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6197885
大小:223.50 KB
页数:28页
时间:2019-05-07
《2012中考古诗词赏析课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古诗词鉴赏专题复习(1)、领悟情感根据作品相关背景,正确理解诗歌内容,体悟作者情感。一般会涉及以下几个方面:对诗句意义的理解,对诗中景物、形象和情感的理解,对全诗深层含义的领悟,对全诗名句的感悟。通常会将诗歌的景与诗歌的情感结合在一起考查,如“本诗描写了什么样的画面,抒发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真题回放】“2011年德州市中考古诗词真题”旅夜书怀杜甫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名岂文章著,官因老病休。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第10题“这首诗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感情”,考查领悟诗词的主旨情感。【题目形式】这首诗写出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情感或心情。【提问变式】这首诗反映了怎样的内容?表现
2、了怎样的情趣?【答题技巧】1、注意从诗词标题、注解小序、诗眼或关键词、题干提示中寻找答案。2、关注作者和时代背景,尤其是名家名篇,更需要“知人论世”。3、注意分析诗词中的意象。4、从诗词内容和类别上去辨析。【答题格式】:描写了(或刻画了)什么的景色(或人物形象等),抒发了什么的思想感情。【参考答案】示例:怀才不遇的苦闷,飘泊无依的感伤(2)、体会意境借助联想和想象揣摩诗歌意境,能用自己的语言再现其意境或内涵。意境是诗歌中意和境两个因素的结合,意是诗人在诗歌中抒发的思想情感,境是诗歌中所描绘的艺术图景。所谓意境,就是诗人要表达的思想情感与诗歌中所描绘的生活图景有机融合而形成的一种耐人寻味的艺术境
3、界。【真题回放】“2011年兰州市中考古诗词真题”兰溪棹歌①戴叔伦凉月如眉挂柳湾,越中山色镜中看.兰溪三日桃花雨,半夜鲤鱼来上滩.【注释】①兰溪,在今浙江兰西县西南棹(zhào)歌:船歌第9题“半夜鲤鱼来上滩”一句极为生动传神,写活了诗歌意境,请你发挥想象,对这句诗的画面加以描写”,考查对诗歌意境的想象和体会。【题目形式】1、这首诗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2、这首诗描绘了怎样的画面?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答题技巧】描绘图景要注意四点:一是用自己的语言,切忌直接引用;二是要描摹出主要的景物,不必每句、每个物都写到,但要写到大部分的、主要的景物,语言要求优美。三是要抓住景物特征,用优美语言再现
4、诗歌意境。四是要分析诗人的思想感情。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应抓住诗中的主要景物,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描述时一要忠实于原诗,二要用自己的联想和想像加以再创造,语言力求优美。考生在解答这类问题时常见的失误有2点:一是描摹事物时采用直译的方法,变描摹为翻译;二是考生往往着重于“思与境谐,情景相融”的正衬模式,而忽略了一些诗歌是通过景物来反衬思想感情,造成理解思想感情的错误。【答题格式】①捕捉意象,把握特点+②联系背景,发挥想象+③描摹诗歌图景(切忌翻译原句)、概括意境特点(幽静、萧瑟、凄凉、孤独、生机盎然等)+④依景辨情,剖析作者思想(注意情景一致或相对)【参考答案】示例:鱼抢春(新)水,(调皮
5、地)涌上溪滩,(拨鳍摆尾)啪啪蹦跳(2011年浙江湖州中考古诗词真题)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5~16题(4分)淮上渔者(唐)郑谷白头波上白头翁,家逐①船移江浦②风一尺鲈鱼新钓得,儿孙吹火获③花中【注释】①逐:跟随②浦:水边,岸边③获:草本植物,形状像芦苇诗的三、四句展现了怎样的情景?请用几句话进行描述【参考答案】(共2分)诗的三、四句展现了欣喜欢快的情景:白发老人钓得一条尺把长的鲈鱼,儿孙们兴高采烈地忙着在获花丛中吹火煮鱼(意思对即可)(3)、赏析技巧体会诗歌韵律、节奏,理解常用表现手法的作用。诗歌的艺术技巧包括的内容很多,常见的有:行文构思、修辞特点、表达方式、表现手法等。学习和积累一些诗歌
6、鉴赏常有的艺术技巧,能够帮助我们提高诗歌阅读鉴赏力,正确表达出我们的鉴赏感受。【真题回放】“2011年德州市中考古诗词真题”《旅夜书怀》第9题“诗的尾联在写法上有什么特色”,考查赏析诗词的表现手法(①比喻、设问②寓情于景或情景交融③对比、反衬等任一种)及表达的情感。【题目形式】1、这首诗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作用?2、这首诗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有什么作用?【答题技巧】1、准确指出抒情方式和表现手法或修辞手法。2、要结合诗句和具体的词语作分析。3、这种表达技巧表现了什么样的内容和抒发了什么样的感情或揭示了什么样的道理。4、分析诗歌的艺术风格,如朴素自然、雄浑奇拔、清丽明媚等。注意:中考古诗词中
7、,考查表达技巧,大多不会直接提问,而是多借助于对名句进行赏析。【答题格式】点手法+析诗句、点意境+明情感【参考答案】答案要点:①比喻、设问②寓情于景(情景交融)③对比、反衬江南春杜牧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1.诗人笔下的江南春景鲜明、生动、形象,请问:这种效果,是通过哪些写作手法产生的?2.明朝杨慎在《升庵诗话》中谈到这首诗。认为“千里”的“千”字应改为“十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