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6229691
大小:29.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05-07
《54浅谈师生沟通的有效途径》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54浅谈师生沟通的有效途径 成顺方山东省淄博高新区第一中学 〖摘要〗作为一名教师,对待学生必须要有一颗爱心,用心灵去感化心灵,真心关爱、尊重、呵护学生,才能得到学生的爱戴和信任。尊重关爱学生是沟通的前提,公正平等是赢得学生信任的途径,赏识赞美学生是促进学生进步的方法。教育是塑造心灵的艺术,爱不能无限度,对学生的关心和爱护,要在严格要求中实现,教师只有做到宽严适度,严爱统一方能有效的培养良好的思想品质和行为习惯。 〖关键词〗尊重关爱公正平等赏识赞美交流沟通彼此信任 爱是教育永恒的旋律。作为一
2、名教师,对待学生必须要有一颗爱心,用心灵去感化心灵,真心关爱、尊重、呵护学生,才能得到学生的爱戴和信任。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如果学生不愿意把自己的欢乐和痛苦告诉老师,不愿意与老师开诚相见,那么谈论任何教育总归都是可笑的,任何教育都是不可能有的。”可见,愿意沟通才是实施教育引导的最初门槛。迈过了这个门槛,我们才能走进学生的心田。 一、尊重关爱学生是沟通的前提 孔子曰:“仁是爱人,智是知人。”“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是孔子对待学生的准则。拿到今天的教育中,它仍然有很强的说服力和实践性。正因为我们知道“尊重他人就是尊
3、重自己。尊重是相互的。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因此我班在学期之初就制定了班规班约,我们奉行的是制度在前,依制度行事,对事不对人。尊重与爱先行。对待学生,我们希望循循善诱,以商榷的口气交流沟通,达到教育教诲的目的,这是我们在教育教学中追求的境界。对于一个班级而言,没有一个人可以凌驾于校规校纪、班规班纪之上。但班规一定是在大家无异议的前提下约定出来的。这样才会有可行性和执行力。这样一来,谁也不愿去违反自己作出的规定,即使犯了规也甘心受罚并力争少犯。慢慢地,同学们的自觉性、集体荣誉感会在无形中形成。如果一旦有问题发生,我们应多站在学生的角度看问
4、题,以学生的眼光去看世界,以学生的心态去推理一切,然后有效地将这些感受传递给对方,让学生感受到我们对他的理解与尊重,这样我们再因势利导,那么还有解决不了的麻烦吗?当然,许多问题并不是一次就可以解决掉的。还需要我们的爱心、真心和耐心去面对他们。 记得刚参加工作的时候,当时班里有个孩子经常不完成作业,学习成绩在班里倒数,知情的学生告诉我,他脑子有问题,小学时候吃错一次药,对大脑刺激很大,我本来对这孩子也嫌弃,跟我搭档的马老师跟我说,不能有这样的想法,你要想如果这是咱自己的孩子你会如何对待呢?做老师的面对的学生肯定是有差别的,我们应该接受这种
5、差别,用爱来给他们温暖,用爱感化他们,让他们不断取得进步。我们对学生的付出,学生是能感受到的,只有他们信任我们,他们才会和我们心贴心的交流,才会理解老师的良苦用心,才会逐渐有所改变。爱学生就是要鼓励学生,信任学生,让学生充满自信,逐步培养自立自强的精神。当孩子在课间跑到我办公室跟我聊天时,我觉得很欣慰,因为他们愿意跟我交流,愿意分享他们内心的喜怒哀乐,因为彼此信任,我们之间的师生情谊才会得到巩固和升华。做学生的朋友,而不是做学生的敌人,包容学生但不包庇学生的错误,尊重学生并不断引导学生不断进步,要多点耐心,多点认真,这样与学生的关系会更融洽和谐。
6、 二、公正平等是赢得学生信任的途径 班主任平等地对等每个学生,关心每一个学生,不偏袒优生,不漠视差生,这是班主任工作中至关重要的一环。班主任在管理过程中,优生犯了规,要严肃处理,差生心理脆弱,本身就有自卑感,又最易犯错,因而处事过程中,切忌伤他们的自尊,心平气和地说理教育,有耐心地去引导他们才是最好的方法。我们教育学生,就要与学生之间建立一座心灵相通的爱心桥梁。这样老师才会产生热爱之情。如果我们承认教育的对象是活生生的人,那么教育的过程便不仅仅是一种技巧的施展,而是充满了人情味的心灵交融。“动之于情,晓之于理”:用师爱去温暖他
7、,用情去感化他,用理去说服他,从而促使他主动认识到自己的缺点错误,更加积极的去学习。在班级事务中,班主任要扮演好教师、朋友、父母等多重角色,也只有这样才会赢得大家的尊重、信赖,学生无形中才会形成一种自我约束力,并模仿着为班级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有些同学犯了错误,会主动跑来向我认错。我会微笑着面对他,因为他已知道并勇于承认,自然不会再犯。 三、赏识赞美学生是促进学生进步的方法 美国心理学家威廉·詹姆斯说:“人性最深刻的原则就是希望别人对自己的加以赏识。”渴望赞美是每个学生内心的一种最基本的愿望。学生都希望自己的成绩与优点得
8、到教师的认可与尊重。我们要善于发现学生身上的优点和闪光点,并及时表示欣赏之意。作为班主任,不要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