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6396586
大小:52.0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9-05-10
《课题8;蒲公英》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z三年级语文学科教案z创意更改栏课题8:蒲公英 【教学要求】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会用“嘱咐”造句。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教学难点】: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教学时间】:两课时【教学准备】:了解蒲公英,自学生字词 【教学过程】: 一、介绍蒲公英,揭题 1板书:8蒲公英 出示蒲公英:认识蒲公英、花托、绒球和小降落伞? 花托:花的组成部分之一,是花梗顶端长花的部分。 降落伞:本来是指凭借空气阻力使人或物体从空中缓
2、慢下降着陆的伞状装置。课文里指蒲公英种子。 2介绍蒲公英:多年生草本植物。冬末春初时抽花茎,顶端生一头状花序,开黄色舌状花,结瘦果,褐色,有白色软毛,成熟时样子像一个白色绒球,有毛的果实可随风飘散。 二、初读指导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提出要求:(1)标出自然段序号,画出生字词。(2)思考:蒲公英本来是一种植物,作者把它当做什么来写的?(作者把蒲公英当做人来写) 2学生齐读第一节。 3学生轻声读第二自然段,自学生字词。 (1)出示生字词,学生认读。 (2)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嘱咐、记住。 (3)联系实际
3、理解词语:表面、黑黝黝。 (4)教师讲: 沙漠:地面完全为沙所覆盖,缺乏流水,气候干燥,植物稀少的地区。 湖泊:被陆地围着的大片积水。 迷惑:辨不清是非,摸不着头脑。 4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第三、四自然段。 (1)出示生字,学生认读。 (2)引导学生理解词语。 百万富翁:拥有百万家财的有钱的人。 波光粼粼:在阳光的照耀下,水面银光闪闪的样子。粼粼,形容水清澈。 5学生默读课文,理清层次。 (1)说说各个自然段的主要内容: ①蒲公英的花瓣落了,绒球变成了许多小降落伞,在空中飘荡。 ②太阳公公对小
4、降落伞的嘱咐。江苏省南通市文亮小学(2011年9月-2012年1月)-3-三年级语文教案执笔:葛晓丽z三年级语文学科教案z创意更改栏 ③小降落伞的选择; ④小降落伞的不同结果。 (2)这是一篇寓言故事,可分为“开端--发展--结局”三部分。 三、写字指导 1出示生字:托 绒 降 嘱 咐 记 表 惑 富 2在自己认真观察字形的基础上,提出书写时的注意点。 左右结构,“口”写时偏小偏上,与撇画要靠得较近,看上去才紧凑。右边笔画要写紧凑,最后两笔是“提与点”。 3用钢笔描红。第二课时 一、导入新课 二
5、、精读训练 1学习第一段。 (1)指名朗读全段,想一想:“小降落伞”指的是什么? (2)指导读好长句子:“一阵阵风/吹过,那/可爱的绒球,成了/几十个小降落伞,在蓝天白云下/随风飘荡。”(在有“/’作停顿) 2学习第二段。 (1)指名朗读课文,引导学生理解“嘱咐’’的意思?太阳公公告诉蒲公英什么地方能去,什么地方不能去? (板书:金光闪闪 银花朵朵 黑黝黝)(体会:①作者用词的变化:先用“别”,后用“不要”。②“只有……才……’’的用法:连起来用,表示必须的条件) (2)齐读小降落伞大声答的
6、话,问:它们都这样做了吗? ①“一颗种子”怎么做的?“这黑黑的泥巴有什么意思!”还可以怎么说?(这黑黑的泥巴没有什么意思)“一颗种子’’说的话,应该读出怎样的语气?(自以为是) ②“另一颗种子”又是怎么样的呢?学生读有关课文回答。 (3)以小组为单位,一人读太阳公公的话,三人读小降落伞的话。比一比,谁读得最好。 (4)指名示范性分角色朗读:全班同学读叙述性话语,老师读太阳公公说的话,一人读“一颗种子”的话,一人读“另一颗种子’’的话,还有两人参加读“小降落伞大声答”的话。 (4)读后评议。 3学习第三段。
7、 (1)学生默读课文,这一段只有一句话,写了蒲公英种子的三种结果。哪三种呢?(板书:干死 淹死 茁壮成长) (2)齐读这一段。 三、指导复述 1要记住内容,首先要理清文章的前后顺序。 (1)第一段的顺序是:花瓣落,绒球长,风吹过,“伞”儿飘。江苏省南通市文亮小学(2011年9月-2012年1月)-3-三年级语文教案执笔:葛晓丽z三年级语文学科教案z创意更改栏 (2)第二、三段总体顺序是“嘱咐——去向——结果”。每部分大体又是按“沙漠——湖泊——泥土”叙述的。因此,在脑海里应有下面的记忆框架: 嘱咐:沙漠
8、 湖泊 泥土 金光闪闪去向:一颗 (百万富翁)结果:干死 2各自练习复述。 3指名当众复述。 四、讨论明确中心 1学生读文,说说(1)小降落伞有哪几种不同的结果?(答案略)(2)它们的结果为什么会不同?(落在沙漠里的种子它被金光闪闪的地方所迷惑,一心想成为百万富翁,沙漠里没有水,所以它死去了。落在湖泊里的种子被波光粼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