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中国宪政民主的轨迹

近代中国宪政民主的轨迹

ID:36247764

大小:40.00 KB

页数:9页

时间:2019-05-07

近代中国宪政民主的轨迹_第1页
近代中国宪政民主的轨迹_第2页
近代中国宪政民主的轨迹_第3页
近代中国宪政民主的轨迹_第4页
近代中国宪政民主的轨迹_第5页
资源描述:

《近代中国宪政民主的轨迹》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近代中国宪政民主的轨迹作者:王铁群《炎黄春秋》2012年第7期以鸦片战争为开端,中国便开始了追求宪政民主的艰难历程,这一过程贯穿纷繁复杂的中国近代史的始终,成为中国近现代史鲜明的主线。  中国人追求和实践宪政民主的主要历程,可以概括为十大内容。  1.宪政民主共识的形成  鸦片战争后,一些有识之士便觉悟到西方宪政民主制度的优越性。最早介绍和赞赏宪政民主制度的国人,以林则徐、魏源、徐继畲等官员为代表。如林则徐组织编译的《四洲志》,首次向中国人介绍了英国的议会制度。魏源是中国称赞宪政民主制度的第一人,他在《海国图志》百卷本中断言:美国的宪政民主制度具有永恒价值,“其章程可垂奕世而

2、无弊。”徐继畲则是中国介绍华盛顿事迹的第一人,他在《瀛环志略》中对华盛顿创建美国宪政民主制度的历史功绩高度评价。  到19世纪70代,随着民族危机的加重和中西文化交流的频繁,中国有识之士对宪政民主的认识越发深入,明确民主是立国的根本。郭嵩焘在1875年清廷关于海防的讨论中指出“:西洋立国,有本有末,其本在朝廷政教,其末在商贾。”(《郭嵩焘奏稿》,岳麓书社1983年版,第345页。)他在出使英国后进一步认识到宪政民主的决定性,1877年12月22日他写道:“计英国之强……在巴力门议政院有维持国是之义……此其立国之本也……中国秦汉以来二千余年适得其反。”有学者考证,郑观应是中国第

3、一个提出实行君主立宪的人,他在成书于1875年的《易言》中建议朝廷“仿泰西之良法”,实行君主立宪。稍后,王韬也在《重民》下篇和给友人的信中主张用君主立宪制取代中国专制制度,他认为,泰西诸国之所以强盛,在于其“君民共主(即君主立宪)”,而中国之所以“欺藐于强邻悍敌”,则是因为没有实行“君民共治”。  到19世纪80~90年代,主张议院制度成为中国人追求民主政治的主要内容。翰林院编修崔国因是中国向最高统治者明确建议开设议院的第一人,他在1883年上奏清廷,强调“设议院者,所以因势利导,而为自强之关键”。他主张由王公大臣组成上议院,由“各省民间公举之人士”组成下议院。  汤震、何启

4、、胡礼垣等人也在其著作中提出了设立议院的方案。如何启、胡礼垣的方案:县、府、省三级议员都由选举产生;各级议院议事时如有分歧则“以人多者为定”;各“省议员意合,则详于君,君意合,则书名颁行,意不合,则令其再议。”(《新政论议》,《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戊戌变法》第1册,第198页)该方案强调议院民选,君主不能独裁,具有明显的宪政民主性质。  总之,到清朝末年,宪政民主在先进分子中获得广泛认同,用民主取代专制成为中国社会的主流文化,中国要不要民主化的问题已经基本解决。中国终于踏上由专制向民主转型的正途。  2.洋务运动的教训:必须进行政治改革  专制国家的特权阶层极少有人关注国家

5、和民族的命运,为了维护专制统治,他们往往拒绝或拖延政治改革。鸦片战争后,以慈禧太后为核心的统治集团,一方面固守专制制度,一方面努力“师夷长技”,开展了洋务运动。  30余年的洋务运动成就辉煌,但甲午战败证明,固守“中学为体”,拒绝民主体制,只搞经济改革不搞政治改革,试图在不触动专制制度的前提下,建立“大清特色的现代化”,不可能使中国真正“自强”来。  甲午战败的事实昭示国人:强国的根本在先进的制度。要救国必须抛弃片面的经济改革模式,学习日本,实行君主立宪制。  3.戊戌变法:中国宪政民主的首次尝试  戊戌变法是光绪皇帝依靠维新志士进行的以政治改革为最重要内容的变法运动。百日维

6、新的主要内容,一是开放言路,即打开言论通道。凡院、部司员等政府官员可以通过所在衙门的“堂官”(首长)代奏政治改革见解;老百姓可以到都察院呈递意见书。二是允许自由开报馆。报纸可“指陈利弊”,“中外时事,均许据实昌言,不必意存忌讳”。三是办学会。四是精简机构:“戊戌变政,首在裁官,京师闲散衙门被裁者不下十余处,连带关系因之失职失业者将及万人,朝野震骇,颇有民不聊生之戚。”(陈夔龙:《梦蕉亭杂记》,中国史学会主编《戊戌变法》(一),485页,上海人民出版社1957年。)五是任用了一批新派人士。  虽然百日维新有立宪之议而无立宪之举,也远未涉及民主竞选、分权制衡等,但开放言路带有议会

7、因素,自由开报馆带有言论自由性质,办学会则带有结社自由性质。这些措施发展下去,必会趋向其最终目标君主立宪制。“维新”之所以称作“维新”,正在于其要变“专制”为“宪政”。从这个意义上说,戊戌变法系中国宪政民主的首次尝试。  中国宪政民主的首次尝试虽以失败告终,但光绪皇帝不愧为开创中国数千年政治之变的首位皇帝。“戊戌六君子”则是中国为宪政民主牺牲的第一批烈士,他们用自己的鲜血为中国宪政民主点燃了希望之光,成为激励后人为宪政民主而奋斗的永恒动力!  4.预备立宪:中国呈现宪政民主的雏形  在1905~1911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