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6365707
大小:671.00 KB
页数:19页
时间:2019-05-10
《第五章 平面向量》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第五章平面向量第五章平面向量第1课向量一、教学目标:理解向量、零向量、单位向量、相等相量的概念;掌握向量的几何表示,及字母表示,了解平行向量的定义及表示法,共线量的定义。二、教学重点:向量、相等向量的定义,向量的定义,向量的几何表示。北东A西南B三、教学难点:向量的定义。四、教学过程:1.新课引入:如图,小船向西北方向航行15n到达B地,如果反指出“由A地行15n”,而不指明“向西北方向”,则小船就不能到达B地了。就表示位移是一个即有大小又有方向的量——向量。2.新课讲解:(1)既有大小又有方向的量叫做向量。在数学中,常用点表示位置,用射线表示方向。(2)具有方向的线段叫做有向线
2、段。常在有向线段的终点处画上简头以示方向,以A为起点,B为终点的有向线段记作.线段AB的长度叫有向线段的长度,记作∣∣。(3)有向线段的三要素:起点、方向、长度。(4)常用有向线段表向量,有向线段的长度表向量的大小,简头表向量的方向。(5)向量的大小就是的长度或模,记作∣∣,长度为0的向量叫零向量。长度为1个单位长度的向量叫单位向量。(6)方向相同或相反的向量叫平行向量。向量、、平行,记作∥∥.规定与任一向量平行。(7)长度相等且方向相同的向量叫相等向量。与相等,记作=,任两个相等的非零向量,都可用同一条有向线段来表示,并且与有向线段的起点无关。如图,任作一条与a所在直线平行的直
3、线l在l上任取一点o,则可在l上分别作出OA=a,OB=b,OC=c。即任一组平行向量都可移到同一直线上,故平行向量也叫共线向量。说明:由向量的定义可知,“大于”,“小于”对向量无意义,故向量不能比较大小。3.例题讲解:【例1】如图,设0为正六边行ABCDEF的中心,分别写出图中与相等的向量。思考:与相等吗?与相等吗?AOFBCDE4.练习:P96.1-35.小结:略。6.作业:P96.1-319第五章平面向量第2课向量的加法一、教学目标:掌握向量加法的定义,交换法律和结合律,会用向量加法的三角形法则和平行四边形法则作两个向量的和向量,会用运算律进行计算。二、教学重点:向量加法的
4、和几何表示。三、教学难点:向量加法的定义。四、教学过程:1.新课讲解:(1)如图,已知向量.在平面内任取一点A,作则向量叫与的和,记作。(2)求两个向量和的运算,叫向量的加法。(3)2.例题讲解:【例1】已知向量,求作向量。(4)向量的加法满足交换律与结合律,即 如右图,作平行四边形ABCD,使。则 由以上作图知,以A为起点的对角线即为与的和,这种作两向量和的方法叫向量加法的平行四边形法则。前面的方法叫向量加法的三角形法则。(5)多个向量的加法可按照任意的次序与任意的组合来进行。2.例题讲解:【例2】如图,一艘船从A点出发以的速度向垂直于对岸的方向行驶,同时河水速度为。求船实际
5、航行速度的大小与方向(用与流速间的夹角表示。3.练习:p99.1-4.4.小结:5.作业:p102.1-4.19第五章平面向量第3课 向量的减法一、教学目标:掌握向量的减法,会用两个向量的差向量。二、教学重点:向量减法的定义。三、教学难点:同重点。四、教学过程:1.复习提问:(1)向量加法的定义及几何表示。(2)向量加法的运算律。(3)三角形法则与平行四边形法则。2.新课讲解:(1)与长度相等,方向相反的向量,叫的相反向量,记作-。规定:零向量的相反向量仍是零向量。(2)-(-)=,+(-)=(-)+=0.(3)是互为相反方向的向量,则=-,=-,+=0(4)加上的相反向量,叫
6、与的差,即-=+(-) 因为(-)+=-+=+0=。故求-即是求一个量,使之与的和为(5)如图,已知,,在平面内任取一点o,作,则想一想:①若、方向相同或相反时,如何作出-? ②在右图中,如何表示?3.例题讲解:【例3】如图,已知向量、、、求作-,-.【例4】在平行四边形ABCD中,,用、表示。4.练习:p102.1-3.5.小结:略。6.作业:p103.6-8.19第五章平面向量第4课 实数与向量的积一、教学目标:掌握实数与向量的积的定义及其运算律,理解两向量共线的充要条件。二、教学重点:同目标。三、教学难点:两向量共线的充要条件。四、教学过程:1.新课讲解:已知非零向
7、量我们作出++和(-)+(-)+(-).由左图可知,.显然3的方向与的方向相同,且∣3∣=3∣∣同理,的方向与方向相反,且∣-3∣=∣3∣. 一般地,实数与向量的积是有关向量,记作,其长度与方向规定如下:复习提问:①∣∣=∣∣∣∣;②当>0时,的方向与方向相同; 当<0时,的方向与方向相同; 当=0时,= 设,u∈R可以证明以下运算律:①(u)=(u) ②(+u)=+u③(+)=+2.例题讲解:【例1】计算:①(-3)×4 ②3(+)-2(-)-③(2+3-)-(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