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6554002
大小:275.27 KB
页数:6页
时间:2019-05-12
《神经递质释放过程中的可溶性NSF附着蛋白受体(SNARE)和相关蛋白》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01-2345/01-6378/·G$·神经递质释放过程中的可溶性!"#附着蛋白受体("!$%&)和相关蛋白王堰婷!)陆佩华!)盛祖杭")!(!)上海第二医科大学神经生物学实验室,上海"###"$;")美国国家健康研究院突触功能研究室,马里兰"#%&",美国)摘要近年来,对突触小泡释放神经递质分子机制的研究迅速发展,发现了大量位于神经末梢的蛋白质’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与突触小泡释放神经递质相关,特别是位于突触小泡膜上的突触小泡蛋白/突触小泡相关膜蛋白(()*+,-.
2、/0123*/4567),位于突触前膜上的()*-+83*和突触小体相关蛋白(()*+,-.(.91:+((.;3+-1<,0.-13*.="$>?),三者聚合形成的可溶性@AB附着蛋白受体(A@5CD)核心复合体在突触小泡的胞裂外排、释放递质过程中有重要作用’而一些已知及未知的与A@5CD蛋白有相互作用的蛋白质,可通过调节A@5CD核心复合体的形成与解离来影响突触小泡的胞裂外排,从而可以调节突触信号传递的效率及强度,在突触可塑性的形成中起重要作用’关键词A@5CD蛋白,神经递质释放,突触小泡学科分类号E!%&化学
3、突触是神经元之间进行信息交流的重要结A@57(受体的A@5CD蛋白与突触小泡的胞裂外排构,通过神经递质来进行细胞间的信息传递,其突有直接的联系’几位研究者发现破伤风毒素和肉毒触可塑性对脑的学习记忆功能非常重要’突触末梢神经毒素可通过选择性酶解不同A@5CD蛋白而抑神经递质的释放是神经系统正常行使功能以及传递制神经递质的释放["],这证明了A@5CD蛋白在神信息的基础,因此对突触递质释放的分子机制研究经递质释放中的重要作用’日益成为神经科学家们关注的热点’A)*+,-./0123*/4567,()*-+83*及A@5
4、7:"$近期对神经末梢蛋白的研究揭示,作为可溶性可以!I!I!的比例聚合形成稳定的三聚体结构,即@AB附着蛋白受体(A@5CD)蛋白的突触小泡蛋白A@5CD核心复合体’前者属于2:A@5CD,后两者/突触小泡相关膜蛋白(()*+,-./0123*/4567),属于-:A@5CD’在实验条件下,这种聚合是不可()*-+83*和A@57:"$可聚合形成A@5CD核心复合逆的’而在细胞内部,@AB和A@57(通过消耗体,该复合体可作为膜融合构件(=?(3.*5J7可将A@5CD核心复合体解离开来,使9+;F3*10)),
5、在神经递质释放中发挥重要作用’与A@5CD蛋白重新处于游离状态并可以参与下次的A@5CD蛋白有相互作用的蛋白质可通过调节聚合[",G]’A@5CD核心复合体的形成与解离来影响突触小泡生理条件下,钙离子进入突触末梢可触发小泡的胞裂外排作用,从而可调节突触信号传递的强与胞膜融合而释放神经递质,但每次钙离子进入仅度,在突触可塑性的形成及记忆中有重要意义’仅引起小部分突触小泡与突触前膜融合,这提示突触小泡搭靠在突触前膜后有一个依赖A@5CD蛋白’"!$%&蛋白及"!$%&假说的成熟过程,使其进入预融合状态(,01=?(3.
6、*),’(’"!$%&蛋白这一状态的突触小泡才能在钙信号作用下发生迅速突触末梢的G种蛋白———突触小泡膜上的蛋白[L]的膜融合反应’K1/10等的实验显示构建入磷脂(()*+,-./0123*/4567),突触前膜上的蛋白小泡的重组()*+,-./0123*,()*-+83*和A@57:"$可()*-+83*和A@57:"$被称为A@5CD蛋白是因为它以介导小泡外层磷脂发生缓慢的混合’从而可以推们都是@AB(@D6敏感融合蛋白)和A@57((可溶性@AB附着蛋白)的膜受体’A@5CD的概念最!通讯联系人’先由A.H
7、H*10等[!]提出,因为@AB和A@57(是介J1H:#G#!:LG$L$&M,D:9+3H:AF1*NO!*3*<(’*3F’N.2导多种细万方数据胞内膜融合的重要可溶性蛋白,所以作为收稿日期:"##!:#$:"%,接受日期:"##!:#%:"&·’A·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1.9A40?@1.,A)B?=MM=;#C(1)测在这个成熟过程中,两对应膜上的!"#$%蛋白结合后触发其与*C.<2I7.及磷酸脂的结合&目前认发生聚合形成了!"#$%核心复合体,促使两膜进为它是突触小泡胞裂外排作用中的一个
8、重要钙离子入预融合状态&此时若接受到触发信号就可发生膜感受器&在*C.2D<+<2,E7.!基因敲除小鼠,其钙的完全融合&有实验发现!"#$%蛋白本身并不介离子触发的快速突触小泡胞裂外排作用表现出严重导最后的膜融合过程[’]障碍,而高渗糖溶液引起的胞裂外排作用不受影&这样就使人们推测在响[J],因而从遗传学角度证明了*C.2D<+<2,E7.参!"#$%核心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