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赫尔曼_赫茨伯格的空间观及启示》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第21卷第1期河北建筑科技学院学报Vol121No112004年3月JournalofHebeiInstituteofArchitecturalScienceandTechnologyMar12004文章编号:1007-6743(2004)01-0031-04赫尔曼·赫茨伯格的空间观及启示祁莉莉,刘丛红,邹德侬(天津大学建筑学院,天津300072)摘要:从分析赫尔曼·赫茨伯格的作品出发,总结出这位著名荷兰建筑师的独特的空间观。并从四个方面阐述了他对于建筑空间的独到见解和独特技法,即街道空间、过渡空间、交流空间和理
2、性空间,用以指导实践。赫茨伯格的这种空间理论对于我国当代的建筑研究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关键词:赫茨伯格;空间观;启示中图分类号:TU023文献标识码:A赫尔曼·赫茨伯格(HermanHertzberger),1932年生于荷兰阿姆斯特丹,1958年毕业于代尔夫特科技大学(DelftTecnologySchool)。1959年至1963年间曾经追随凡·艾克(AldoVanEyck)等人,共同编辑荷兰著名的“论坛”杂志(Forum),1970年之后返回母校代尔夫特科技大学任教至今。1979年任Merkelbach奖顾
3、问委员会成员,多年来屡屡应邀在欧美名校担任客座教授。1986年至今任日内瓦大学“杰出教授”。1990年在阿姆斯特丹创办了引人瞩目的建筑教育机构“贝尔拉格学院(BerlageInstitute)”,吸引欧美各地学者精英汇聚一堂。1991年荣获英国皇家建筑师协会荣誉会员称号。赫尔曼·赫茨伯格的作品多而精彩,与当代建筑追求风格流派的做法不同“,空间”是其作品的灵魂。他的作品通过对空间这一建筑基本问题的研究与探索,把文化精神、场所精神以及荷兰现代建筑传统中固有的理性精神很好地融合在一起,形成一套理论与实践互动的创作体系。
4、具体而言,其独特的空间观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私有领域中的“街道”空间“一个在通常情况下应该作为私有领域而不可进入的空间,如果允许公众进入而成为公众性的开放空间,是对城市[1]整体的一项贡献”。这是勒·柯布西耶在介绍他的作品时阐述的观点。赫茨伯格以自己的理论和实践发展了这一观念。他敏感地抓住1960年代末出现的“街道复兴”现象,使“街道空间”融入建筑,从而实现了封闭建筑的开放性,使建筑成为城市活力的有机组成。1968-1972年比希尔中心办公大楼(CentraalBeheerOf2ficeBuilding)中
5、,建筑各处有许多出入口,因此看起来更像城市的一部分,各类工作人员可以轻易地进入他们的工作空间。在这个综合体的酒吧中小憩或喝杯咖啡,好似在城市中的小路边(图1)。按照原来规划,综合体旁将建火车站,那么收稿日期:2004-01-18作者简介:祁莉莉(1977-),女,河北省邯郸市人,硕士,从事建筑学研究。32河北建筑科技学院学报2004年人们就可以直接从比希尔中心的“街道”中穿过进入火车站台,建筑的开放性就更强了。1973-1978年建于乌德勒支的弗雷登堡音乐中心(VredenburgMusicCentre)(图2)
6、,是建筑融入街道的典型实例。当建筑物的所有入口全部打开时,建筑物就成为街道的一部分,往往逛街的人们都会在不经意间进入开敞的音乐中心,而实际上他们只是想抄近路去另一条街而已。1990-1992年建于阿尔米尔(Almere)的DePolygoon小学,教室采用巨大的橱窗,并围绕中间开敞的条形区域展开,使传统的视线较封闭的教室空间具有了强烈的开放性。从天窗射入的光线洒满中心“街道”,从而使这里更具吸引力(图3)。赫茨伯格将这里描述为学习街道,希望能借此促进学生在教室外面的学习活动。2公私领域之间的过渡空间赫茨伯格不接受
7、截然划分不同领域的做法,提出“两者之间”的概念,即以一种过渡空间的形式联接不同区域,构成整体。他认为通过采用适当的过渡空间的处理,可以促进用户将个人的影响延伸至公共空间,从而提高公共空间的质与量。在DeDrieHoven老年人之家中,居住单元入口处门廊似的空间沿着“街道”布置(图4)。一方面,用户照顾着这个空间;另一方面,过路人完全可以进入,它仍是街道的一部分。这个小过渡空间是个性的外在体现,促进邻里的交流。“⋯⋯严格控制下,要保留为数极少的几平方米面积用于上述特定目的,是[1]极端困难的”。在住宅区的设计中赫茨
8、伯格也常采用这种过渡空间的手法。1967-1970年在代尔夫特的代岗住宅区(DiagoonDwellings)的设计中,建筑师将住宅前的生活街道的空间责任赋予住户,使其按照自己的意愿使用自己屋前的面积。结果是用户占据一部分自己需要的地方,并留下公众可进入的部分。这是个人和集体领地的搭接,是私有领域和街道公共空间的融合。3见缝插针的交流性空间交流空间在当代建筑设计中可以说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