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廉苏轼及其启

清廉苏轼及其启

ID:36270286

大小:325.81 KB

页数:20页

时间:2019-05-07

清廉苏轼及其启_第1页
清廉苏轼及其启_第2页
清廉苏轼及其启_第3页
清廉苏轼及其启_第4页
清廉苏轼及其启_第5页
资源描述:

《清廉苏轼及其启》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清廉苏轼及其启示2021年7月26日一、清廉的苏轼宋仁宗嘉佑元年(1056),21岁的苏轼进士及第,1061年,26岁的他以大理评事、签书凤翔府判官官职登上了北宋的官场。在他几十年的为官生涯中,他担任的地方官中除凤翔签判、杭州通判外,在密州、徐州、湖州、登州、杭州、颍州、扬州、定州等地都是任今天称之为第一把手的知州;而在朝中,他担任的也是中书舍人、翰林学士、知制诰、兼侍读、兵部尚书、礼部尚书等要职。位高权重的苏轼一生从未以权谋私,尤其是在地方官的任上,一心一意为民办事,杭州、密州的灭蝗救灾、减赋赈荒,杭州的掘

2、湖修堤,徐州的抗洪保堤,都是让当地人民世代铭记的美好政绩。不仅如此,他还自掏腰包,为当地人民做好事。在杭州,捐金建医院。他捐出五十两黄金,加上官费,合起来办了一个叫安乐坊的医院,收纳贫困病人,使上千患病的贫困病人得医而愈。在惠州,尽管他已是待罪之身,无职无权,他仍乐于施医散药,倡议资助筑堤建桥。为建桥筑堤不仅劳心劳力,而且慷慨解囊。他手头拮据,无钱可捐,便将皇帝赏赐的犀带也捐赠出来。同时,他还写信给远在筠州(今江西省高安市)的弟弟,动员弟妇史夫人把以前进宫朝见时所得赏赐数千两黄金拿出来“助施”,终于促成了这项

3、有益众生的壮举。苏轼不仅不以权敛财,而且还在无论顺景逆境的情况下,自己掏钱出来为民做好事,这样的官品人品堪称清廉。下面再说说表现苏轼清廉的几件事。一是“炼金方子”的故事。苏轼在凤翔为官时,工作之余,常常去当地的开元古寺看寺中的壁画。一天,寺里的老僧对他说,要给他一个炼金的方子。苏轼说自己不喜欢这一类的东西,拿来也没有什么用,拒绝接受。老僧说,正是因为你不会拿它来炼金,我才给你。老僧告诉苏轼,自己曾经将这个方子给人,得到的人拿去炼金,结果有的是马上就死了,有的是家里人死了,有的是丢官了,所以不敢轻易将它传授人。

4、苏轼不好再拒绝,只好接着。老僧又叮嘱苏轼,这个方子千万不要让太守陈希亮知道,他说,陈太守曾多次向他要这个方子,他都没有给。可苏轼把这个方子拿回去后,不久,陈太守就知道了,几次三番地向苏轼索要。苏轼没法,只好给他。不久,陈太守就因收受邻郡送来的酒而被免了官。苏轼怀疑他是因为使用了炼金方子才落得这样的下场,自己为此深深感到悔恨。后来苏轼谪居黄州,陈希亮的儿子陈慥也在黄州,苏轼问陈慥说:“你父亲过去究竟用没用这个方子来炼金?”陈慥回答说:“我父亲丢官以后到了洛阳,无钱买房,于是就大肆地用这方子炼金。”然而陈希亮最终

5、因得了手指上生疮的病而死去,这才知道老僧说的话确实不是虚妄的。二是唯一的一次“经济问题”。苏轼在他们的为官生涯中,一直秉持廉洁自律的做官准则,无论是在朝中官居高位还是在地方做一把手,都从未有过贪财自利的劣迹。这一点连他们的政敌也十分清楚,所以他们在攻击弹劾苏轼苏辙兄弟所列出的所谓“罪状”中,几乎不关涉钱财经济方面。说“几乎”,意味着他们并非从未干过,熙宁四年(1071),在苏轼连上两篇《上神宗皇帝书》全面反对王安石的变法后,引起了变法派的不满。御史知杂事谢景温诬奏苏轼,说他在苏洵去世,扶丧返川时,曾在舟中贩运

6、私盐谋利,并追捕当时船工进行拷问,最终却一无所得。这是苏轼一生中所遭受的无数次诬陷的第一次,也是遭受在经济钱财被诬的唯一的一次。从此以后,苏轼的政敌也变得“聪明”了,他们知道,对廉洁自律的苏轼,要想在经济钱财方面找突破口,那是徒劳的,所以他们以后攻击苏轼再也不关涉钱财经济了。三是婉拒亲戚。苏轼兄弟在朝中任高官时,有个叫刘厚盛的亲戚千里迢迢从眉山来到京城找苏轼兄弟帮忙在朝中某个差事。他先去找苏辙,苏辙说自己办不到,让他去找苏轼试试。于是,刘厚盛便去找苏轼。苏轼得知他的来意后,没有作正面回答,而是给他讲了一个故事

7、。苏轼说:过去在眉山老家时,听老辈讲,有个人因家里穷,无以为生,听人说古墓里可能葬有财物,便去挖古墓。他挖开一个墓,见是一个帝王。可这个帝王对他说:我是汉文帝,我在位时就倡导节俭,我宫中用的器皿都是瓦器,我死后的陪葬品全是陶瓦器皿,没有金玉,所以无法接济你。挖墓人大失所望,忽见有二墓相连,于是动手挖开一墓,只见一饿死鬼坐在墓中,对他说:我是伯夷,因耻食周粟,隐于首阳山,采薇而食,饿死了,给不了你什么。挖墓人叹息道:我忙了半天,一无所获,旁边还有一墓,再去碰碰运气吧。伯夷在墓中赶忙劝他说:那是我弟弟叔齐的墓,他

8、同一样是饿死的。你看我这穷样,我弟弟能有什么东西给你呢?刘厚盛听了苏轼这个故事大笑不止,就起身回乡了。苏轼不仅不贪财,不以权谋私,而且反对豪华奢靡,提出整治官员贪腐的具体措施。“谏买浙灯”。宋神宗熙宁二年(1069),苏轼自凤翔还朝,任殿中丞直使馆判官告院及开封府推官。这年元宵节,宋神宗为了取悦后宫要大办元宵灯会,便下旨减价收买4000盏浙江灯。当时的北宋已是积贫积弱,百姓生活困苦,朝廷不管不顾,豪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