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建MicrosoftOfficeWord2007文档(2)

新建MicrosoftOfficeWord2007文档(2)

ID:36341311

大小:39.32 KB

页数:7页

时间:2019-05-09

新建MicrosoftOfficeWord2007文档(2)_第1页
新建MicrosoftOfficeWord2007文档(2)_第2页
新建MicrosoftOfficeWord2007文档(2)_第3页
新建MicrosoftOfficeWord2007文档(2)_第4页
新建MicrosoftOfficeWord2007文档(2)_第5页
资源描述:

《新建MicrosoftOfficeWord2007文档(2)》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液体的压强》教学设计长滩学校:刘东军  【设计思想】   1.通过实验引导学生认识到液体内部存在压强,进而促进学生研究液体内部压强特点的好奇心。   2.指导学生进行探究性实验,得出液体内部压强的特点。   3.引导学生将课上知识与现实生活结合,灵活运用。   4.培养学生的科学进取精神。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液体内部存在压强,以及液体内部压强的特点。   2.了解液体压强的大小跟什么因素有关。   3.认识液体压强的实际应用──连通器,了解生活和生产中形形色色的连通器。   二、过程与方法   1.

2、通过实验,了解液体内部存在压强的事实,知道液体内部压强的特点。   2.体验和感悟游泳时身体受到的压强。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1.在观察实验过程中,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   2.密切联系实际,提高科学技术应用于日常生活的意识。   3.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探究活动。   【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液体内部压强的特点,连通器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难点:通过实验探究液体内部压强   【突破教学重点和难点的方法与途径】   学生体验──实验启发──科学探究──合作交流──展示评估   【教学手段】   多媒体课件 

3、  【教学准备】   压强计、两头开口的矿泉水瓶、侧壁有空的矿泉水瓶、橡皮膜、高玻璃水桶、各形态连通器;学生自被器材。   【教学设计】   人教版教科书对于本节课的设计理念非常在乎对学生的启发,着重让学生通过实验现象探究得出液体压强的特点来。然而,由于课时的安排,学生常常处于被动接受状态,而对于为什么能想到用这样的实验证明液体内部存在压强等问题并不明确。本节课的设计正是从学生现有的知识和经验入手,引导学生自主设计出证明“液体内部存在压强”的实验来,通过小组讨论自主设计实践出来的知识往往比较深刻。   在教学过程中,先通过大量事例引

4、入课题,创造一个物理情境,让学生能联系生活实际体会到流体压强的存在。然后利用已有的固体压强的概念,引导学生设计出证明液体压强存在的方法,包括用橡皮膜的形变代表液体压强的存在,用形变的程度代表液体压强的大小等问题。然后通过对各种方案的归纳总结,使学生认识体会到液体内部存在压强及液体内部压强的方向特点。然后利用设计最优的方案去探究同一深度液体各个方向的压强特点及液体压强与液体密度的关系。   在整个探究过程中更强调对学生的启发和引导,而不是盲目的赶课时。使学生在整个探究过程中处于主动,发挥主体地位,同时也在知识的获得过程中充满成就感。 

5、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3分钟)   自制的多媒体课件展示情景,观察水库大坝形状,深海鱼类,潜水员等(配音乐),引导学生感受液体压强的客观存在。(2分钟)   学生:据观看图片段结合书本上的“想想仪仪”,引导学生从液体压强知识角度看问题。学生交流、发表(发言权竞标)。   教师:组织学生发言,同时分发学案。   (设计意图:旨在设疑,吸引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味,引出课题)   二、体验液体内部压强(3分钟)   教师:【实验启发】装满水的塑料袋装满水后鼓起来。用手指触摸有什么感觉?   学生体验:用手指触起表面,

6、会感到有压力。   教师启发:提问:固体压强的概念是什么?   学生:回忆后发言。   教师:能不能设计出证明液体压强存在的实验呢?   教师出示身边的器材:去了底部的矿泉水瓶、带红色的水。(激发学生体验水的压强大小与什么有关?)   学生活动:思考,分组讨论,画实验装置图。   方案一:体验(如图展示)。   教师:提醒学生注意两次压强有什么不同?为学生获取探究课题。   (设计意图:先让学生亲身感受液体存在压强。液体对容器底部和侧壁有压强。)   方案二:体验(如图所示),在瓶子上打洞,然后往里面装水(水射出来则说明了液体内部存

7、在压强)   方案三(教师展示):利用液体压强计。   教师:这个设计是通过什么来展示液体也存在压强的呢?   学生:利用压强计U型管的左右两侧液面高度差来展示液体压强。   三、新课学习   过程一(2分钟)   教师:引导学生对三个方案作出评估。   学生:交流、发言。(利用发言权竞标法选择好的中标)   教师:对于方案一:如果薄膜装在底部的话那只说明液体只是有向下的压强,是否实验装置还不够全面?还可怎样改进?   学生:在侧面也开一个孔,同样蒙上一层薄膜,装水进去,那也可说明液体对侧壁也有压强。   教师:方案一除了说明液体向

8、底部和侧壁有压强外,还可以说明什么问题?   学生:通过薄膜的形变程度说明液体压强的大小问题。   教师:请比较方案一和方案二的优劣。   学生:方案二在展示液体内部压强的大小问题上更直观,只要在不同深度打几个小孔,倒水进去,观察水的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