在我国体育界引起了很大反响,您能谈谈当时的情况吗?卢:这场学术讨论已经结束了,真名先生为这场讨论画了一个完美的句号:在他近期编写的一本重要的教材中,还是选用了滑步推铅球作
8、为教学内容,不仅有侧向,而且增加了背向。上个世纪90年代中期,有一种学术观点非常活跃,就是排斥运动技术和技能的学习,集中反映在关于铅球教材取舍的讨论上。真名先生认为铅球运动的技术“和一般生活中的投掷动作大相径庭”,“从未见过一位老人持铅球在公园或马路边上奋臂投掷”,“向学生讲讲铅球的起源、铅球运动的发展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