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6237046
大小:67.00 KB
页数:38页
时间:2019-05-07
《泔井沟小学理念文化(诠释)(1)》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泔井沟小学理念文化【什么是办学理念】理念,顾名思义,即理想和信念,是概念、观点、观念或思想及其价值追求的复合体。从这个意义上讲,理念就是一整套概念体系或观念体系。办学理念是办学者对学校的定性、定位及职能的认识,是对学校的理性认识、理想追求及所持教育观念的复合体,是学校自主建构起来的总体的办学指导思想。办学理念是建立在对教育规律和时代特征深刻认识基础之上的,它必需回答“学校是什么”,“学校具有什么使命”,“学校发挥什么作用”等一些基本问题。这里需要指出的是,办学理念不是一个口号,不是一个概念,不是一个教育政策,不是一种教育模式,而是沉淀了学校的历史传统,反映了学校的社区背景,以及校长和广大教师
2、共同愿景的一整套教育思想体系的结晶。从这一点出发,可以把办学理念与学校的办学目标、办学模式、办学特色、校训、校风等区分开来。因此,许多人把办学理念视为学校发展的灵魂和命脉,是学校成功办学的关键所在,甚至提出“理念创新”是学校走向成功的标志,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办学理念若要真正发挥作用,还应具备五个特征:第一、导向性。这是指办学理念必须表明学校的核心价值观及其内核,即回答“把学生培养成什么人”这一根本问题。这在教育方针已有明确的表述,所有的办学理念都应该体现教书育人的目标,并指导学校实践达成这一目标。第二、精神性。办学理念有特定的精神内涵,反映学校成员对教育和学校工作的理性认识,应该最容易被教育
3、实践工作者所理解和接受。其表述必须简单、明确,没有歧义、无须加以特别的解释。第三、独特性。作为学校发展的总体指导思想,办学理念应充分考虑学校的地理位置、学校的办学层次、培养对象和学校特色等情况。例如,小学和中学,城市和农村学校的办学理念应该有所区别。第四、渗透性。办学理念应能渗透到各种教育教学活动的过程之中,它不但可以指导教育教学实践,还可以转化为教育实践的途径和方式。第五、相对稳定性。这是指办学理念应该在一个相对长的时期内具有指导意义,而不能变来变去,随意地“升华”,频繁地花样翻新。以上这五个特征也可作为判断一种办学理念是否先进的标准。【泔井小学办学理念:传承泔文化,问道真生活。】一个民族
4、的发展,需要继承和发扬优良的文化传统。同样,一个学校的发展也需要传承优良文化。泔文化既是该地区所形成的一种文化心理和文化认同,也可以反映当地人的地方习俗和美好品德。我们的办学理念,就是要让这种优良的文化传统得到更为广泛的传播,让学校成为有着悠久历史和人文积淀的文化名校。泔文化之美,美于厚重的历史底蕴,美于温润的人文性情。作为传承泔文化的学校,不仅立足于传统文化本身的积极影响,还应立足于学校发展的基础上传承优良的地方文化传统,让学校可以在受到文化传统的良好影响同时,可以在一种广阔的视野中受到关注,从而更利于学校未来的发展和壮大。“问道真生活”这个办学理念的提出源于学校对“真生活”的执着追求。什
5、么是真生活,历史积淀下来的生活,才是原生态的生活;原生态的生活,才是真正的生活。尊重当地的历史,了解当地的文化,便能够不附庸于别人,真正活出自己的立场与品位来。泔井小学立足于培养学生为我们真实的历史与文化而自豪,同样我们应该真实地面对当下的现状。真正的生活充溢在学校的周围,我们比他人更有历史的现场感,更有生活的原滋味。所以,我们的学习资源不谨记局限于书本,还应该走出书本,回归生活,从真正的生活中求得为人处世之道,做一个真正的人。同时,真正的生活,会给人们带来真诚的性情。真诚对于一个人而言,它是一种高贵的道德品德;对于一个学校而言,它是立校之本,发展之根。学校提出的真实集中体现为一种具尊重生活
6、,待人真诚的态度。【什么是校训】校训是学校规定的,对学生成长极有意义的语句。原本是学校校长讲话中的关键词语,因为既有底蕴又有实效,所以被一代一代的教师和学子们传递下去,时间一长,就成了约定俗成的话语,这就是校训。校训是一所学校的灵魂,体现出学校的办学风格,校本特色和人文色彩。同时它也是一种文化,是一种面向社会的精神标志,能为学校起到一定的宣传作用。它作为一个标尺,激励和劝勉在校的学子们,即使是离开学校多年的人也会将校训时刻铭记在心。【泔井小学校训:知行合一,真善立人。】我们所说的知行合一,不是一般的认识和实践的关系。“知”主要指的是人的道德意识和道德意念。“行”则是指人的道德实践和实际行动。
7、因此,我们所说的知行关系,实际上就是道德意识和道德实践的关系。用道德意识指导自己的实践,使两者达到和谐的统一,就是我们所说的“知行合一”。只有将“知”和“行”相统一,才能达到真善的道德标准。中国传统文化历来追求一个“善”字:待人处事,需心存善良、有向善之美;与人交往,要以善待之、乐善好施;对己要求,主张独善其身、善心常驻。我们这里所言的“善”的标准有几点:一是“心地仁爱,品质淳厚”。我们的教育中强调仁爱和淳厚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