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6292505
大小:72.50 KB
页数:18页
时间:2019-05-08
《苏教版义务教育数学教材一年级下册教材分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苏教版义务教育数学教材一年级下册教材分析一、教学内容:(一)数与代数1、100以内的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2、求比一个数多(少)几的数是多少的实际问题。3、乘法的含义。4、乘法的口诀,用乘法口诀计算表内乘法。5、除法的含义。6、用乘法口诀求商。7、求几个相同加数和的简单实际问题,与平均分有关的简单实际问题。(二)图形与几何1、四边形、五边形、六边形,以及平行四边形的初步认识。2、线段的初步认识,常用的长度单位厘米、米,用尺量线段或物体的长度。3、从前面、后面、左面、右面观察物体。(三)综合与实践1、有趣的七巧板。2、我们身上的“尺”。二、教学
2、目标:(一)知识与技能方面1、能正确地计算100以内的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运算;能联系具体情境,初步认识乘、除法的含义;探索、理解、熟记乘法口诀,能熟练地口算表内乘、除法;能联系四则运算的含义,用学过的计算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1)能正确计算100以内的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运算,能根据算式的特点正确选择口算和笔算。(2)经历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用乘法计算的认识过程,初步认识乘法的含义,知道乘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经历编制乘法口诀的过程,并能熟记口诀,熟练地口算表内乘法。(3)经历把一些物体进行平均分的活动过程,初步认识除法的含义,知道除法算
3、式中各部分的名称,能利用乘法口诀熟练地口算表内除法。(4)结合现实情境,进一步理解数量之间的相差关系,能运用不同的方法吧两个不相等的数量调整为相等的数量,能正确解答“求比一个数多(少)几的数是多少”的简单实际问题。(5)能联系乘、除法的含义,理解简单乘、除法实际问题的结构和数量关系,能解决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以及有关平均分的简单实际问题。2、通过观察、操作、思考和交流,初步认识四边形、五边形、六边形,以及平行四边形等平面图形;初步认识线段,初步认识线段,初步建立1厘米、1米的长度观念,会用厘米和米作单位测量线段或物体的长度;在观察同一个物体时,
4、初步体会从不同位置看到的物体的形状有时是不同的。(1)初步认识多边形,能正确区分四边形、五边形、六边形,以及平行四边形,能用折、剪、拼等方法把一种图形变换成另一种图形。(2)经历认识线段的活动过程,初步了解线段的一些特征,会用合适的工具画线段。(3)联系具体情境认识厘米和米,知道1米=100厘米,初步建立1米和1厘米的长度观念,会用厘米和米作为单位测量线段或物体的长度,能估计一些线段或物体的长度,会画指定长度的线段(限整厘米)。(4)在具体的观察活动中,初步体会从不同位置观察同一个物体,看到的形状有时是不同的;能区分从前面、后面、左面、右面看
5、到的同一个物体的不同视图。(二)数学思考方面1、在认识乘、除法的含义,编制乘法口诀,用乘法口诀计算表内乘、除法,以及计算100以内连加、连减、加减混合运算的过程中,进一步丰富对100以内数的认识,感受不同的计算策略,发展数感和初步的抽象思维,提高运算能力。2、在认识图形、测量长度及观察物体等活动中,感受简单平面图形的特征,初步体会物体与它相应视图之间的联系,发展初步的空间观念。3、在用乘法口诀计算表内乘、除法,解决简单的乘、除法实际问题,求比一个数多(少)几的数是多少的实际问题,选择合适的长度单位测量、估计物体(或线段)长度的过程中,进行的简
6、单的、有条理的思考,并尝试表达自己的思考过程,发展初步的推理能力。(三)问题解决方面1、在教师的指导下,联系学过的数与数的计算、图形等知识和方法,从现实情境中提出并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发展初步的数学应用意识。2、经历从现实情境中收集和整理信息、提出和解决问题的过程,初步学会借助摆学具、画图形等方法理解题中的数量关系,初步学会根据要解决的问题选择合适的已知条件,积累一些解决实际问题的经验,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测量物体(或线段)长度的过程中,初步学会选择合适的测量工具、计量单位和测量方法,积累一些测量长度的经验,初步建立长度观念。3、在拼图
7、形、测量长度,以及观察物体等活动中,初步体会一些简单的图形变换方法,感受平面图形和立体图形之间的联系;进一步学会与同伴合作,学会与他人交流自己的想法和做法。4、初步学会表达解决问题的过程和结果,并在交流中加深体验,提升认识。(四)情感态度方面1、在教师的指导下,主动参与编制乘法口诀、观察和发现简单平面图形的特征、测量物体或线段长度等活动,获得一些学习成功的体验,感受乘法口诀的工整与简洁美,培养对学习数学的兴趣,初步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2、在用学过的计算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测量或估计物体长度的过程中,初步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感受数学活动过程的
8、探索性和数学结论的确定性。3、在教师的鼓励和帮助下,主动克服数学学习中遇到的困难,逐步养成细心计算、自觉体验、发现错误及时改正等良好的学习习惯。三、教学重难点:1、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