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6371246
大小:69.0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9-05-10
《《6.3重力》教案6》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6.3重力》教案【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 通过观察分析日常生活的现象,知道重力是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产生的,培养学生观察、思维、联系生活实际等能力; (2)知道重力的方向、重心,并学会找规则物体的重心; (3)通过实验探究,理解重力与质量的正比关系,有初步的信息处理能力和初步的分析概括能力; (4)能用公式G=mg计算有关的问题。 2. 过程与方法 (1) 通过参与探究活动,让学生学会制定简单的科学探究计划,能利用表格的形式收集实验数据; (2)通过分析实验数据,让学生学会用比值处理数据的方法。 3. 情感态
2、度和价值观 (1) 通过观察和实验,使学生树立以观察和实验的方法来研究物理问题的思想; (2)通过联系生活实际,使学生体会到物理知识在生活中的价值; (3)通过物理知识与自然、生活现象的关系,使学生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原理。【教学重点】 重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教学难点】 理解重力的方向和作用点。【教学过程】教师活动设计学生活动设计一、什么是重力 导入( 教师:在讲新课前,我们来看几个录像。在观看录像时,请同学们思考两个问题:你观察到了什么现象?这些物体的运动有什么共同特点?
3、学生听讲、仔细观察并思考。 由日常生活现象和自然现象引出重力的概念,学生感觉自然熟悉,易于理解接受) 教师播放录像:运动员高台跳水、踢飞的足球最后落到地面、飞流直下的瀑布、树上的苹果落向地面、发射出去的炮弹等。 教师:你们观察到了什么现象?找到它们运动的共同点了吗? 学生的可能回答: ①运动员跳进水里; ②足球(炮弹)在空中飞行一段时间后落到了地面; ③苹果掉到地上; ④它们的共同点是最后都回到了地面,并且静止了; 等等。 教师:不管这些物体在空中运动的时间是长还是短,最后它们都回到了地面,因为它们都受到了地
4、球的吸引力,重力就是由于地球的吸引力而产生的。在日常生活中,有许许多多与重力有关的现象,你们能举出这些现象吗?大家先不要讨论,自己好好想一想,可以在纸上写出来。 学生思考,在纸上写出所能想起的生活中与重力有关的现象。 教师走下讲台,观察学生思考和记录。 教师:同学们都想出了许多在日常生活中遇到的现象,有些同学还想到了一些有趣的现象,哪位同学愿意说说自己注意到了什么现象呢? 学生踊跃发言: ①向上跳起会落回地面; ②教室里的桌子、椅子静止在地面; ③篮球投进篮框后会落回地面; ④跳伞运动员从高空跳下后,落到地面; ⑤飞机
5、降落; 等等。 教师:由此可见,重力在我们周围时时刻刻存在着。地球周围的一切物体时时刻刻都受到重力的作用。 二、重力的大小:探究重力与质量的关系 教师:大家说从树上掉下的苹果受到什么力的作用? 学生回答:重力。 1.提出问题、进行猜想 教师:大家分析一下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分别是什么? 学生回答:施力物体是地球,受力物体是苹果。 教师:对的。苹果受到重力的作用,这个力的施力物体是地球,受力物体是苹果。重力也是一种力。我们学过力有三要素,同学们还记得力的三要素是什么吗? 学生:大小、方向、作用点。 教师:正确。重力是一种
6、力,所以重力也应该有大小、方向和作用点。 教师拿出一厚一薄两本书,一个大钩码(或砝码)和一个小钩码(或砝码)。 教师:日常生活经验告诉我们,重力是有大有小的。根据你的生活经验,比较这两本书,哪本书的重力大呢?比较这两个钩码(或砝码),哪个更重呢? 学生:厚的书比薄的书重;大的钩码(砝码)比小的重。 教师:为什么呢? 学生:质量大的,受重力大;质量小的,受重力小。 教师:大家可以用手掂掂各自桌上不同质量的物体,比如厚度不同的书、铅笔盒、书包等,想一想,物体受到的重力与质量的大小是不是真的有关系呢?如果有,那么它们的定量关系是
7、什么? 学生用手掂身边的物体,不同质量的物体,手上所感觉到压力不一样;学生进行思考、讨论,猜测重力和质量有一定的关系。 2.进行实验 教师:我们如何研究它们的关系? 教师:对。我们可以利用实验来找出重力与质量的关系。现在我们以小组为单位,用你们桌上的实验仪器进行实验。 学生:进行实验,由实验数据找出它们之间的关系。 教师巡视,指导学生进行实验;指导学生对实验数据进行分析、讨论,解释学生的疑难问题。 学生分为小组(2人一组) ①制定简单的实验计划,设计表格; ②进行实验,收集数据:用弹簧测力计分别测出一个或多个钩码的重力
8、;把数据填入表中;分析数据。 ③分析数据,采用比值法处理数据: m1:m2=G1:G2 或G:m=常量 ④小组成员间进行讨论,得出本小组的结论。 3.交流讨论 教师:你们的实验结果怎样?得到了什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