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6211979
大小:34.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05-07
《《明天,我们毕业》》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语文】说课稿《明天,我们毕业》各位老师:我说的课文是《明天,我们毕业》,这篇课文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六年级下册的最后一篇讲读课文,也是整个小学学习阶段的最后一篇讲读课文。本文通过作者对六年学习生活及成长历程的回顾,抒发了对母校、老师和同学的眷念之情。全文共9个自然段,可分三部分。具体如下: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写想到即将告别校园、老师和同学,心中涌起深深的眷念之情。第二部分(第2-7自然段)写我们不会忘记母校,更不会忘记敬爱的老师。这是全文的重点。第三部分(第8、9自然段)写我们怀着美好的理想,向着蓝天飞翔,等到我们也成为祖国的栋梁,再来母校相聚,再来看望我们的老师
2、。这是对全文的总结,同学们立志成才,汇报老师,对母校、对老师怀着深深的眷念。基于对教材的理解和分析,我将本课的教学目标定位为: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①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词组成的词语。②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③凭借课文中的语言材料,体会同学们对母校、老师和同学的眷恋之情。教学重点和难点:通过指导学生朗读,能让学生凭借课文中的语言材料,体会同学们对母校、老师和同学的眷恋之情。这样确定教学目标,使传授知识,发展能力和陶冶情操紧密结合,在同一数学过程中,互相渗透,共同完成。为了达到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我是这么设计这堂课的:(说教法和学法)1、在教师的教学方式上教为学服务,在教
3、学过程中应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充分发扬教学民主,充分发挥教师的潜能。《明天,我们毕业》这篇讲读课文,内容真实,感情真挚动人,在教学中,我采用“以读促讲、读写结合”的方式,通过指导学生朗读、写话,能让学生凭借课文中的语言材料,体会同学们对母校、老师和同学的眷恋之情。2、在学生学习方式上在教学过程中,我以读为主线,让学生在读中识字、读中理解、读中体会、读中感悟。学生在自学、讨论中反复品味,达到教学目标。总之,在整个课堂教学中,努力转变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做到“三维目标”的统一,取得最佳效果。结合以上教法和学法的处理,我计划用两课时进行本课的教学。对整课的教学过程,我
4、设计了如下环节:(说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揭示课题,初步感知教师用深情的语调叙述:同学们,不久你们就要小学毕业了,你们将告别美丽的校园,告别朝夕相处的同学,让我们再来看看我们在学校生活的点点滴滴吧。用课件回放母校的校园环境以及同学们的学习生活的精彩镜头,唤起学生对母校生活的回忆和眷念。然后揭示课题:有一个跟我们同龄的小学生在小学毕业时感慨万千,饱含激情地写下了《明天,我们毕业》。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篇文章。(二)定向自学,整体感知 这一环节意在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首先让学生认真地自读课文,并提出自学要求:1、读准字音,认清字形,读顺每句话。2、画出
5、不理解的词语,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眷恋憧憬朝夕相处博大精深 在完成教学目标1时,我认为,对于基础知识的学习和基本能力的训练,应一步步在课堂上进行为好,让学生动手、动口、动脑。这样既提高了学生查阅工具书的能力,又培养了他们的自学能力。 通过第一次定向自学,学生已扫除了阅读课文的障碍,这时有必要初步了解文章的完整形象,为深入理解课文提供条件。 接着进行第二次定向自学,小黑板出示自学问题: (1)默读课文,思考课文主要内容。 (2)再次默读课文,思考作者从哪些方面表达了对母校的深深眷念之情?并给课文划分段落。 心理学表明,强烈的目标意识是导读成功的关键,阅读之前目标
6、明确与否效果大不一样,无目的读的效果,只是有目的读的效果的1/3。阅读课文前必须使学生明确为什么而读,要思考什么问题,完成什么任务,能帮助学生纳入正确的学习轨道。这就是设计这几个问题的意图所在。(三)练习朗读课文学生只有在充分阅读文本、读通读顺文本的基础上才能走进文本,体会文本中所包含的深刻感情。因此,我通过(1)分段朗读课文(2)自己大声朗读课文,画出自己觉得包含深刻感情的句子多读几遍,读给同桌听等去读课文,为第二课时的精读课文做好充分的准备让学生充分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想到明天就要告别美丽的校园,告别朝夕相处的老师和同学,心中就涌起了深深的眷恋之情。结合上节课的学习,让学
7、生理解“眷恋”是什么意思?作者眷恋什么?他为什么如此深深地眷恋美丽的校园?眷恋五彩斑斓的学习生活?眷恋朝夕相处的老师和同学?“眷念”一词是文章的文眼,也是贯穿全文的感情线索,因此在教学中,我紧紧扣住这个词展开教学。这样使学生既有了对课文的整体认知,又设置了悬念,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二、精读感悟阅读并不是被动的接受,而应成为主动的探索过程。在这一课时的教学中,我结合“作者为什么如此深深地眷恋美丽的校园?眷恋五彩斑斓的学习生活?眷恋朝夕相处的老师和同学?”这一问题对课文的第二部分展开教学,主要采用“以读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