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分参与 深入感知《克和千克》案例

充分参与 深入感知《克和千克》案例

ID:36370680

大小:737.50 KB

页数:12页

时间:2019-05-10

充分参与  深入感知《克和千克》案例_第1页
充分参与  深入感知《克和千克》案例_第2页
充分参与  深入感知《克和千克》案例_第3页
充分参与  深入感知《克和千克》案例_第4页
充分参与  深入感知《克和千克》案例_第5页
资源描述:

《充分参与 深入感知《克和千克》案例》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充分参与深入感知——“克和千克”教学设计及反思杭州市文海实验学校舒敏一、设计理念现代教学中,“确立学生在数学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创设生动有趣的学习情境,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这已经是每位老师都在探索思考、尽量达到的目标。我认为,亲手操作切身感受更能调动孩子的感官,获得更大的收获。生动有趣的情境,就像是一部有趣的动画片,能提起孩子的兴趣,而亲手操作就像是用一部时光机将孩子拉进动画片中,让他们与主角一起经历探险,切身感受。二者虽然都能挑起孩子的兴趣,却是两种不同的体验。特别是像《克和千克》这样的课程,同学们

2、的切身参与尤为重要。因此,我的设计理念如下:1.在情境中感悟“克和千克”的存在形式要让孩子产生“与主角一起经历探险”的欲望,首先我们就要保证这部“动画片”要有精彩、有趣之处。体验式教学就是这样,要教师努力创设情境让学生经历知识的产生与形成过程,把平面的、抽象的、难以内化的知识借助情境,还原知识经验得以产生、运用的现实生活情境,让学生通过这个体验过程,在亲历中感受到直接、具体、丰富的经验,从而理解知识的意义,建立数学模型。因此,本节课我创设了不同的游戏情境、生活情境,从“存在”,到“如何存在”;从“有轻

3、重之分”,到“到底多轻多重”;从“克和千克的不同”,到“克和千克”的统一,多方面来帮助学生感悟“克和千克”。2.在操作中建构“克和千克”的质量观念。在日常生活中,学生虽然直接或间接地接触过质量问题,却缺乏对这些单位的具体感知,知道物体有轻重之分,或许还接触过某些质量单位,但却不能准确使用质量单位来表述物体的质量。但有别于长度单位的“看得到摸得到”,质量单位是“看不到摸得到”的。鉴于此,让每一位学生都亲手感知就尤为重要。因此,我在课堂上借助大量不同质量的物体作为素材,化抽象概念为具体实物,让每一位学生都

4、掂一掂、估一估、称一称,通过实际感受以增加学生对克和千克的感性认识,感受1克与1千克,构建“克和千克”的质量观念。3.在实践中深化对“克和千克”的认识。知识的实践运用实际上是一个巩固过程。所谓运用,不是指枯燥的习题、苍白的演算,更多的是学生的动手操作、小组讨论,解决一些与学生12生活息息相关的问题。只有使知识运用于生活、运用于实践,才能让学生产生满足感与成就感,从而再次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因此,在感受大量素材,构建了“克和千克”的模型之后,我提供了生活中最常用的称量工具——盘秤,让每位学生都亲手感受称

5、重的过程,激励他们在操作中体验生活感受数学,并利用“1千克”这个生活中最常用到的质量,设计了一系列与生活紧密联系的问题,让学生通过小组讨论研究,在实践中深化对“克和千克”的认识。4..利用小班化优势,全面关注及时点拨除了学生的实践感知,老师的关注和及时点评也是很重要的一方面。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在越受老师关注的条件下越容易取得成功(皮格马利翁效应)。小班化教学由于班级学生数的减少,使得教师比较容易关注到每一位学生的特点和个性,也能对孩子在动手体验的过程中产生的一系列体验做出及时准确的反应及评价。因此,

6、本节课的设计,我不但注重“体验”二字,更及时在学生体验之后注意点评、多加追问,不断加深孩子对“克和千克”的理解。利用小班化的优势,在学生的每一次发现之后,及时提出与生活息息相关的问题,不但加深印象,更培养孩子实际生活中解决问题的能力。二.教学设计u教学内容:人教版二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的内容。(P85—P87)u教学目标:1.在具体生活情境中,使学生初步形成质量的概念,认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2.初步建立1克和1千克的观念,知道1000克=1千克。3.培养良好的估重意识和习惯,能在生活中学习和运用数学,能规

7、范地运用质量单位表达物体的质量或轻重。u教学重点: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建立1克和1千克的观念;知道1千克=1000克u教学难点:12培养学生估测意识u教材分析:本节课是在学生初步建立物体有轻重的观念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它要求学生认识两个常用的质量单位克和千克。本堂课既是质量单位教学的“起始课”,同时又是后续学习“吨的认识”的前提和基础。u学情分析:在日常生活中,学生虽然直接或间接地接触过质量问题,对表示物体轻重的质量单位也已经有所了解,但生活中听得较多的可能还是“斤”这个质量单位,对克与千克的质

8、量观念比较淡薄,更重要的是,学生缺乏对这些单位的具体感知。质量单位不像长度单位那样直观、具体,不能仅靠观察得到,更多的需依靠肌肉感觉来感知,因此,对于二年级的学生来说,克和千克质量观念的建立具有一定的挑战性。由此也给教学带来了一定的难度。u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每小组4枚硬币(1克)、4包板蓝根(10克/包)、4盒香皂(100克)、2袋洗衣液(500克)、1袋糖(1千克)、一台台秤。u教学流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一、游戏引入师出示小动物坐跷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