泥岩隔夹层类型及剩余油控制研究

泥岩隔夹层类型及剩余油控制研究

ID:36513530

大小:220.78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05-11

泥岩隔夹层类型及剩余油控制研究_第1页
泥岩隔夹层类型及剩余油控制研究_第2页
泥岩隔夹层类型及剩余油控制研究_第3页
泥岩隔夹层类型及剩余油控制研究_第4页
资源描述:

《泥岩隔夹层类型及剩余油控制研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江汉石油学院学报 2004年12月 第26卷 第4期·130·JournalofJianghanPetroleumInstituteDec12004Vol126No14泥岩隔夹层类型及剩余油控制研究  丁世梅(石油大学(北京),北京100083;胜利油田有限公司临盘采油厂,山东临邑251507)季 民,史 洁,李剑锋(胜利油田有限公司临盘采油厂,山东临邑251507)程同军,刘玉海,何占国[摘要]利用岩心、测井、地震等沉积相标志和相关信息并结合区域沉积相模式,总结出临南油田夏32断块存在3种不同类型的泥岩隔夹层,分析了隔夹层控制的砂体连通模式,利用数值模拟

2、研究了对剩余44油的控制作用。应用研究成果指导剩余油挖潜,取得了增产116×10t、增加可采储量6×10t较好的效果。[关键词]隔夹层;剩余油;数值模拟;惠民凹陷[中图分类号]TE3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09752(2004)04013002隔夹层是指在渗透层内或层间所分布的相对非渗透性岩层,这些隔夹层不仅影响流体的垂向渗流,而且也影响流体的水平渗流。由于隔夹层的存在,改变了整个渗流场的分布,使渗流(油水运动)发生变化。分布稳定的隔夹层,可将油层上下分成2个独立的流动单元;反之,则油层上下具有水动力联[1]系。不稳定隔夹层越多,其间油水运动也

3、就越复杂,对开发效果的影响越大。因此,只有搞清隔夹层对剩余油的控制作用,才能有针对性地进行剩余油挖潜。2夏32断块位于济阳坳陷惠民凹陷夏口大断层的下降盘,含油面积214km,石油地质储量608×410t,主要发育沙二段和沙三上亚段2套三角洲相含油层系,共划分了5个开发单元,59个含油小层,114个油砂体。至2004年6月,综合含水9014%,采出程度3315%,可采储量采出程度78%,剩余可采储量采油速度2317%,明显进入“三高”阶段。1 主要的泥岩隔夹层类型不同类型和规模的隔夹层对上下砂层的分隔性能不同,决定了各砂层之间连通区域有不同的发育特点。根据隔

4、夹层的岩性、沉积环境特点以及平面分布稳定性,把研究区的隔夹层划分为Ⅰ型、Ⅱ型和Ⅲ型隔夹层3种类型(表1)。表1 泥岩隔夹层分类表类型亚类岩性沉积相稳定性电性特征Ⅰ型Ⅰ1型深灰色、黑色泥岩前三角洲浅湖相分布稳定高导;自然电位位于基线处,微电极曲线平直,起伏小。Ⅰ2型灰色、浅灰色泥岩间湾、河漫滩稳定,但比Ⅰ2型差基本同上Ⅱ型Ⅱ1型泥质粉砂岩、粉砂质前三角洲滨浅湖较稳定微电极曲线锯齿状突起明显;两者泥岩等互层无幅度差或者幅度差较小Ⅱ2型灰白色、红褐色泥质三角洲平原三角洲前缘较稳定,但变化大微电极曲线锯齿状突起明显;两者粉砂岩、粉砂质泥岩无幅度差或者幅度差较小Ⅲ型

5、钙质泥岩,钙泥质粉间湾、滨浅湖等很不稳定,往往独立出现微电极曲线具有强烈的齿状凸起砂岩或钙质细砂岩等2 隔夹层类型控制的砂体连通性通过岩心观察,结合电测曲线研究,发现不同类型隔夹层控制砂体的连通性,进而控制剩余油的分布。因此,建立了两种由隔夹层控制的河口砂坝砂体的连通模式。[收稿日期]20040920[基金项目]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重点科技攻关项目(P01022)。[作者简介]丁世梅(1971),女,1994年大学毕业,工程师,硕士生,现主要从事油气田开发研究工作。第26卷第4期丁世梅等:泥岩隔夹层类型及剩余油控制研究·131·211 河口砂坝砂体之间的连

6、通模式导致砂坝垂向上相互连通的原因大致有两种,一种是沉积过程中由于局部的水动力较强而使得上下两砂坝砂体之间的粉砂岩隔夹层较薄、甚至缺失,颗粒较粗、泥质含量较低,致使上下砂坝之间在一定程度上相互连通(图1);另一种是由于水体环境的变化造成砂坝横向上的迁移,从而直接叠加在前期砂坝之上。测井曲线上表现为,自然电位略微降低,微电极曲线有时呈现弱的锯齿状突起,但微电位和微梯度曲线保持一定的幅度差(图2)。212 河道砂体之间的连通模式夏32块沙二段6砂组以三角洲平原分流河道、天然堤和漫滩沉积微相为主。在湖面下降时期,分流河道具有明显的下切作用,先期形成的隔夹层就会遭

7、受破坏而使得上下两层相互连通。1231图3显示河流的下切作用使得3,3以及3,4小层之间的隔夹层缺失,而使得上下砂体一定程3度上相互连通。由于3小层底部是一薄层的底砾岩,微电极曲线有明显齿状突起,但上下两层连通性较好。图4显示河流下切作用使得沙二段5砂组5小层的两期砂体垂向上相互连通。通常情况下河流相沉积的垂向加积模式自下而上依次为:中粗粒河道砂岩,细粒边滩、漫滩粉砂岩[2]以及洪泛泥岩,表现为河流沉积的“二元结构”。当两期河流相沉积相互叠加时,一般纵向是不连通的,形成相互独立的流动单元;而当后期河流具有明显的下切作用时,纵向上相互连通要视下切作用的程度来

8、确定。当下切较微弱时,先期河流的漫滩沉积及泥质含量较多的边滩沉积会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