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化学新课程课堂教学典型案例研究(陈凡)

中学化学新课程课堂教学典型案例研究(陈凡)

ID:36533435

大小:33.5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9-05-11

中学化学新课程课堂教学典型案例研究(陈凡)_第1页
中学化学新课程课堂教学典型案例研究(陈凡)_第2页
中学化学新课程课堂教学典型案例研究(陈凡)_第3页
中学化学新课程课堂教学典型案例研究(陈凡)_第4页
中学化学新课程课堂教学典型案例研究(陈凡)_第5页
资源描述:

《中学化学新课程课堂教学典型案例研究(陈凡)》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中学化学新课程课堂教学典型案例研究摘要:笔者根据一堂典型探究式教学公开课案例的研究,以探究式教学设计程序(目标导入——创设问题情景——学生猜想自学讨论——设计实验方案——分组实验合作探究——得出结论反思与评价)为主线,分析在每个环节中探究式教学的具体实施和基本思想,以期为初中化学新课程探究式教学的顺利实施提供一定的经验支持。关键词:探究式课堂教学设计案例研究实施与思想新课程背景下的化学教学中,加入了许多探究活动,目的在于使学生通过科学的探究过程理解科学知识,学习科学技能,体验科学过程与方法,进而理解科学本质,形成科学态度,培养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如何在化学教学中实施探究式教学?笔者

2、谈谈自己的体会。  探究式教学课堂实施步骤与策略的基本思想是: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以素质教育思想为指导,学生主动参与为前提,自主学习为途径,合作讨论为形式,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构建教师导、学生学的教学程序。我把化学探究性式教学的一般程序归纳为:创设问题情景——提出问题——猜想——设计实验方案——分组实验合作探究——得出结论反思与评价。下面我就一节非常典型的实验探究课《中和反应》来谈谈探究式课堂教学的实施与基本思想。第一步、目标导入,创设问题情景教师5由复习提问课题1《常见的酸和碱》中:酸的化学性质、碱的化学性质两个问题引出“酸与碱是否能发生化学反应呢?”这一问题的提出,直

3、接点明了主题。这一环节起着影响全局、辐射全课的作用。教师简短的导人是为学生自学探究作铺垫,学生有了浓厚的兴趣,就会主动地进人自学探究阶段。第二步、学生猜想,自学讨论 显然,学生猜想有两种:能或不能。这样显得这一环节特单薄,所以教师结合学生的预习和查阅资料情况,让学生讨论说出:哪种猜想更靠谱?该步骤可分为学生猜想和自学讨论两部分。对学生的猜想,教师没有过早解释,作出肯定或否定的答案。自学猜想使学生明确自学的内容、方法、要求。自学讨论让学生在读中感知,在读中感悟,在读中接受情感熏陶。利用学生集思广益、思维互补、思路开阔、分析透彻、各抒己见的特点,使获得的新知识更清楚、更准确。第三步、设

4、计实验方案由于本方案极易设计,所以教师并没有让学生展示,而是让学生一起说出;但是教师在给学生提供的实验仪器药品上却下了一番心思。酸溶液为稀盐酸和稀硫酸,碱类溶液有NaOH溶液、Ba(OH)2溶液,不溶性碱有新制的Cu(OH)2浊液、Fe(OH)3浊液。很显然为了让学生通过实验之后发现新的问题:难道酸与碱有的反应,有的不反应吗?这样更能产生更浓的探究欲望。第四步、分组实验合作探究  1.学生分组实验,第一组药品为:稀硫酸、NaOH溶液、Ba(OH)2溶液、Cu(OH)2浊液、Fe(OH)3浊液5。第二组药品为:稀盐酸、NaOH溶液、Ba(OH)2溶液、Cu(OH)2浊液、Fe(OH)

5、3浊液。2.实验操作完成后,教师引导各小组的学生分别交流自己小组的实验设想,实验操作的过程,实验观察到的现象和得出的结论。如学生小组1发现:稀硫酸与Ba(OH)2溶液、新制的Cu(OH)2浊液和Fe(OH)3浊液均反应,因为分别有白色沉淀、蓝色沉淀溶解、红褐色沉淀溶解现象;学生小组2发现:稀盐酸与新制的Cu(OH)2浊液和Fe(OH)3浊液均有固体溶解现象,而与NaOH溶液、Ba(OH)2溶液混合却无明显现象。 教师给予适时的鼓励和肯定:大家做的都很好,但谁能得出酸与碱能否反应的定论呢?这时学生很难下结论,所以教师引导:看不到现象就一定不反应吗?因此引出下一个新问题的探究,也就是本

6、节课的重点和难点。这一步通过学生的实验操作已经让学生获得新知:有的酸与碱混合有明显现象,能反应;无现象不一定就不反应。新的问题油然而生:无现象到底是反应了还是不反应?若稀盐酸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如何设计实验证明呢?因此新一轮的探究过程出现了。猜想——设计实验方案——‥‥‥设计实验方案是探究环节的重点,教师在这个探究教学环节中,通过提前预习或查阅有关资料,了解如何验证稀盐酸、NaOH溶液发生了反应,从而使学生置身于真实的问题情景中,通过查找有关资料获得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培养学生获取信息和对获取信息进行加工的能力;结合不溶性碱与酸溶液反应的现象,自然想到:需通过固体溶解、生成沉淀、

7、生成气体或颜色变化等现象来判断是否反应。然后小组内讨论、小组间选派一名学生代表汇报交流。5经交流与讨论,学生意识到稀盐酸与NaOH溶液混合后没有固体溶解、生成沉淀、生成气体现象,只能借助颜色的变化来判断是否反应,因此联想到添加酸碱指示剂来实现。酸碱指示剂有两种:紫色石蕊溶液和无色酚酞试液,盐酸中先滴指示剂后滴NaOH溶液有两种指示剂的选择,NaOH溶液中先滴指示剂后滴盐酸也有两种指示剂的选择,因此产生四种方案。进行这样的教学处理,可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学会表达自己的观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