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梦龙李华平语文教学要走正道

钱梦龙李华平语文教学要走正道

ID:36401289

大小:100.50 KB

页数:11页

时间:2019-05-10

钱梦龙李华平语文教学要走正道_第1页
钱梦龙李华平语文教学要走正道_第2页
钱梦龙李华平语文教学要走正道_第3页
钱梦龙李华平语文教学要走正道_第4页
钱梦龙李华平语文教学要走正道_第5页
资源描述:

《钱梦龙李华平语文教学要走正道》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钱梦龙李华平:语文教学要走正道  □ 钱梦龙李华平摘要:语文教学的基本道理并不复杂,但近年来却变得复杂起来,偏离正道愈来愈远——语文素养不可捉摸,学科性质扑朔迷离,理论引进食洋不化,文本解读刻意求怪,硬是倾向愈演愈烈。语文教学回归正道的首要任务是课程理念的“守正”,即把握住语文课程的目标与任务。这样,就有理由排除那些使语文课程越来越偏离正道的“附加值”,让语文教学变得尽可能简单一些,明了一些,面目可亲一些。在教学实践中,回归正道就要重视训练的价值。关键词:语文教学正道语文课程理念一、语文教学是怎样偏离正道的?语文教学的基本道理,原本并不复杂,可是经过一些专家一次次“有

2、高度”的“理论提升”,经过一些教学名师的“有深度”的课堂演绎,终于变得复杂起来,以致偏离正道愈来愈远,丧失了它朴素平实的本来面貌,变成了“四不像”的“怪胎”。比如:1.不可捉摸的“语文素养”“语文素养”作为一个概念,虽然还没有确切的界定,不过,根据常识推断,“语文素养”就是一个人在语文方面的素养,这还是大体清楚的;但经有的学者一阐释,反倒变得模糊不清了:所谓语文素养其实就是人的一种生活质量。语文素养不是一个心理学概念,而是一个哲学概念,它在语文生活理论的观照下,被升华为一种表达人的语文生活境况的文化范畴。它的核心,是对语文的生活意义的“批判态度”。这种对语文生活意义的

3、“批判态度”,是建立在关于语文的生活意义的充分认识的基础之上的。从这个意义上来说,语文素养,就是语文生活的素养,其核心,就是人的语文生活方式。它标志着人的语文生活的质量。这段话,除了最后两句,其他话都是“以其昏昏”却欲“使人昭昭”的胡话。这样的胡话并不少,又如高中语文课程标准研制组制订的提高语文素养的17项基本要求,其中10—17项如下:10.爱国主义精神、乐于合作和为人民服务的精神。11.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和民主法制意识。12.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较强的参与社会实践的能力。13.科学精神,科学思想和科学方法。14.基本的信息技术和信息处理能力。15开放的视野、创新意识和

4、初步的创新能力。16.自信进取的人生态度和健康的生活方式。17.初步的独立思考和自主选择能力。语文素养究竟是一种怎样的素养?语文课究竟要从哪些方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看了以上的高深理论和“基本要求”,不是让人更清楚,而是让人更“摸不着头脑”了。这样一来,语文素养成了一个无所不包的大筐,实际上消解了语文素养概念的本质特征。2.扑朔迷离的“定性”难题语文课程的“定性”问题长期以来争论不休,60年代提出了个“工具性”,近年来出现了不少质疑的意见,于是一下子涌出了许多试图取而代之的“性”,诸如“实践性”、“社会性”、“时代性”、“模糊性”、“言语性”、“语言性”、“文学性”、

5、“审美性”、“人文性”,等等,大多“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被语文老师戏称为“性骚扰”。这个“定性难题”,最后由教育部制订的语文“新课标”作出权威性结论“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才算得到了解决。但事实上,这个权威的“定性”是值得怀疑的。首先,“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的特点并非语文课程所独有,数学、外语、历史、地理等等,哪一门课程不具有“两性统一”的特点?既然“两性统一”是各门课程的共性,那么把它作为对语文课程的“定性”,在科学性上就站不住脚;其次,在“两性”关系的表述上,尽管强调“统一”,但“工具性”和“人文性”似乎总是两个可以分别呈现的东西。

6、这种两性对举、二元分立的思维模式,反映到教学实践上,就出现了“工具性”与“人文性”互相抗衡、此消彼长的现象——语文教学中总是反复岀现“不是此性压倒彼性,便是彼性压倒此性”的轮回,恐怕绝不是偶然的。在当前,由于起始于1990年代后期“误尽苍生是语文”的大批判,不少论者把应试模式下语文教学人文精神的失落不分青红皂白地归罪于“工具性”,以致语文教学已经出现了读写听说训练逐渐淡化、人文内容过度膨胀的倾向。3.食洋不化的理论引进中国的语文教育姓“中”还是姓“西”?这应该不是个问题。中国的语文教育,教的是我们的汉民族语,理所当然姓“中”。但不少研究者似乎忘记了民族语教育这一事实,

7、偏偏摒弃了我国传统语文教育中积累的大量宝贵的经验,而试图从西方理论中寻找中国语文教育的模式和出路,大量引进国外的各种思想、学说。这也使语文教育变得更加扑朔迷离起来。什么后现代主义、非指导性教学,等等,把本已十分复杂的语文教学搅得越来越乱,越来越让人看不清其本来面目了。比如在某语文刊物上读到了下面这段宏论:教学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师生始终是平等的,不存在谁指导谁的问题。教师并不一定比学生高明,教师是单脑,学生是群脑。教师不过是学生读的一本书,……而学生也是教师要读的一本书。这种“师生无差别”的论调显然是从罗杰斯的“非指导性教学”那里引进的洋理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