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6219988
大小:47.00 KB
页数:11页
时间:2019-05-07
《管理学经典文献之五——管理理论的丛林》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管理理论的丛林*原文发表于JournaloftheAcademyofManagement,December,1961:174-188。本文由张钢翻译,袁国方校对。哈罗德·孔茨【作者简介】哈罗德·孔茨(HaroldKoontz,1908-1984),当代著名管理学家,管理过程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1935年获得耶鲁大学博士学位。1950年以后担任加利福尼亚大学管理研究院管理学教授,并于1962年担任该校的米德•约翰逊讲座管理学教授。1963年任美国管理科学院院长,1965至1971年兼任行政管理研究公司总裁,1957至1972年兼任捷尼斯科公司董事会主席。1962年获
2、“米德•约翰逊奖”,1971年获美国“空军航空大学奖”,1974年获“泰罗金钥匙”,1975年获“福特•芬雷奖”。他的主要著作有《企业的政府控制》(1941年)、《管理原理:一个管理职能的分析》(与O'Donnell合著,1955年)、《经营的实践入门》(与Fulmer合著,1978年)、等十余部。其中,《管理原理》一书奠定了他作为管理过程学派主要代表人物的学术地位,被译成了16种文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虽然管理学专业的学生都欣然同意这样的观点,即:从组织化的生活开始出现
3、的那天起,管理问题就已经存在了,但同样少有例外的是,绝大多数人也认可这种说法,即:关于管理的系统考察只不过是这个世纪的事情,尤其是过去20年的成果。而且,直到近些年,几乎所有试图分析管理过程并寻找理论支撑以帮助提升研究、教学和实践的人,都是那些拥有管理艺术而又善于反思多年管理经验的实践者。因此,至少在将一般管理视为一项以脑力为基础的艺术时,最早有价值的著作都是由像Fayol,Mooney,AlvinBrown,Sheldon,Barnard和Urwick等这样一些有经验的实践者撰写的。可以肯定地说,即使是那些学术化实证研究的顶礼膜拜者,也不能忽视由这些眼光敏锐的实践者
4、从他们数十年管理经验中所提炼出来的基本原则。当然,这些管理经验总结显然没有使用问卷调查、受控访谈或数学方法,仅仅依靠实践者的观察所得出来的结论,很难被认为是“先验的”或“理论性的”。在现代管理理论的形成阶段,学术化研究和著作明显缺乏,这种状况目前正在发生根本改变,来自学术界的研究和著作大量涌现出来,好像是对早期学术研究不足的一种补偿。有意思的是,当前这股理论研究洪流却裹挟着一个充满巨大差异和明显混乱的波浪,这也许正是管理理论处于天真烂漫的青春期的表征。从FrederickTaylor在车间层面对管理的秩序分析和HenryFayol对一般管理所作的反思式经验提炼来看,目
5、前各种管理理论正在过度生长,并已经使现代管理学陷入到一片观点和观点拥有者的丛林之中。这中间的行为主义者,诞生于霍桑试验和20世纪30-40年代所唤起的对人际关系的兴趣,他们将管理视为一种复杂的人际关系,将管理理论的基础建基于那些新的、尚未开发的心理科学的试验性原则之上。丛林中的另外一些学者则简单地将管理理论看作是社会学的制度与文化方面的具体体现。还有的学者认为,管理的核心是决策,从这个核心所生发出来的各种方向,涵盖了组织生活的各个方面。更有一些数学家甚至认为,管理主要是在用符号和无所不在、备受推崇的模型所表达的逻辑关系中进行的一种推演。然而,当管理研究又被视为一种对世
6、界上所存在的大量系统和子系统进行的探索时,现代管理学成长的烦恼就达到了顶峰,此时一种普遍趋向是:除非研究者已经将整个物质和文化世界看作一个管理系统,否则他就难以满足。随着社会科学家、物理学家、生物学家最近对“系统”这个古老问题领域的发现以及各类企业管理者对其兴趣的迅速提升,我们称之为管理理论的这个灌木丛,变得更为深不可测,这并不难理解。同样,对于生理学家、社会学家、人类学家、社会计量学家、经济学家、数学家、物理学家、生物学家、政治学家、工商管理学者,甚至管理实践者,都在追逐这个极为有趣的、富有挑战性的、也许是有益的“系统论”潮流,人们也不会感到吃惊。从每个学术和实践角
7、落里涌流出来的兴趣,不应该使任何希望看到知识的前沿被推进、实践的智力基础被拓宽的人感到不安。但是,对于那些希望从管理提升中看到社会发展潜力的实践者和观察者来说,使他们真正感到不安的是,关于管理理论的各种观点已经引发了一场混乱而有害的丛林战。特别是在各类管理学科及其追随者中间,许多所谓备受崇拜的学术巨擘的主要兴趣,似乎在于开创一种特色鲜明的(因而是“原创的”)管理观点。而且为了捍卫这种原创性,以便赢得在后世的一席之地(或者至少赢得发表的可能性,而发表将证明学术地位或带来学术晋升),贬低、有时甚至曲解别人所说、所想和所做,好像已经变成当下的时尚。为了穿越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