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申论考试辅导材料讲义

公务员申论考试辅导材料讲义

ID:36443783

大小:225.00 KB

页数:113页

时间:2019-05-10

公务员申论考试辅导材料讲义_第1页
公务员申论考试辅导材料讲义_第2页
公务员申论考试辅导材料讲义_第3页
公务员申论考试辅导材料讲义_第4页
公务员申论考试辅导材料讲义_第5页
资源描述:

《公务员申论考试辅导材料讲义》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中央、国家机关公务员申论考试辅导材料(内部讲义)一、申论考试的性质一、申论考试是特定职位需要而设置自1993年国务院颁布《国家公务员暂行条例》之后,就确立了“逢进必考”的录用制度。2005年4月全国人大通过、2006年1月1日开始实施的《国家公务员法》更是以法律的形式明确了对于主任科员以下的国家工作人员的招录必须经过笔试和面试两个环节。笔试就是通过答题的形式对拟录用的应试者进行客观的测试,以检查应试者的基本素质。笔试包括《行政职业能力测验》和《申论》两门科目。面试是在笔试合格的基础上再进行考核以决定最终的人选。所以,笔试考试是根据所需职位而设置的,这

2、与过去的“因人设职”是不同的。现在是“因事设职”“因事择人”、“因事定级”和“因事给薪”,是根据工作的繁简难易程度、工作性质、责任大小和任职资格条件而设置的。所以应试者在报考时,应明确岗位的要求,选择适合自己的岗位。二、申论考试是针对特定对象而设置根据《国家公务员法》的规定,公务员的录取是不分性别、种族和地域的。但是,在实际的操作中,还是存在着一定的资格要求。公务员招录的对象主要是应届大中专毕业生和有基层工作经验的在职人员。公务员招考的这种学历、年龄、专业和身体条件的要求或限制,要求申论的考试试题必须根据考试的对象来命题,需要通过申论考试适当拉开考生

3、的距离,淘汰出那些没有精心准备或者水平不高的人员,体现出能力差距。三、申论考试是几种能力的综合体现综合近几年的申论考试,每年给出的都是几段或十几段的文字材料,要求从中进行概括、提出对策和进行论述等主要内容,这种考试考查的是应试者的能力。从考试大纲的要求看,也是只有具备了需要的几种能力,才能进入国家机关工作,这几种能力就是:1、阅读理解能力(读懂)就是要求应试者读懂所给出材料的真实涵义,这是答好后面试题最基础的工作,由于试卷给出的资料是前后无序的,这就需要应试者能够理清头绪,把握材料之间的关联,掌握材料反映事物的本质,抓住材料的主旨。这需要应试者必须具

4、备对材料的敏感性和准确度,千万不能就事论事,否则就跑题或偏离了主题。2、综合分析能力(读通)读懂理解的过程,就是对材料的综合分析,这里不是简单的把事物的顺序进行罗列,也不是单纯的缩写或复述,而是运用所学的逻辑学知识和科学思维方法进行综合,这就需要运用概念、判断、推理、归纳、分析知识,进行深层次的加工,这种能力实际上是公务员日常处理问题能力的集中体现。不懂综合就不能从宏观上把握整体,不懂分析,就不能从微观上理解本质。这种科学的思维方式是解决任何问题都必须具备的。3、提出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读明)申论考试非常注重应试者发现问题的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重在解

5、决问题的能力。提出问题的能力可以测验应试者是否能敏锐地抓住问题的原因,是否能找到科学的解决方法,这既是思路问题,也是知识问题,更是能力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重在申论的第三部分,即论述中,这是整个申论的关键,所占分值也最高,这需要应试者能够针对存在的问题展开论述,提出符合实际且行之有效的措施、办法和方案。这种措施、办法和方案不是应试者信口开河的议论和设想,而是有观点、有想法、有操作的步骤和环节,没有工作经验,不深入思考,不关心社会发展,只能导致提出解问题的方法成为“空中花园”。4、语言表达能力(会写)任何思维必须借助于语言才能实现,申论考试也是这样,语言

6、表达能力是对前三个能力的具体运用和综合体现。对每一个试题解答,必须体现应试者较强的文字表达能力,这是应试者思维是否清晰、表达是否通畅、层次是否鲜明、结构是否严谨的主要体现。二、申论考试的特点1、申论命题,关注社会申论的命题,每年并不一样,而且内容广泛,涉及政治、经济、科技、教育、文化、卫生等多个领域,应试者觉得无从下手,但是有一点是不变的,那就是无论内容涉及那些方面,但绝对是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我们可以略作分析:2007年的申论材料关注的是土地问题,这个问题自2000年以后就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包括农民的土地被征用、补偿价格过低、失地又失业问题;这

7、又包括城镇房地产开发对土地的占用和企业扩张导致的土地减少等。还包括农村中存在的空心村问题,开发新土地如滩涂整治利用问题,尤其是2006年国务院提出了实行最严格的土地制度以后,如何加强对土地的使用和管理成为政府的头等大事,所以以“命脉”为题写一篇文章就显得切合当前的形势需要。2006年的申论材料是新华网请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社会发展研究部某部长做客“新华访谈”,就危机预案对经济社会安全稳定发展的意义、如何打造应急预案的“经济基础”、如何提高社会各界的危机意识、如何利用经济手段介入应急预案等相关话题,与网友进行的在线交流。而这样的一个话题,早在2003年就

8、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非典之后,党中央、国务院提出了加快突发公共事件应急机制建设的重大课题。党的十六届三中、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