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三学生学业评价的理论与实践

专题三学生学业评价的理论与实践

ID:36424734

大小:1.52 MB

页数:80页

时间:2019-05-09

专题三学生学业评价的理论与实践_第1页
专题三学生学业评价的理论与实践_第2页
专题三学生学业评价的理论与实践_第3页
专题三学生学业评价的理论与实践_第4页
专题三学生学业评价的理论与实践_第5页
资源描述:

《专题三学生学业评价的理论与实践》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课程名称:学生评估理论与实践重庆市2012年“卓越教育管理人才培养项目”暨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国立教育学院第十四期EMA硕士课程班重庆师范大学石长林2012-12-20专题三学生学业评价的理论与实践第一部分学生学业评价的目标体系第二部分学生学业评价理论与实践第一部分学生学业评价的目标体系一、我国教育目的的历史沿革二、我国教育目的的理论基础三、我国教育目的的基本精神四、我国教育目的的系统实施五、我国基础教育的课程目标六、我国学生评价的目标体系七、我国学生评价的基本内容一、我国教育目的的历史沿革(一)第一阶段:解放初至1956年1955年8月中华全国学生会16届

2、代表大会号召:贯彻毛主席“身体好、学习好、工作好”的指示,把自己培养成为具有高度的社会主义觉悟、能够掌握现代科学知识,身体健康的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一、我国教育目的的历史沿革(二)第二阶段:1957年至1966年1、1957年毛泽东提出:我们的教育方针,应该使受教育者在德育、智育、体育几方面都得到发展,成为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2、1958年发布《关于教育工作的指示》,采纳了毛泽东同志的意见,明确规定:我国教育目的是培养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3、关于教育目的中提及的“劳动者”概念的理解一、我国教育目的的历史沿革(三)第三阶段:文化

3、大革命期间沿用毛泽东1957年提出的培养“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提法,但教育实践中作了实质性的修正。一、我国教育目的的历史沿革(四)第四阶段: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1、1982年制定的宪法提出:国家培养青年、少年、儿童在品德、智力、体质等方面全面发展。2、1995年《教育法》提出: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3、关于教育目的中提及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概念的理解一、我国教育目的的历史沿革(四)第四阶段: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4、1999年6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

4、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提出: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一、我国教育目的的历史沿革(四)第四阶段: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5、2001年6月《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提出:要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以邓小平同志“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和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必须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二、我国教育目的的理论

5、基础(一)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1、人的发展是与社会生产的发展相一致的。2、人的片面发展是由旧的社会分工造成的。3、人的全面发展是大工业生产的必然要求。4、资本主义制度与人的全面发展存在矛盾。5、社会主义生产关系促进了人的全面发展。6、教劳结合是实现人全面发展的唯一途径。二、我国教育目的的理论基础(二)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1、邓小平理论的指导意义①教育事业必须同国民经济发展要求相适应的思想具有指导意义。②关于培养“四有新人”的思想丰富了当代中国教育目的的内涵。③邓小平关于“三个面向”的思想开拓出我国教育目的的新境界。二、我国教育目的的理论基础(二

6、)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2、“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指导意义①教育为促进中国先进生产力发展服务。②教育要为促进中国先进文化建设服务。③教育为满足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服务。二、我国教育目的的理论基础(二)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3、科学发展观的指导意义科学发展观为深入地理解当代中国教育目的提供了方法论。三、我国教育目的的基本精神(一)坚持社会主义方向性1、社会主义方向性,规定了我国各级各类学校的办学方向和对所要培养的各级各类人才最基本的社会政治要求。2、社会主义方向性是由我国的社会主义制度所决定的,它要求我国教育所培养的必须是具有社会主义觉悟人才。三、我国教育目的

7、的基本精神(二)坚持培养劳动者的观念1、培养劳动者,集中体现了我国教育所培养的人的社会地位和社会价值。2、通过教育培养的劳动者,实质上是社会主义国家需要的各级各类人才。课堂讨论题目如何认识如下观点:教育目的包含培养学生劳动者品质的内涵。三、我国教育目的的基本精神(三)坚持人才的全面发展1、在素质的各个基本要素方面的和谐发展。2、人尽可能在每个要素获得多方面的发展。21世纪的韩国人形象①有道德水准和共同意识的“与众共生存的人”②具有创造新知识、新技术能力的“智慧的人”③能够主导国际化、世界化时代的“开放的人”④懂劳动价值、有脚踏实地精神的“实干的人”全面发展

8、的内涵:与时俱进三、我国教育目的的基本精神(四)重视促进个性的发展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