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6237237
大小:31.50 KB
页数:13页
时间:2019-05-07
《中国插花——从复苏走向繁荣》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从复苏走向繁荣——中国当代插花二十年发展回顾来源:浙江省花卉协会 作者:江志清 日期:2008-11-2113:26:16 摘要:中国插花历史悠久,在其漫长的发展过程中,经历了萌芽阶段、初级阶段、普及兴旺发展阶段、繁荣昌盛阶段、鼎盛阶段、停滞阶段等六个阶段。改革开放后,又进入了一个崭新的快速发展和繁荣阶段。本文通过对中国插花发展历史和近20年来我国举行的部分插花花艺展览的简要回顾,介绍了插花展览概况和特点及发展趋势。 关键词:插花展览概况特点 1中国插花历史简要回顾 中国插花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其漫长的发展历史经历了六个
2、阶段:公元220年前,即六朝以前就出现了插花的雏形,此阶段为插花的萌芽阶段。六朝时期(公元220年至581年)为初级阶段。隋、唐、五代时期(公元581年至960年)为普及兴旺发展阶段。宋、元时期(公元960年至1368年)为繁荣昌盛阶段。明至清末(公元1368年至1911年)为鼎盛阶段。清代以后的近百年,为停滞阶段。改革开放至今,插花艺术再次复苏、兴起。特别是近10年来,中国插花艺术已进入了一个崭新的繁荣和快速发展时期。 2中国当代插花发展两阶段 新中国成立后,百废待兴,作为艺术领域内的一个学科--插花艺术也不例外。改革开放后,各行各
3、业蓬勃发展,呈现出前所未有的生机,令国人振奋不已,倍感自豪。插花界盼望已久的第一届全国插花艺术展于1990年10月在上海举行,标志着我国插花又走上了健康的发展道路,这是我国插花历史上的一个里程碑。从1990年第一届全国插花艺术展览开始到2008年第八届中国花卉零售业交流会止,笔者暂且将这一时期的插花称为中国当代插花。近20年我国当代插花经历了复苏和发展、提高和繁荣两个时期。现简要回顾如下: 2.1复苏和发展阶段(1990年-1999年) 从1990年到1999年,我国分别在上海、广州、昆明举行了全国第一届、第二届、第三届插花艺术展;在
4、上海举行的两届“花之韵”上海国际插花艺术展和在昆明举行的世界园艺博览会插花艺术专题展,期间的10年是我国当代插花的复苏和发展阶段。现将其发展过程中几届大赛情况简述如下: 2.1.1第一届全国插花艺术展 1990年,第一届全国插花艺术展于9月28日至10月7日在上海举行。参展单位有北京、上海、广州等31个城市,参展参赛作品近700件。展览分统一命题(《祖国颂》、《亚运之光》、《我的家乡》、《金秋》、《新娘捧花》、《生日花篮》、《国宾几案插花》)和自由命题两大类进行比赛。获奖作品60件,其中一等奖10件,二等奖20件,三等奖30件。展览为
5、期10天,参加代表有278人,参观人数达4万。这次展览是建国以来规模最大、作品最多、水平最高、参与面最广的一次插花艺术盛会。 2.1.2第二届全国插花艺术展 1992年,第二届全国插花艺术展于11月18日至11月25日在广州举行。海内外参展团体共有28个,其中国内22个团体,海外有台北市插花协会、美国艾花美花艺学院、国际花会香港分会、世界花会协会香港分会、日本国住广州总领事馆等。参展参赛作品近400件。展览分统一命题(《古韵》、《乡情》、《东方明珠》、《永恒的爱》、《协奏曲》)和自由命题两大类进行比赛。展览为期8天,参加代表有200余
6、人,参观人数达2万多。 2.1.3第三届全国插花艺术展 1994年,第三届全国插花艺术展于9月26日至10月6日在昆明举行。海内外参展团体30余个,参展参赛作品400余件。展览分统一命题(《根》、《春》、《花篮》、《果蔬插花》、《野趣》)和自由命题两大类进行比赛。展览为期11天,参加代表有200余人,参观人数达3万多。每两年举行一届的全国插花艺术展因种种原因,至此结束,以后未再延续。 2.1.4“花之韵”第一届上海国际插花艺术展 1996年,由上海国际友好城市基金会和上海插花花艺协会主办的“花之韵”第一届上海国际插花艺术
7、展,于4月16日至4月24日在上海展览中心举行。来自德国、日本、马来西亚、新西兰等国家和地区10个代表团,80余位插花高手同堂献技,共展出202件插花作品。参观人数近4万人次。同时以各代表团为主进行了6场插花表演。组织了28位各代表团的选手参加了《雅韵》、《乡情》、《雄姿》、《茶几插花》、《新娘捧花》、《人造花插花》等六项命题比赛。上海插花研究参展团以其浓郁的上海特色夺得了“白玉兰”团体比赛一等奖。为期9天的展会掀起了一股欣赏插花艺术,学习插花的热潮。为丰富市民文化生活,加强国内外文化交流作出了应有的贡献。此次展会是改革开放后国内举办的第一次大规模
8、的国际插花展。 2.1.5花之韵”第二届上海国际插花艺术展 1998年,由上海市建设委员会、上海园林局和上海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