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我国古代砖瓦起源问题的探讨_曹红红

对我国古代砖瓦起源问题的探讨_曹红红

ID:36507696

大小:1.09 MB

页数:4页

时间:2019-05-11

对我国古代砖瓦起源问题的探讨_曹红红_第1页
对我国古代砖瓦起源问题的探讨_曹红红_第2页
对我国古代砖瓦起源问题的探讨_曹红红_第3页
对我国古代砖瓦起源问题的探讨_曹红红_第4页
资源描述:

《对我国古代砖瓦起源问题的探讨_曹红红》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瓦世界砖综合报道论 坛2016.7COMPREHENSIVEREPORT对我国古代砖瓦起源问题的探讨12曹红红,曹 然(1.中北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太原030051;2.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学生工作研究分会,太原030051)摘要:砖瓦是我国古代建筑中常用的建筑材料,本文针对我国古代砖瓦起源时代不断向前延伸和不同发掘之间相互矛盾的问题,从砖瓦的制作工艺技术、在古代建筑中的应用特点、现有考古发现实物的解读分析、砖和瓦在古代文献和文字记载等方面,对砖和瓦的起源问题进行分析探讨。结果表明:瓦起源于西周,而砖则起源于战国晚期,瓦是先于砖出现并应用的,与中国古代建筑史的普遍观点一

2、致,同时,其相应文字的出现较实物更为滞后。关键词:砖;瓦;起源;古代建筑0 引言现的砖瓦实物,另一方面的原因则是因不同专业学砖瓦作为我国古代常用的建筑材料,它的发明者对砖瓦起源的界定标准不同所致。本文拟从砖在我国古代建筑史上具有里程碑式的重要意义,对和瓦的制作工艺技术、在古代建筑中的应用特点、其起源和应用的研究也一直为古建和考古学术界现有考古发现实物的解读分析、砖和瓦在古代文献[1-3]所关注。中国古代建筑史的研究普遍认为:瓦和文字记载等多个方面对砖和瓦的起源问题进行起源于西周,到东周的春秋才普遍使用;砖直到战分析探讨,完善砖和瓦起源的界定标准,并确定我[3,4]国晚期

3、才出现,汉代大量使用于墓室建筑中。但国砖和瓦的起源。是,陕西周原建筑群遗址发掘时发现的砖和瓦,说1 我国古代砖和瓦起源的分析[5,6]明了在西周时期砖和瓦已在建筑中应用。考古1.1 砖瓦制作工艺技术及在古代建筑中的使用特[7]学者刘军社根据考古发掘的残砖,认为新石器的点仰韶和龙山文化时期就已开始砖和瓦的生产活动,江西万年仙人洞等多个遗址出土陶片的分析[9,10][11]并分析推测了当时的制砖工艺和应用情况。湛轩检测和制形的复原,以及我国陶瓷发展史都[8]业等则根据湖南澧县城头山遗址中的红烧土块路证明,早在一万多年以前的新石器时代早期,我国面和地基、安徽凌家滩遗址的红陶块

4、广场和砌筑井先民就开始制做陶质生活器皿了,虽然陶器厚薄不[12]壁、安徽双墩文化时期的红烧土块建筑遗址等考古匀、器型单一,且质地粗糙,火候也偏低;到了新发掘,认定7000年前新石器早期的这些红烧土块或石器时代的后期,制陶原料的选择和处理、成型方者红陶块为砖的雏形,而江苏省昆山赵陵山遗址良法和烧制工艺以及相应的设备或设施都得到长足渚文化时期良渚人居住的“半穴式”房屋红烧土墙的发展,器型的种类复杂繁多,外观古朴精美且色上取下的砖块则为“中华第一砖”,同期的还有浙江泽多样,说明我国此时的陶器制作技术已进入成熟余杭莫角山遗址发现的类似直角或直角转向的烧时期。结砖或烧土坯以及庙前

5、遗址中的红烧土块堆积物砖和瓦也都是黏土拌合水成塑性体,人工或者等,即烧结砖是起源于5000多年前良渚文化时期。借助工具制成特定形状的半成品,干燥后再用高温[8]湛轩业等将甘肃灵台悬桥村齐家文化遗址发掘的烧制而为成品。这与古代饮食用的陶器制作工艺一批陶质板瓦和半筒瓦作为“中华第一瓦”,即烧结几乎完全一致,区别仅仅在于成型方法与烧制工艺瓦是起源于3900多年前的齐家文化时期,晚于烧结制度:砖瓦的原料选择和处理、泥料制备、坯体成型砖一千多年。以及干燥等工艺较生活用陶器更为简单,要求也没出现上述差异甚至于矛盾的原因,一方面是考有陶质器皿严格,只是砖的厚度较大,在烧制时需古工作者

6、不断地对古代遗址考古中的新发掘或发要更高的温度和更长的时间而已,也可以说:在新40瓦世界综合报道砖论 坛COMPREHENSIVEREPORT2016.7石器时期,我国先民已经具备了烧制砖瓦等陶质建的个体性征,而这些实物砖瓦在当时的建筑中究竟材的主观认识和客观条件。那么,建筑用砖瓦较陶是如何使用的则是靠推测得到而非建筑实体,直到质饮食器皿的出现要晚上5000多年以上的原因只战国晚期或者西汉早期砖砌墓室的发掘出土。能是从我国古代建筑特点和取材方面来寻找,而非1.2 现有考古发掘和发现实物的解读分析砖瓦的制作工艺技术本身。形状不规则和尺寸不一致的“烧土块”或者“红[1-4]

7、从已发掘的古代建筑遗址和古代建筑史发陶块”,虽然在不同地域不同文化时期的建筑遗址现,我国古代建筑具有典型的掘地而居的“土木建发掘中都有大量发现,也发掘出多处古代的制陶窑筑”或“茅茨土阶”特点:湿润的生土夯实刮平作址,以及用于铺设路面、地基、屋外散水、广场和砌[8]为地面,或涂抹白灰装饰,或者用柴火烧烤以防水筑井壁等的应用遗迹,包括昆山赵陵山遗址发掘防潮;木柱立于石块柱础上再用横梁连接以承载屋出的良渚文化时期的“中华第一砖”在内,这些不面负荷,木质梁柱架延伸出居住空间;墙体是直接规则的黏土烧结块充其量也只是卵石或石块的人借助生土,或生土版筑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