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52518953
大小:280.55 KB
页数:5页
时间:2020-03-28
《底水砂岩油藏夹层模式对剩余油控制作用.pdf》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大庆石油学院学报第34卷第3期2010年6月JOURNALOFDAQINGPETROLEUMINSTITUTEVo1.34No.3Jun.2010底水砂岩油藏夹层模式对剩余油控制作用薛永超(中国石油大学(北京)石油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北京昌平102200)摘要:由于夹层成因的复杂性,目前夹层研究尚没有统一模式,提出从夹层面积、夹层厚度、夹层渗透率、夹层泥质质量分数等参数,将夹层定量评价为无夹层模式、渗滤型夹层模式、小范围不渗透夹层模式和大范围不渗透夹层模式.无夹层底水锥进快,油井寿命短,远离井筒周围富集大量剩余油,这可以通过老井侧钻提高
2、动用程度;渗滤型夹层将底水驱转化为次生边水驱和次生底水驱,开发效果较好,剩余油较少.,J、范围不渗透夹层将底水驱转化为次生边水驱,极易在夹层底部形成“屋檐油”,顶部形成“屋顶油”,这种剩余油可作为后期挖潜的一个方向;大范围不渗透夹层完全抑制底水锥进,油井基本属衰竭开发,夹层上下邻层可形成大量剩余油分布,是油田开发后期挖潜的重点对象.关键词:底水锥进;夹层;剩余油;次生底水驱;次生边水驱;砂岩油藏中图分类号:TE32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0—189l(2010)03—0069—040引言砂岩底水油藏在中国储量非常丰富,底水油藏开发
3、面I临的核心问题是底水锥进,而夹层对于抑制底水锥进具有良好效果l_1].夹层是指分散在砂体内的低渗透层或非渗透层,其厚度一般较小,它对剩余油分布规律具有重要控制作用.然而由于沉积格局的复杂性及成岩作用的多样性,夹层研究很难提供统一模式,以往研究大多是从夹层成因、识别方法展开[4].笔者主要从夹层面积、夹层渗透率、夹层厚度、夹层泥质质量分数等参数,定量评价夹层分布模式,分析不同模式夹层对底水砂岩油藏剩余油分布特征控制作用,从而为油田控水稳油,进一步深入挖潜指明方向.1夹层识别与表征Z25油藏位于珠江口盆地北部基底隆起背斜构造上,呈东西略长椭
4、圆型,构造幅度平缓,油田范围内无断层.Z25油藏是一套以长石砂岩为主的高孔、高渗、夹层发育、强非均质、厚层块状、正韵律滨岸相沉积砂岩,油层厚度为43.5m,强底水驱,纵向上划分26个小层(SL1~SL26).1993年投产,目前采出程度为46.O7,综合含水率为96.18,充分挖潜剩余油是油田开发的工作重点.按照“点一线一面”相结合原则,对研究区夹层进行定量识别与表征.“点”即夹层识别标准井.选择2井做为标准井,通过该井岩心描述,可知研究区泥质夹层识别标准是高GR值(GR为自然伽马,GR>120API),低Rt(Rt为电阻率,Rt<23Q
5、·m),对于非取心井,将严格按照该标准进行分析.“线”,由标准井向外依次进行邻井夹层识别和对比,形成典型的夹层对比剖面.Z25油藏泥质夹层识别对比剖面见图1.由图1可知,Z25油藏夹层十分发育,纵向上几乎每口井发育多套夹层,但是夹层横向上延伸比较短,连续性比较差,大部分呈犬牙交错状.“面”,以典型剖面依次向邻井排对比,从而完成全区所有井的夹层识别和对比.泥质夹层平面分布特征见图2.由图2可知,研究区夹层平面上除“无夹层”分布外,还可以分为“土豆状零星”分布(见图2(a))、“局部连片”分布(见图2(b))、“大面积连片”分布(见图2(c)
6、).收稿日期:2010—02—05;审稿人:张继成;编辑:关开澄基金项目:国家科技重大专项(2008ZX05024—04—003)作者简介:薛永超(1975一),男,讲师.主要从事油气田开发方面的研究大庆石油学院学报第34卷2010年图lZ25油藏泥质夹层联井识别对比剖面(单位:m)(a)SL10小层,“土状零”分布(b)SL14小层,“局部连片”分布(c)SL6小层,“大范围连片”分布图2Z25油藏泥质夹层平面分布特征2夹层分布模式依据夹层分布特征,综合夹层对底水锥进控制作用和夹层渗透性等因素,将夹层定量评价为4种模式,见表1.无夹层(
7、模式I):该模式夹层控制的油井无夹层发育,底水能量传递快,油井初期产量大,但水淹快.油井表现高产短命特征,典型代表井有5井、5Ha井、27H井等.渗滤型夹层(模式Ⅱ):该模式夹层一般分布1~3个井区,厚度为1~2m,泥质质量分数为20~30,夹层渗透率<2O×10。m.该模式夹层控制的油井底水运动分为2部分:一部分缓慢穿过夹层,形成次生底水驱;另一部分绕过夹层,形成次生边水驱.油井表现为稳产长命特征,典型代表井有1la井、12井等.小范围不渗透夹层(模式III):该模式夹层一般分布4~8个井区,厚度>2m,泥质质量分数为3O%~40,夹层
8、渗透率<10×10。fm.该模式夹层控制的油井底水只能发生大规模绕流,形成次生边水驱,一方面延缓油井见水时间,另一方面又使天然能量充分发挥.油井表现为高产高效特征,典型代表井有9井、21Hl井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